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11-23 14:46:00
导读:教师的教育行为充分表达出课程的理念和价值观,表达出课程对幼儿的理解和期待。我们希望我们能真正将课程的思想转化为教师的行为,并能将教师的行为转化为幼儿的发展。因此,关注教师教育行为的变化是园长课程管理责职和追求。
幼儿园课程建设是现代幼儿园内涵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面临课程变革这样重大的任务,园长该怎样思考,该关注什么,该做些什么?我们认为园本课程的建设应该是整个课程体系构架和运转,包含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计划的制定、课程文本的编制、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以及课程资源的利用等。而在诸多课程要素中,教师的教育行为、师幼间的互动是课程建设中最活跃、最具动态和最为关键的核心要素,因为任何完美的教育理念、课程价值和活动方案都必须通过师幼互动才能转换为幼儿的发展。因此,在课程建设中,我们将视角聚焦在师幼互动这个最为本质的元素上,以教师教育行为的变化来推进和保障幼儿园课程的健康发展。
师幼互动是师幼双方对彼此语言和行为意义的理解、反馈和建构,它涉及到师幼间的情感关系、师幼间的关注程度和师幼间的对话水平等诸多纬度,我们把师幼互动呈现出的多元形态归纳为间接互动和直接互动。间接互动主要指师幼间通过材料媒介所萌发的行为交流。直接互动主要指师幼间、生生间直接的语言、行为交流。
一、改变材料形态,引发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材料是幼儿游戏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幼儿在其特殊阶段更多地依赖材料进行建构活动,材料又是教育者架起的桥梁,教师的很多教育意图就是通过材料这个自然媒介来传达给幼儿的。然而,我们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常会游离在材料之外,或者因为不能与材料进行有效的互动而偏离了材料的价值。因此,教师应充分关注幼儿的游戏状况,并及时进行材料调整,引发幼儿与媒介的有效互动,力求达到我们所期待的目标价值。
1.当幼儿的活动未达目标或兴趣减弱时,以情感介入。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的途径,游戏蕴涵着教师对幼儿的发展期望。然而幼儿在游戏中又是随意和自我的。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兴致勃勃投放的游戏材料并没激起幼儿多大的兴趣,或是幼儿根本不理解、不理会游戏内隐的价值,更不用说目标的达成。当幼儿的活动出现这种状况时,我们的回应策略是:以情感介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目标意识。
2.当幼儿的活动与预设的主体目标偏差时,以曲径相通。
我们倡导多元视角的设计游戏材料,但在多元价值中,主流目标是我们设计游戏和追求目标的首选要素,也是每个游戏的亮点所在。然而,幼儿随意的游戏行为往往与预设的主流目标发生偏差。此时,我们并不是主观的强求幼儿改变行为,而是,巧妙的以曲径相通,让幼儿在自然的游戏情景中,不知不觉地达到游戏的主体目标。
3.当幼儿在活动中完成主要目标时,以拔高助长。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一个好的游戏不仅凝聚了教师大量的创造性智慧,也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因此,当幼儿达成活动主要目标时,我们的教师依然会做出积极回应:拔高助长,拓展延伸游戏内涵,助长幼儿的游戏水平。
我们认为,通过材料的间接互动具有游戏性、情景性、情感性特点,切合幼儿的心理水平,尤其适宜与小年龄、内向幼儿的互动,更使能幼儿在不知不觉的自然状态中改变行为,提升经验。
二、制造问题情景,激发幼儿人际间的互动。
师幼间的人际互动是教育中最直接、最具动态的过程,它对幼儿的行为将产生最具影响力的效能,对教师将形成最具专业智慧的挑战。我们认为有效互动首先取决于师幼间、生生间的交流与碰撞,而有价值的交流碰撞的基础则在于能够引发互动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激发起有效的互动?我们的基本策略是:在活动现场制造矛盾、扩大矛盾,使幼儿在思维冲突、答案选择和据理力争的问题情景中进行思考,形成表达争辩,内化情感认知,进行个体有意义的建构。从而推进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生动性、丰富性和深刻性。
1.“无事生非”制造矛盾引发互动的生动性
幼儿在游戏情景和讨论过程中,往往不关注或不能发现本该发现的问题,许多看似顺理成章的活动其实并不是没有矛盾,更不是我们追求的互动状态。当幼儿对本该察觉到的问题无动于衷时,我们的教师往往会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无事生非制造矛盾,从无到有制造问题,以充当矛盾焦点来引发互动
2.“欲擒故纵”扩大矛盾形成互动的丰富性
由于幼儿的经验和发展差异,幼儿对问题的敏感度是参差不一的。当仅仅只有少数幼儿发现而大多数幼儿没有发现问题时,我们的教师会充当后者群体的代言人,欲擒故纵地将矛盾明朗化和显性化,以推进幼儿对问题的关注、冲撞和思考。当幼儿的理解出现问题或矛盾时,教师不急于亮出少数幼儿的观点,而是引发幼儿对矛盾的关注,验证自己的判断,从而形成师幼间、生生间丰富的互动。
3.“推波助澜”由浅入深推进互动深刻性
由于幼儿经验水平所致,幼儿在活动中往往只是浅表的关注现象。如何通过有效的互动引导幼儿关注事物的特点与联系?我们的策略是:在问题线索中推波助澜,引导幼儿在问题的波澜中由浅入深的提升经验。师幼间的直接互动具有即时性、瞬间性、直观性的特点,对教师和幼儿更具有现场挑战,对幼儿行为和思维往往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
教师的教育行为充分表达出课程的理念和价值观,表达出课程对幼儿的理解和期待。我们希望我们能真正将课程的思想转化为教师的行为,并能将教师的行为转化为幼儿的发展。因此,关注教师教育行为的变化是园长课程管理责职和追求。
上海市虹口区实验幼儿园 李建君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