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二里沟小学 作者:温伟 2009-11-30 16:27:26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不断进步的科技与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着越来越舒适便捷的生活。而同时,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个人自我发展的强烈需求,高速的生活节奏,多样化的未经过滤的信息源,对人的心理提出了较之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考验。人类在高度文明中表现出来的焦虑、忧郁、脆弱、偏执、孤独感等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青少年,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不可避免地受到连锁冲击。而目前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及课题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上述各指标相去甚远,令人担忧。有关的调查表明:“青少年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各种教学活动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各科教师能动地挖掘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尽可能地消除各种不利因素。所以只有各科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行为渗透到每天的具体教育教学中,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老师的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更应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从而更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我的班里有一个名叫飞飞的男孩,他是二年级时转到我们班的,当我看到他上课时游离的眼神,听到他那结结巴巴的读书声,看着他那笔画僵硬个个都写出格的大字时,我失望极了,果然在接下来的考试中他成了唯一的待达标。在表扬、激励、批评这些方法用尽仍不见成效后,我几乎要放弃他了。然而,在一次与他的谈话中,他说:“我在原来的学校就是最后一名,我有上课不听讲的病。”他的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竟然充满了失败的阴影,如果连我也放弃了他,那么它的心中也许就再也见不到一丝阳光了。我经过了解得知他除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外其他方面很正常。于是我告诉自己他和其他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要像对别人一样对待他,不集中注意力的问题可以通过经常提醒逐渐解决。从此以后,每天上课时我都十分关注他,只要看到他走神了我就走过去轻声提醒他,告诉他现在讲到哪里了。在班里常常表扬他一点一滴的进步。二年级第二学期临近期末,我到他家家访,为他送去了奖状,表扬他一个学期以来的努力。我感到无论是飞飞还是他的家长似乎都更有信心了。然而情况并没有向我所希望的那样,一直向好的方面发展。进入三年级,飞飞的听讲状况没有进一步好转,情绪上更加暴躁易怒,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发生矛盾,便大打出手。有一次,一位女同学因为感觉教室里闷热想开着窗户,同学们也都同意了,而飞飞却偏说自己冷非要把窗户关上,两人互不相让、僵持不下,他便走过去打了那个女生。飞飞不仅经常和同学闹矛盾,而且对学校提出的各项要求置之不理,对老师的管教也十分不服气,我们班也因此失掉了许多获得流动红旗的机会,他的这种行为激怒了其他同学,使他与同学的关系更加恶化,产生的矛盾越来越多。每天我就在不停的解决他与同学的矛盾中度过,使我疲惫不堪、焦头烂额。面对这种状况,我意识到再这样下去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冷静下来开始反思,同时注意观察飞飞的表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飞飞每次打人的原因都是他认为别人着惹了他,而事实上,并不全是这样,有时同学只是善意的提醒,或是看了他一眼而已,那么是什么让飞飞如此敏感呢?
我急切地想要帮助飞飞,同时避免班里经常出事,带着这种心情,我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飞飞的行为表现和他的心理状态有关。像飞飞这样有故意侵害他人的倾向性的行为是攻击性行为,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回想飞飞转学到我们班以来的情况,他的成绩一直都是班里最低的,因此在学习方面他一直缺乏自信,老师和同学虽然没有嘲笑他,看不起他,但长时间在学习上得不到成功的体验,使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变得越来越敏感,甚至同学的一个眼神都让他感到受到歧视,在学习上不能受到别人的认可,便在打架骂人上逞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同学害怕他,老师拿他没办法,他便得意起来,更加肆无忌惮。他把这种感觉误认为是成功的快感。并在他的观念中形成这样的推理:受到别的同学欺负,不一定要躲开,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自我保护”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信息过度敏感,以致作出“假想防御”,比如:对别人无意的碰撞,以为是故意的挑衅,因而作出“反抗”。而在他人眼里,则是一种“攻击性行为”。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此时最迫切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他建立信心,我相信这是他进步的关键。经过一个假期的思考,以及情绪上的调整,我决定换一种方式对飞飞进行教育。
进入四年级后,我开始想办法帮飞飞建立自信心,我会时常表扬他,但并不是刻意的表扬,“不经意间”对他的几句表扬的话常常使他神采飞扬。一次课间,我偶然间发现飞飞在写家庭作业,在与他的谈话中我得知他如此着急的完成家庭作业是为了回家能够看动画片,即便如此,我也夸奖他学习比以前主动了。接着,在与数学老师聊天时我又表扬飞飞能抓紧时间主动写作业并故意让飞飞听到我们的谈话,只见此时的飞飞眼睛发亮,头扬的高高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这段时间里,我还鼓励其他同学去发现飞飞的优点,渐渐的,同学们对他的态度也有所缓和。四年级下学期,班里转来一位新同学:小林,他的动作不协调,并有一些斜视,再加上刚刚转到新的学校对环境不够熟悉,他的成绩不好,又没有朋友。一天我发现飞飞正在帮助他做作业,两人相处十分融洽。看到这种现象我感到非常有意思,飞飞也许是在小林身上找到了自信,于是他便像大哥哥一样照顾小林,使自己的成就感得到满足。我一方面表扬他对新同学的照顾,一方面多为他创造一些帮助小林的机会,让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找到自信。现在的飞飞,他的攻击性行为有所减少,有时候能和同学友好相处,不再那么孤单了。今年的教师节那天,他送给我三朵红艳艳的康乃馨,在接过花的同时,我感受到了他对我这位老师的肯定与接纳,也使我感到几年来我的付出是值得的,我对飞飞的付出也许不会立竿见影取得明显效果,但我始终相信如果我继续关注他,给他以鼓励和信心他一定能够和别的孩子一样快乐的成长。
飞飞只是我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个案,毕竟像他这样的学生属于少数,但是,他背后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警醒。在我们一味的重视素质教育时,在我们想尽各种办法使学生大量的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增长各种能力时,我们是否也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呢?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教育的复杂性,个体间的差异性和家庭生活、环境影响的多样性,因而无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多么重视,工作多么细致,效果如何显着,也不可能使所有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能达到非常理想的程度,总会有少数或个别小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的心理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并能随时与有关家长取得联系,提供建议,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的始终是——当孩子们离开学校的时候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对学生而言,得到知识、提升智力的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综合素质,是最难能可贵的。
参考文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
《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