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原创 2009-11-29 22:55:23
通过修理活动不但提高了幼儿碰到困难不害怕,积极解决的能力,同时也引发了幼儿自觉爱护玩具的情感,并将这种内在动机转化为了外在行为。
我们班的孩子很喜欢带自己心爱的玩具来园,在自由活动时相互交流、嬉戏玩耍,从中也促进了他们各种能力的提高。但是幼儿在自由活动游戏的过程中,会出现弄坏玩具的现象,作为教师如何妥善处理引导,使幼儿的游戏得以延续和深化呢?
实例记录
自由活动中有几个小男孩带来了一些变形玩具,吸引了一部分小朋友一起游戏。他们拆拆叠叠,灵活地变换着玩具的不同形状。玩着玩着,只见思思高叫着:“火车侠来了!”说着就举起了玩具飞向了吉宏信,吉宏信当然也不甘示弱,马上还击,你直冲我就斜飞,打得不亦乐乎,其他的小朋友看他们玩的有劲也就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但是变形玩具毕竟是塑料制作的,经不住他们的激烈拼斗,思思手中的玩具被撞掉了一只翅膀。这下小个子的思思哭叫起来:“这是我妈妈新买的呀,呜呜——”与他争斗的吉宏信傻眼了,不过脑子反应挺快,马上说:“我帮你修。”但是两个小脑袋凑在一起弄了半天也没有修好。“呜呜——,呜呜呜——”思思又哭叫起来,并用手去推吉宏信,眼看着游戏就要变成“战争”,其他的小朋友都急着来汇报他们的情况。
我先安慰思思:“你别哭,别着急,”接着又发动小朋友:“玩具坏了怎么办啊?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好吗?”“好!”小朋友围了过来。“老师,可以用胶水粘。”张晓文提出了建议,得到了大家的同意。说干就干,孩子们兴冲冲地取来了胶水,进行粘贴,他们七手八脚地涂胶水,拼呀接呀想方设法想粘住,可是翅膀还是在掉下来。“胶水粘不住,还有其他的办法吗?”“用透明胶”,“用双面胶”,“用浆糊”,“用……”,平时我们用的可以粘贴的东西几乎都想到了,我还提供了一些橡皮泥、剪刀、小棒、硬纸等材料。他们试了这个又试了那个,翅膀还是没能拼上去。“张老师,这个玩具不能修了,不好玩了,扔了算了。”“还是拿回去叫他爸爸修吧!”看来他们已经有些泄气了。
我拿过断裂的翅膀,指了指断开的地方说:“你们看,最主要是接头断了,怎样连接好是关键。动动小脑筋,你们一定能想出好办法。”“张老师,我知道了,做个接头就可以插进去了。”虞杰激动地叫了起来。新的思路打开了,孩子们的兴奋点再一次被激发。于是他们又开始忙乎了,有的说用橡皮泥做,有的说用小棒接,有的说用火烫一下后插钉子,……看来他们知道的也不少呀!想了很多办法之后,最后我看到他们用橡皮泥把小棒粘在翅膀的接头处,然后用透明胶缠住,尽管贴得横七竖八,但是总算能够把翅膀插上去了。孩子们兴奋地叫了起来:“张老师,修好了!又可以玩喽!”
思思破涕为笑了,我轻轻拍了拍他的小脸,说:“玩的时候要小心啊。”走开的时候听见几个孩子这么说着:“我们玩的时候不要再撞了,这样就不会坏了。”“对,火车侠飞起来时大家分开一点。”“我们给火车侠造个休息的地方吧!”……
分析;玩具是幼儿游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借助玩具可以使孩子的活动更加丰富,时间更加持久,活动中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更多的提高。但是还也会因为玩具的损坏产生许多矛盾,比如在行为上表现为同伴间的争吵,在心理上因为玩具的损坏而产生害怕、担心、焦虑,并由此表现出自己内心一定的品德意识等,我通过孩子在
活动中玩具弄坏之后的观察和引导产生了一些想法。
(一)、教师的介入、支持作用
在孩子最需要时的介入,会更受到孩子的欢迎和认可。介入后在指导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尊重他们的想法,发挥出谈的自主性。活动中,当孩子修理玩具碰到困难时,教师的信任与期待鼓励了他们大胆动手动脑;当孩子泄气时,教师的适时点拨,扩展了孩子的思路;材料的充分提供,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由尝试、操作,为孩子解决问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孩子,虽然只是中班的孩子,但是在活动中我们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尽量提供充足材料。孩子通过各种材料的尝试获得了许多感性经验,在比较、探索、操作中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在相互的讨论提议中,孩子的合作性在不知不觉中加强,萌发了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修理活动不但提高了幼儿碰到困难不害怕,积极解决的能力,同时也引发了幼儿自觉爱护玩具的情感,并将这种内在动机转化为了外在行为。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