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2009-12-10 20:44:43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感知乐曲中明显的强弱关系,并能够用多种方式表现出乐曲中的强和弱。
2.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保持快乐的情绪和积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提前利用电子合成器和音乐编辑软件制作好的乐曲。
2.在平时的过渡环节中给孩子们播放歌曲《大鼓小鼓》,孩子们已经能够熟悉歌曲、能够独立演唱,并且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拍出歌曲中大鼓和小鼓的基本节奏。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小燕子。
教师弹奏《小燕子》的音乐,幼儿模仿小燕子的各种飞翔动作进入活动室,引导幼儿通过肢体感受和表现出乐曲的优美旋律。
2.猜声音。
(1)教师播放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启发幼儿猜一猜哪个是大鼓的声音,哪个是小鼓的声音。
师:“请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幼儿:“一个声音很大、有力气,一个声音小。”
师:“你们能猜一猜这两个声音哪个是大鼓发出来的,哪个是小鼓发出来的吗?”
(2)教师可以反复放这两种声音,启发幼儿听辨,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由于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很明显的区别,很多孩子能够辨别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幼儿1:“声音大的是大鼓敲出来的,声音小的是小鼓敲出来的。”
幼儿2:“大鼓声音听起来很有力气.小鼓的声音小、力气小。”
3.感受歌曲《大鼓小鼓》中的强弱。
(1)教师播放编辑好的《大鼓小鼓》的音乐,幼儿跟着一起唱。
(2)教师利用Cake Work软件将歌曲的强弱关系调整得更明显一些,让孩子们一下子就能够感受出来。
师:“我再放一遍歌曲,请小朋友们注意听一听大鼓和小鼓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
对于明显的强弱关系,孩子们很快就能够发现。
4.幼儿对歌曲进行自由表现。
师:“小朋友们听一听,歌曲中还有什么声音?”
教师将旋律的音轨声音调小,强调出打击乐的节奏声音,引起孩子们的注意。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当小鼓手呀?我们没有鼓怎么办呢?”教师启发幼儿利用各种方式模拟歌曲中的打击乐节奏,比如拍手、敲打桌子、跺脚等,引导幼儿用声音的强弱来表现歌曲中的大鼓和小鼓,并注意启发幼儿在选择表现方式的时候注意声音的强弱。教师鼓励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表现方式。
活动反思
这个音乐活动中,孩子的兴趣非常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孩子们选择表现强弱的方式的时候,能够充分发挥想像,在老师的启发下,想出了很多方法,如,拍肩、击打桌子、出声模仿等,并且较准确地表现出了对强弱的感知和理解。
促进整个活动进行的关键之一,是电子合成器和Cake Work软件结合编制成的音乐。因为音乐编辑软件中编辑的各个音乐声部都是一轨一轨独立的,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和学习需要,利用软件改变音乐的速度、力度、声调、音色,也可以关掉任意一个声部,自由地赋予音乐不同的表现内容,从而达到不同的教育效果。可以说,音乐编辑软件在活动中给活动增加了更多的色彩,让音乐活动变得更加灵活、自由。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