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09-11-18 22:31:57
倘若对这一系统中的其他问题视而不见,只抓反思笔记,最终必然只能是“走形式”,而难以取得实效。
在反思性教学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幼儿园开始强调对日常工作进行全面反思。不少幼儿园要求教师撰写反思笔记,每周上交两三篇,有的幼儿园则规定一天一篇,由此产生了一股撰写反思笔记的热潮。
追踪反思笔记的缘起和最终去向,普遍的路径是:园长布置任务→教师按时上交→园长部分或全部批阅→向个别教师反馈批阅意见。据调查,能够及时得到反馈意见的个别教师常常属于园长欲进一步培养的业务尖子,大部分反思笔记则作为资料被保存起来,以备今后检查。结果,一些教师只是将撰写反思笔记作为一项外在的强加的任务来完成,对笔记的数量关注较多,对笔记的质量关注不够,敷衍了事,最终走进了日日谈反思、天天写反思,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增强的怪圈。
“反思笔记热”折射出一种自上而下的过于简单的管理思维方式,只看可见的且便于检查的结果——反思笔记,而将撰写反思笔记从增强反思能力、提高保教质量的系统中剥离出来,这是一种典型的简单化的做法。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供大家思考。
1、明确反思目的。反思的目的绝不在于写反思笔记,反思笔记只是对反思过程和结果的一种记录,写反思笔记也只是一种手段,反思的目的在于自主监控自身的教育行为,从而逐渐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实现与幼儿共同成长。
2、细化反思内容。反思什么是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我们不妨引导教师反思经多次讨论后确定下来的内容,先由幼儿教育的基本要素入手,包括一日生活、师幼互动、个别差异等,然后逐渐加以细化,使教师逐步明确反思内容,选择反思的问题和方法。
3、掌握反思方法,鼓励多元化反思。反思应当是一种个性化的反思,不同教师的反思活动应当具有不同的特色。教师根据个人的喜好和能力,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可以分析录像,可以发电子邮件与同行切磋,可以制作反思
课件等。
4、分享反思笔记。反思笔记可以记录教师的心路历程,记录教师的成长故事。然而个人的反思不免会存在“盲点”,可能经过多次反思,自己总也发现不了问题。因此,在个人反思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进行集体反思,通过看别人的反思笔记、请别人看自己的反思笔记等方法来反思自己,彼此“照照镜子”。
5、正确认识反思的质与量。反思要讲求质量,我们要进行“精反思”“深反思”,多篇简单重复、东拼西凑的反思笔记不如一篇实实在在、触动心灵的反思笔记。
在“反思笔记热”中,我们看到部分幼儿园领导仅仅将目光盯在反思笔记的数量上,很少考虑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关于葫芦的经典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古代有个人种了葫芦,别人看见葫芦的叶子上生了虫子,就热心地告诉他,但他却置之不理,说:“我要的是葫芦,不是葫芦叶子。”当然,最后他也不可能得到他所要的葫芦。这个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要用生态的、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就反思而言,上述五个方面涉及“为什么反思”“反思什么”“怎样反思”“如何利用反思笔记”的问题,这构成了一个培养反思能力的系统,而撰写反思笔记只是该系统中的一环。倘若对这一系统中的其他问题视而不见,只抓反思笔记,最终必然只能是“走形式”,而难以取得实效。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