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11-20 10:50:37
导读:晨区活动盘活了家长园地的互动性。我园定期在园门口展示阶段性的运动项目及所需补充材料,让家长及时了解近期幼儿运动发展情况,主动加入制作小型体育器械的行列,让活动材料不断更新、补充,满足幼儿探索、创新需要。家长将不断收集的一些有趣的民间运动内容展示于家长园地,个别家长主动来园,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运动区是近年来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特点表现为,可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主选择材料,自主选择同伴,自主选择活动方式,自主表达,自主学习他人经验。同时,也体现环境的开放性、内容的丰富性、人际交往的频繁性等特殊功能。为此,我们在晨间活动环节尝试开展打破班级界限的区域体育活动,对活动的环境与活动的指导策略上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变“统一活动”为“分区活动”,变“模仿学习”为“探索学习”,变“被动运动”为“主动运动”。让幼儿获得更多自主运动的空间,在与环境中的人或物互动过程中达到锻炼身体,掌握基本动作的目的,形成对人、对事、对物的正确态度,促进其社会性发展,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快乐体育”。
一、开放式晨间运动区的创设
创设开放式运动环境,目的是让幼儿拥有更多的环境与信息资源,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器械、玩伴和游戏方式,分享不同运动环境的资源,为幼儿创造性活动和合作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因此,我们在开展打破班级晨间运动区活动中,充分挖掘幼儿园的环境资源,创设体现功能性的健身区,开辟探究性“挑战区”及情景性“激趣区”,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大胆活动,快乐合作,自主游戏。
1“健身区”
在户外运动区域的设置上,主要依据场地的特点、幼儿运动量大小、锻炼部位等来划分。我们利用顶层天台,二楼平台,一楼操场、城堡、假山、葡萄架等空间为幼儿创设不同的运动区域,在天台设置以“孔雀”、“火车”为造型的“钻爬区”;以“弯曲桥”木墩为造型的“平衡区”;二楼平台四面通透,不宜高空抛接运动项目,设置成“跳跃区”,并将一面水泥墙勾画出笔的造型,以拟人化的表达方式,让幼儿练习“攀岩”,充满情趣。大操场上添置球门,投篮架等,设置成“运球区”;葡萄架下错落有致地悬挂着高低不同的各色海洋球,设置成“跳跃区”;利用大操场围墙,将废旧轮胎固定墙面,既可攀爬又可作为目标来投掷,使之成为“多功能区”。操场边的小山坡,用废旧皮球、鹅卵石等设置功能不同的运动障碍物,让幼儿在上面赤脚走路,形成有趣的“脚底按摩区”。一楼操场较大,适宜骑车、滑板车、独轮车等,设置成综合运动区……这些丰富的运动区域为幼儿提供了可自主选择的多元运动项目,为晨间区域开展提供了物质准备。
2“挑战区”
为了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拥有挑战困难的机会,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我们提供具有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让幼儿选择符合自身要求的材料进行操作、探索、练习,从而在各自的水平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我们开辟了体现具有挑战性、探究性的“挑战区”,投放大量可重组性的较为廉价的竹子、木头等材料。幼儿园亭子下的场地较为空旷,且遮阳条件好,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借助亭子中的横梁,在其两端悬挂若干条前后排列整齐的铁链,链子下端分别固定在废旧轮胎上,轮胎喷上五彩色,让幼儿锻炼悬空过“五彩桥”,展示幼儿的臂力以及难度较高的平衡动作,锻炼他们勇敢、顽强的意志。为了满足幼儿提高综合运动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需要,我们还设计制作了廉价的可拆装、拼搭、组合的长短不一的竹梯、竹筒、木凳、木块等,让幼儿通过协商、合作探究组合各种玩法,体验战胜困难所带来的愉悦。
3.“激趣区”
为了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我们创设了“激趣区”——即在一定的情境下,贯穿情节、角色,增加适宜道具以此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操场中的城堡,其造型酷似动画片中的“敌人城堡”。我们充分应用这一景物,师幼共同创设“激趣区”,利用油瓶、可乐罐制作大小不一的“敌人”形象,分别悬挂在“城堡”的“窗口”、“屋顶”、“城墙”上,在一定距离铺立棕垫,让幼儿头戴“柳条帽”手拿“子弹枪”,扮演解放军匍匐前进,射击“敌人”,从而使幼儿掌握爬、投掷等基本动作。这一区域的创设,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经常更换场景与命名,如“奥特曼基地”、“蓝猫城堡”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名称,并投放相应的运动材料,不断完善幼儿的基本动作,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
二、开放式晨间运动区的器械投放
运动器械是体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如果运动器械的功能单一,数量品种少,则难以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我们发动家长、教师、幼儿研发并制作了大量的具有层次性、多用性、可替代性、可变形性以及趣味性的幼儿体育器械。
1材料趣味,体现层次
我们考虑幼儿的差异,注重投放层次性的器械,使幼儿在活动中不再害怕失败,不再表现勉强和为难,能积极主动地按自己的能力开展活动,在各自的起点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如我们所投放的平衡木,高矮不同,宽窄不同,有木板制作的,有竹子制作的,幼儿可根据各自的能力选取适宜的高度或宽窄面来练习。又如我们投放的高跷,高矮、宽窄面不同,玩法与难易程度也不同,有的用绳子提着走,有的直接用牛筋套在脚上走。幼儿通过由易到难的练习,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此外,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我们还将许多器械拟人化、动物化、色彩化来体现趣味性。如:袋鼠形象的“跳袋”,动物形状的“沙包”,老虎神态的“靶子”等等。这些器械都让幼儿爱不释手。
2.一物多玩,变形重组
为了让幼儿探索多种玩法,激发幼儿积极思考,拓展探究空间,我们在研制中注意挖掘材料的多用性,使活动器械能体现一物多玩,变形重组。如用竹子做的竹板(竹筒破成两半,两端穿上牛筋),既可套在脚上当高跷走,也可套在手上学乌龟爬;两块竹板竖起相拼可变成树桩,让幼儿绕障碍物跑;两块竹板中间穿上一根竹竿可练习跳跃;若干块错落摆放可练习行走,成为良好的脚底按摩工具。我们还利用“万通管”,截成长短不一的小棒,利用直角弯管接头,可让幼儿拼插,变形成楼房、方格、阶梯练习跳跃;在“软管”中穿上细铁丝,可让幼儿变化各种造型,如“8”字形、“口”字形等。可变形组合练习单双脚跳,将对文字和几何形体的认识也融入体育活动中。
3.小型器械,合理搭配
户外活动只凭借大型器械,对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可考虑补充和利用小型体育器械。我们在开发、利用和管理小型体育器械上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首先,利用主楼的楼梯位及二楼的小平台创设了小型体育器械室,将所有的小器械按“小贴士”标记归类放置在柜子层架上,幼儿可自由取放,如:拉力器、小风车、穿大鞋、杯子球、吸盘、跳袋、保龄球、键子、皮筋、陀螺等。同时,我们努力挖掘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如矿泉水瓶、易拉罐、轮胎、布条、油瓶、竹竿、竹筒、编织袋,将其作为幼儿体育活动的基本材料。如将矿泉水瓶当保龄球瓶,油漆罐加风车制成拖拉玩具,竹筒当高跷,编织袋加上图案变成袋鼠等。幼儿将这些器械合理搭配开展活动——“竹竿与纸球”搭配开展赶小猪游戏,“编织袋与布球”结合开展”袋鼠”吃水果游戏。这些材料的补充对幼儿在运动中合理搭配器械,尝试多种玩法,发展其游戏情节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三、开放式晨问运动区的活动指导策略
开放式晨间运动区的活动是针对传统的晨间锻炼模式提出的一种新型的体育模式。其特点体现活动地点的开放、活动材料的开放和幼儿人际互动的开放。运动区域与其他活动区有其根本的区别,其特殊功能更需相应的指导策略。如何建立有序的活动常规,借助音乐信号的调控.细心观察随机引导,从而让幼儿积极愉悦地投入到喜爱的活动项目中,这些都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探讨。
1.设立图示,熟悉玩法
我园运动场地空间跨度较大。为了让幼儿熟悉各运动区域的环境、材料及活动的注意事项,我们在相应的运动区旁贴上“小贴士”,根据该区的运动项目及安全注意事项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出,让幼儿更清楚了解可以怎么玩,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如轮胎攀爬墙,我们拍摄幼儿正确的攀爬姿势,利用轮胎造型当靶子的投掷姿势,用“过塑纸”将其“过塑”(过塑可防雨淋)贴在区域旁。另外我们也拍摄下一些攀爬的危险动作,在像片中间打个斜杠,并以三个感叹号为警示,以引起幼儿的注意。正误图示的展示,使幼儿在每天的活动中时刻提示自己运动的正确姿势及活动时注意的安全事项。此外,在二楼平台、顶楼平台的运动区域中我们均以相应的标志让幼儿看图示寻找自己喜爱的地点及活动项目。
在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活动之前,各班教师先带领幼儿逐步熟悉各个运动区的内容和玩法,与不同区域的指导教师建立初步的感情,消除个别幼儿在陌生老师面前拘谨而影响活动的因素。同时,也让各指导教师逐步了解每个班幼儿的总体状况及特殊孩子,以便在幼儿活动时教师能更全面、更细致地观察幼儿,支持与指导其活动。
2.建立常规,有序活动
区域体育活动我们主要采取“教师定役,幼儿跑动”方式,由于打破丁班级、年龄的界限,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活动区指导教师之间都不大熟悉,给区域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建立必要的常规,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我们采取“挂牌入区”形式。让幼儿按先后来园顺序挂牌入区活动。小班入区卡由教师绘制卡面图案,并写上班级和姓名,中大班由幼儿自行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教师帮助标明班级及姓名。每个班都以一种颜色为象征,全园九个班提供九种颜色。当幼儿一早入园,将衣物放置班级后,先到取牌点取牌(各班固定取牌点),并佩戴好后入区活动。教师可根据取牌情况了解到哪些幼儿已入区,哪些幼儿未来园。在区域中指导教师可根据投牌颜色认出是哪个班的幼儿,以便相应指导或提醒收拾整理玩具回班等。
其次,以音乐调控幼儿的运动量。区域的划分使得幼儿在锻炼中选择的自主性较大,幼儿年龄小,主动调控运动量的能力还不够,需成人提醒。为此,我们采用以音乐调控运动量的策略,帮助幼儿较好地安排自己的活动。例如,在30分钟锻炼中,15分钟之后播放一次幼儿喜爱的乐曲,幼儿在音乐的提示下交换场地、器械,调整自己的运动量,使锻炼趋于更加合理和有效。30分钟后播放另一首乐曲提醒幼儿结束活动,及时收拾整理运动器械。
3.细心观察,随机引导
开放式晨间区域体育活动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但自主活动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放羊式”的活动,正如“支架学习”理论所提供的,幼儿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需要教师的帮助。幼儿是以自身主动的学习来积极地建构“自己”这一“建筑物”,而教师的引导则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支架”。为此,在晨间运动区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环境创造的参与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能力发展的支持者。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安全,又要关注幼儿的运动情况,适时随机引导。
幼儿在活动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创新。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瞬间的教学契机,将预成与生成有机结合,引导幼儿之间互动,相互学习,不断玩出新花样,感受创造的乐趣,促使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如幼儿平衡区中玩“背篓过桥”的游戏,中班的明明小朋友拿着圈朝平衡木跑来,只见他把圈放到平衡板上边滚边往前走,教师发现该儿童创新的玩法,及时把握这一契机,从体育室搬来辅助材料,立即转变角色,以“玩伴”的身份拿着冲气球滚球过桥。孩子们看到老师和他们一起玩,参与性更高了,“夹罐子过桥”、“挑水过桥”……生成的运动项目层出不穷。由于教师及时把握住教学契机,把简单的“背篓过桥”延伸到利用各种辅助材料过桥,动作由易到难,从单一到复杂,从上肢到下肢。在这一生成过程中,幼儿经验的迁移,大胆的创新,探究的欲望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在晨区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全体幼儿的安全,而且要关注个别幼儿的运动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好个别指导工作。特别对胆怯的孩子更要关注,积极的鼓励能增强幼儿活动的勇气和信心,使其克服困难,为获得成功而努力。对幼儿出色表现的惊喜、赞赏是鼓励,对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挫折或造成的过失表示理解和帮助更是必要的鼓励。因此晨区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应侧重在情感态度的激发上。如中班梁思成小朋友,第一次学踩易拉罐制作的高跷,因为比起原先的竹筒高跷高了许多,产生畏惧感。老师鼓励他:“没事儿,老师在旁保护你,你先试一试。”一句话帮助幼儿克服了心理障碍。
四、开放式晨间运动区活动成效的反思
自主有序的晨间体育区域运动的开展,充分展示了它的教育价值。通过阶段性的锻练,在幼儿情感态度、动作发展、身体素质、交往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有显著成效。
1.情感态度,自然形成
晨间区域运动使幼儿拥有更加广阔的锻炼空间和丰富的锻炼内容,幼儿间交往增多,互动频繁,合作意识增强了。在不断的生生互动中,情感态度自然形成。如:在玩“有趣的轮胎”游戏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坐在轮胎中心,另一幼儿帮助推拉当车走。有的把轮胎堆成小高山,爬“轮胎山”。有的把轮胎摆成一定的图形进行跳跃练习。有的把轮胎竖起靠墙,当成梯子进行攀登……在这一系列的综合活动中,幼儿间相互交流,共同体验了活动的乐趣。又如“纸箱宝宝”游戏,教师们提供了不同大小的高低纸箱供幼儿自由选择,小班幼儿看到大纸箱,一下就钻了进去,还直嚷嚷:“钻山洞喽!”他们看到小盒子就迫不及待地一次次垒高,嘴巴喊着:“造房子啦!”中班的幼儿则躺在中等纸箱中侧身滚,身体带动纸箱不停地翻滚着;大班幼儿看到大纸箱便两人甚至三人钻进其中一起行进。孩子在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中不断尝试新的玩法,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其自信心也得以增强。
2.动作技能,协调发展
由于晨区活动提供不同功能性的区域运动内容,其开放性的形式不仅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又能达到各种运动技能的协调发展。每天30分钟的晨练,幼儿至少可进入2-3个活动区中运动,接触不同的运动器械,各种动作技能得以协调发展。如体现挑战性的轮胎“五彩桥”,幼儿想顺利通过此“桥”,不仅要克服畏惧感,还要学习掌握好平衡动作的技能。每跨过一个轮胎,都会摇摇晃晃。刚开始晨练时,大部分幼儿都不敢尝试,经过一年多的晨区活动,在幼儿自主探索玩法及教师适时引导下,中、大班大部分幼儿均能轻松的口地过桥,平衡动作技能得到了提高。又如高低不同材料的高跷器械,幼儿通过自主练习,由易到难,从双手拎着绳子走,到高跷直接套在脚上走,都能自如地完成了。攀爬区、跳跃区、球类区、投掷区等不同功能的材料投放,促使幼儿在与运动环境、材料不同功能的互动中各种动作技能协调发展。
3.家园互动,共育有效
“运动是儿童的需要”。家长有责任满足孩子的这一需要,与孩子一起发现运动的乐趣。当家长在与幼儿共同制作材料、共同游戏时,才真正成为幼儿的游戏伙伴。我园在区域材料投放上大力开发家长教育资源,号召家长配合班级教师共同开发研制一些适合幼儿的、有趣的、可变化多种玩法的小型体育器械,如:小班家长制作“小风车”,当易拉罐滚动时便会带动风车转动。这一玩具设计巧妙,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大班家长发明了一种用塑料管和布球做成的既可用来踢球又可以套球,或可以用来敲打的保健球。在制作过程中家长、幼儿共同参与研制,从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愉悦,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晨区活动盘活了家长园地的互动性。我园定期在园门口展示阶段性的运动项目及所需补充材料,让家长及时了解近期幼儿运动发展情况,主动加入制作小型体育器械的行列,让活动材料不断更新、补充,满足幼儿探索、创新需要。家长将不断收集的一些有趣的民间运动内容展示于家长园地,个别家长主动来园,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在有效的家园互动中,促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家长真正成为幼儿园合作的友好伙伴。
在运动区域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所涉及运动区跨度大、人员分配不足,运动时幼儿不易在本班教师的视线内,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有时发生幼儿因运动而碰伤。因此,我园发动所有行政人员在晨间运动时间段加强各区的安全巡视工作,以确保幼儿活动安全。
福建省直属机关幼儿园 万毓荣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