来源:来自网络 2009-11-12 16:11:12
导读:幼儿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不平衡和不稳定阶段。他们对新生事物怀有好奇感和新鲜感,满腔热情,但遇到困难又有畏惧不前的现象,缺乏信心。他们往往在“动”之前会有很多的心理顾虑。“我这样说对吗?”“我这样做会被老师批评吗?”“说不好,小朋友们会笑话我吗?”等等。因此,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民主、融洽的活动氛围,打消幼儿的各种顾虑,使他们充满信心地轻装上阵,这是幼儿“敢”动的前提。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落实幼儿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目前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还存在着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喜好,主宰着整个活动,即使有让幼儿“动”的环节,如动手操作、动口回答问题等,但也是在教师的严密控制和“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幼儿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如何让以发展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教育活动中真正的“动”起来:动脑、动口、动手,使幼儿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探究,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动起来,不妨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设境激趣,使幼儿“乐”动
我们让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动”起来,是要让幼儿自觉自愿地“动”,而不是强迫。自愿来自于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浓厚的兴趣,是主动学习活动的最初源泉,是人们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因此,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要善于根据活动特点,顺应幼儿好奇、好动、好思考的天性,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场景,激发兴趣.使幼儿产生渴望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再以“境”引路,以“趣”导航,顺其童心,投其所好,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并情不自禁地“动”起来。
二、巧妙质疑,使幼儿“勤”动
思源于疑,一切创造从疑问开始。古人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是幼儿“动”起来的关键。教师通过质疑,造成幼儿认知上的冲突,是幼儿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促使幼儿在勤动、勤想中探索新知。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知识经验、教育目标及活动特点来质疑,让幼儿在活动中勤思考、勤想象、勤表述、勤动手。
三、启发诱导,使幼儿“善”动
由于幼儿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知识经验又相对贫乏。在活动中,他们的思维往往容易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和知识的疑难处“卡壳”,陷入不知如何“动”,不会“动”的困境,若处理不好,容易影响幼儿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应从活动内容出发,在幼儿的“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充分挖掘幼儿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提高稳定性和清晰程度,使“新知”能在“己知”中找到“固着点”从而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将新知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故教师在活动中,应特别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关键点、幼儿理解的疑难点、思维的转折点处,精心启发,巧妙诱导,使幼儿顺着“点”去探索、辨析、推敲,使其“动”在点上。
四、体验成功,使幼儿“敢”动
幼儿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不平衡和不稳定阶段。他们对新生事物怀有好奇感和新鲜感,满腔热情,但遇到困难又有畏惧不前的现象,缺乏信心。他们往往在“动”之前会有很多的心理顾虑。“我这样说对吗?”“我这样做会被老师批评吗?”“说不好,小朋友们会笑话我吗?”等等。因此,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民主、融洽的活动氛围,打消幼儿的各种顾虑,使他们充满信心地轻装上阵,这是幼儿“敢”动的前提。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的发展水下,因人施教,使每位幼儿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学习热情。如: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让他说每幅图的小结部分,或几幅图连起来说: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让他回答图中答案比较明确简单的问题。当然,在活动中幼儿还会遇到各种困难,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给予帮助、指导,使幼儿及时摆脱困境,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教育心理学研究表甽: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幼儿的上进心、自尊心。为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对幼儿注意做到“五个鼓励”;(1)鼓励幼儿敢于动脑。(2)鼓励幼儿敢于动手。(3)鼓励幼儿敢于标新立异。(4)鼓励幼儿大胆幻想。(5)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判断。同时,教师要充分相信幼儿的潜能,真诚地去欣赏他们。
邹平县焦桥镇中心幼儿园 袁红燕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