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原创 2009-11-16 20:45:04
形成自卑感及在以后问题中不敢面对,而如果教育者简单点拨,就可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幼儿继续自己解决问题的兴趣。
午睡醒过来后,大家都开始吃点心,在这过程中,幼儿的速度当然有快有慢,有些幼儿早已吃好,洗好,擦好嘴在教室中活动,而有些幼儿正在洗手、擦嘴。就在这时,我看到我们班的远远坐在鸿儿的座位上,远远在班中相对其他幼儿来说纪律较差,经常要随意离开椅子,强占其他幼儿座位。鸿儿当时正在卫生间洗手,他是我们班具有一定自控能力的孩子,当他洗好手回教室时看到远远坐在自己位置上,我打算喊远远坐到自己座位上,但转念一想,何不让孩子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呢?于是我便假装专心地为小女孩梳头发,而用余光看着他们。首先,我听到鸿儿的叫声:“朱老师,远远坐在我的座位上。”“那你想办法请他让一让。”我有开始为另一女孩梳头。只见鸿儿先边摇椅子边说:“让我一下,让我一下。”只见远远坐着没动静,于是他把头凑到远远耳边开始摇远远的身体:“让我一下,让我一下。”这时语气比先前要更坚硬,但远远还是没动静。鸿儿开始推远远,当推不动时两脚爬到椅子上想把远远挤下椅子,但远远还是旁若无人,稳坐泰山。鸿儿见挤不下于是爬下椅子又开始推,推了一会,就朝着对面的小女孩冯文欢说:“远远坐我的椅子对不对啊?远远坐我的椅子是不对的,对吗?”开始向同伴求助,接着又推了一会儿,可能自己感觉很好笑,于是边跳边笑着说:“哈哈,远远像个木头人一动也不动。”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七八分钟。
评析:
以上案例虽然指示一件小小的事情,短短的七八分钟时间,但在整个过程中,孩子完全掌握着自己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教师不给予幼儿任何直接干预,对该幼儿发展有着一定的意义。
一、提高了孩子独立思考及灵活应变能力。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时势必会促使其独立
思考,只有独立思考才能想出各种应对措施,而当一措施实施后无效果时,幼儿又会采取其他措施,在不断地实施、面对、改变中提高应变能力。如以上案例中,鸿儿就采用了多种手段想解决问题,每种手段又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开始,他利用动作“摇”及语言“让我一下”提醒远远让开,在提醒中用了不同办法,先是摇椅子,语气较委婉,然后转变为摇身体,凑到耳边,语气变坚硬。在提醒没用的情况下,他又想出了更为有力的手段,利用“推”和“挤”想迫使远远走开。但在采取硬办法的手段下远远还是无动于衷。这时鸿儿又开始用软办法,通过询问同伴,争得同伴帮助与肯定和笑远远是个木头人来解决问题。我们不难看出,询问同伴和笑这两个办法充分体现了孩子独立思考的结果,拓宽了幼儿的思维宽度和广度。
二、促进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孩子在自己解决问题时,不仅提高思维等智力,还促使非智力的发展。因为问题解决必然要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有可能长,有可能短,在这一过程中会不知不觉使孩子意志力、坚持性、不怕苦难等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以上案例中鸿儿从开始到结束足足用了七八分钟,这对一位刚入园不久的小班幼儿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
三、促使社会性发
展,幼儿园教育是为幼儿走入社会打造基础,社会性发展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幼儿之间大大小小的摩擦是不足为奇的,应该说比比皆是,经常发生的,如果没件事都由教师包办解决,教师根本无时间,而且也剥夺了孩子社会性发展的机会,如鸿儿与远远这一案例中,通过让孩子自己解决使得他待人处事、社会交往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建议与思考:
首先,我们应正确认识到孩子具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巨大潜能,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的办法,教育者应尊重儿童,相信他们能自己解决问题。
其次,多提供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在现实中,很多教师在面对孩子争吵、抢东西时往往立即前去给予解决,心理还暗自庆幸幸亏及时没,不然又要处乱子了。这种行为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但却隐藏着巨大的内在隐患,遏制了孩子多方面的发展,失去了锻炼孩子能力的机会,泯灭了孩子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从小注意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在生活起居、学习活动、社会交往中多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最后,教育者可通过间接帮助,让幼儿成功解决好问题,建立自信心,通过亲自尝试解决问题,可切身体验成功的快感,树立自信心。但是孩子毕竟还小,这就决定教育者给予必要的引导与帮助,如果完全撒手不管,势必会更多的孩子在力不能及的范围内因遇到困难而放弃,退缩。形成自卑感及在以后问题中不敢面对,而如果教育者简单点拨,就可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幼儿继续自己解决问题的兴趣。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