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11-25 13:44:50
导读:教学中,我们首先确立以幼儿为主的思想,积极创造条件,注重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做到“导而不包”(指导而不包办),给幼儿留出一定的空间。
随着对“规程”的深入贯彻,幼儿音乐教育改革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许多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不仅仅体现在幼儿对实际教学材料的较高水平的掌握上,更体现在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以及对音乐活动兴趣爱好的明显增长上。近年来,我园以“培养兴趣”入手为指导,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打击乐活动作了初步尝试。
一、从兴趣入手对幼儿进行击奏乐活动。
兴趣是产生主动学习行为的内动源,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大胆地去探求其实质。
(1)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
有一段时间,我们发现中班幼儿常三三两两地聚在“音乐角”里,相互摆弄敲击着乐器,还不时地从嘴里发出乐器哐哐哐、嗒嗒嗒、叮叮叮、咚咚咚等不同的节奏声,虽无节奏规律但已产生初步的节奏型。幼儿的这一好奇现象,让我们觉察到幼儿对打击乐器已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了。在这之后的教学中,我们开始教幼儿逐步认识乐器,学习用耳朵听辨乐器发出的声音,用嘴巴模拟出声音节奏型,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打击乐的最初兴趣。
(2)创设音乐的氛围
幼儿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是与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的。因此,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引人“入境”的氛围,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来指导幼儿感知、理解节奏活动的音乐;让幼儿通过视觉表象和听觉表象的联系,以体验音乐所表现的风格和情绪。在倾听《小牧民》的音乐时,我画了一幅辽阔大草原,远处有隐约可见的蒙古包,由远而近突出牧民骑马的雄姿,幼儿看着图,随着乐曲中的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的展开,仿佛来到了宽广的内蒙古大草原,很快从乐曲中听辨出由远而近的骏马在奔驰,强烈感受到乐曲热烈、欢乐气氛,随即产生“动”的欲望,这种“动”是对音乐感受的深化。因此,幼儿随音乐旋律的节奏、节拍做出了相应的动作,有的随着音乐哼唱、有的做骑马动作、有的做抖肩、仰看天空的动作……幼儿的种种表现,正是他们感受到音乐形象的表现。
(3)选择适当的教材
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因此,在选择教材时,首先考虑的是教材的趣味性,如《大马告诉我》、《郊游》、《加油干》这些有趣的教材,幼儿特别喜欢;其次考虑的是教材的多样性,有民族风味的《北京的金山上》、《小牧民》、《送你一朵玫瑰花》、《瑶族舞曲》,有地方风味的《小看戏》、《喜洋洋》、《拔根芦柴花》,有外国风味的《土耳其进行曲》、《水仙花圆舞曲》,最后考虑的是教材的难易度,也就是说要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选择教材,如果教材太难,幼儿学习困难,必然会失去参与活动的信心和兴趣;反之,幼儿一学就会,就感到没劲。所以,每次制定教学计划我们都遵循这几个原则,让幼儿由易到难逐步增强对打击乐的兴趣。
二、教师有目的地指导,促进打击乐活动的发展。
打击乐活动是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活动,由于幼儿好奇心强,自制能力较差,拿起乐器就喜爱敲敲摇摇,因此,打击活动比起舞蹈、唱歌等教学活动更难组织,它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去指导,引导幼儿探索乐器演奏的规律、创造新的动作图谱,帮助幼儿建立必要的常规。
(1)用整体教学法教幼儿打击乐
节奏是打击乐的灵魂,而学习打击乐能强化节奏感。教学中,我们采取先整体后部分的程序,先让幼儿欣赏或进行简单的身体节奏活动,初步感知乐曲的主旋律情绪、风格,再模仿学习变通总谱,然后进行分声部练习,在练习中打出节奏类型,并相互倾听相互配合。乐曲我们注意选用旋律优美、结构工整、节奏富于特点的乐曲,并对作品进行分析,反复吟唱,再为每个乐句选取节奏型。充分利用变通总谱的功用性,把动作谱、图形谱、语音谱贯穿其中,增强了趣味性,使幼儿非常乐意接受。
(2)多种感官参与,提高打击乐课堂效果。
节奏乐活动中不仅要幼儿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还需要用整个身心去感受音乐的风格、节奏的疏密、旋律的起伏、情绪的变化。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幼儿在看中听、听中思、思中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如中班打击乐《北京的金山上》,我们采用了边欣赏舞蹈边听音乐的方法让幼儿欣赏了藏族舞蹈的风格和特点,学习了藏族舞的甩袖、踢挞步、三步一撩的基本舞步,使幼儿在感知理解音乐的同时,相关的舞步和舞蹈信息得到丰富。在此基础上,教师分段表演舞蹈动作,让幼儿根据教师的分段动作用声音模拟出舞步动作(踢踢挞|踢踢挞,同时用手拍出×××|×××的节奏型),这样调动了幼儿看、听、思、动等多种感官的运用,促进了幼儿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教学效果。
三、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巩固打击乐成果。
如果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能,也表现出了对打击乐活动浓厚的兴趣,教师不给他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幼儿主动参与的意识,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提到更上一层楼的高度。
教学中,我们首先确立以幼儿为主的思想,积极创造条件,注重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做到“导而不包”(指导而不包办),给幼儿留出一定的空间,如打击乐《拔根芦柴花》中间有一段用变换身体三个不同部位连续拍出节奏的要求,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
①熟悉音乐,并随音乐做简单的节奏动作,观察幼儿中产生的节奏型。
②组织指导幼儿选出合适的动作和节奏型。
③分组设计节奏动作转换成“动作图谱”。
④继续组织幼儿将“动作谱”转换成“乐器演奏谱”。创造图谱的利用,使节奏活动更具体、明朗化。
其次,我们利用教室现有场地,开设“旋转舞台”,为幼儿主动参与打击乐活动提供条件。在“旋转舞台”里设立了一个乐器箱,里面装满了各类乐器、头饰、彩带。幼儿可根据需要,自己选择恰当的乐器即兴表演,此外,经常组织幼儿开演奏会,让中、小班幼儿观看他们的演奏,提高了他们的演奏技能,增强了中、小班幼儿的参与率。
通过近几年来对打击乐活动的探索,我园幼儿在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方面进步很大。幼儿的听觉也日益敏锐,思维更敏捷,兴趣更广泛,创造、想象力均得到发展,这正是我们对打击乐教学活动企盼达到的目的。
靖江市西来中心幼儿园 陶惠君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