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原创 2009-12-14 22:23:54
其实,每个孩子的独特行为背后都有其特殊的原因,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了解,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地给予宽容、理解和支持,孩子就会朝着你期待的方向发展。
背景资料
林子,男,五岁。由于父母整天忙于生意,林子平时少有人管,常常一个人独自玩耍。在幼儿园里行为习惯很差,是全园有名的‘‘调皮大王”。因此,老师建议他在小班再读一年。就这样,这个“调皮大王”就留到了我班上。
入园实录
记得他第一天刚进班那会儿就让你有点招架不住。在短暂的来园十分钟内,林子机灵得如泥鳅般穿梭于教室的各个角落,似乎对什么都不陌生,就像在家,里一样无拘无束。看着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真是无可奈何。
也许是对这一特殊孩子特别关注的缘故,每天,林子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视线范围内:做操时,他会以小便为由偷偷地溜回教室玩一会儿玩具;户外活动时,他会趁你不注意爬到滑梯上转一圈再下来;午睡时,他会像小乌龟一样把脖子伸得老长老长;上课时,他会钻到桌子底下和你“捉迷藏”……他的自由散漫、调皮捣乱已经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可是,既然林子已经成了班上的一分子,总不能让他一直自由下去吧,我该怎么办呢?很庆幸,后来的自主性游戏活动让我找到了帮助林子的办法。
案例一:卖菜喽
又到了自主游戏时问了,孩子们像往常一样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林子也不例外,选择了他喜欢玩的“菜场”游戏,当起了“营业员”。游戏一开始,他就忙活起来,将各种蔬菜摆放出来,还细心地整理着篮子中的蔬菜。准备工作完毕后,他便开始叫卖:“快来买呀,我的蔬菜又多又新鲜,好好吃呀。”他响亮的叫卖声吸引了好多“顾客”前来购买。
“你好!请问你要买什么?”林子主动地向顾客问好。
“我要买萝卜。”
“哦,萝卜很好吃的,吃了还不咳嗽呢。你要买几个呀?”
“两个。”
“好,马上给你。”林子说完,麻利地拿过两个萝卜放到了“顾客”的小篮子中,还微笑着对“顾客”说:“欢迎你下次再来。”
分析与思考
别看林子平时吵吵闹闹,在游戏中却完全变了一个人。他不仅语言表达能力强,而且善于与同伴交往。那热情的招呼,那熟练的动作,让站在一旁的我很是感动。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他总是与调皮捣乱联系在一起呢?细细分析,这与他好动、自控能力差有关,而以前总是要求他安静地做一些他不喜欢、不感兴趣的事情,难怪他要捣乱呢。看来,只有找到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他才会充分地表现出出色的一面。我想,要让林子尽快地融人到集体中,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佳办法就是让孩子在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学会自我控制,学会正确地与同伴交往,让孩子在“虚拟的小社会”里渐渐地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案例二:我是鸡宝宝
今天的音乐活动是学习歌曲《鸡宝宝的摇篮》,歌曲中“鸡妈妈”和“鸡宝宝”的形象孩子们很喜欢,他们一边演唱一边做动作,兴趣盎然。一向调皮的林子也显得更为活泼和兴奋,只见他在椅子前来回走动,还时不时地插嘴、做鬼脸,逗小朋友发笑。对他的故意起哄,尽管我不停地用眼神、动作、语言暗示他,但他丝毫不予理会,依然我行我素。就要开始表演了,为了增强表演的兴趣,我从表演区中拿出一条黄色的纱巾围在头上,并让孩子们猜一猜“我是谁”。头脑灵活的林子脱口而出:“啊,是鸡妈妈,鸡妈妈。”说完,跑
上前一把抱住了我的腰。看他如此喜欢和兴奋,我灵机一动,煞有介事地说:“是呀,今天鸡妈妈要找乖巧听话的鸡宝宝,然后带着他一起出去玩呢。”听我这么一说,林子显得异常听话,马上乖乖地坐回椅子上,、一边有节奏地演唱歌曲,一边积极地做模仿动作。看到林子这么乖巧,我便学着“鸡妈妈”的样子拥抱他,在他的额头上亲了亲说:“你真是我的好宝宝,鸡妈妈可喜欢你了。”林子一听更开心了,用手紧紧地搂着我的腰,粘在我的身上,嘴里还不停地喊着“鸡妈妈、鸡妈妈”。就这样,林子完全融进了“鸡宝宝”的角色中,先前的调皮和不守规则早已无影无踪。在接下来的表演中,林子表现得更投入了。
分析与思考
“鸡妈妈”和“鸡宝宝”是小班孩子非常熟悉也非常喜欢的形象,音乐活动本身的氛围也是宽松和愉快的。林子是一个很感性的孩子,情绪的外露和冲动使他沉湎于游戏中,当我用纱巾围住头扮成“鸡妈妈”时,林子顿时进入到了游戏情节,他的顺从、乖巧、投入在游戏中表现得一览无余。因为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做一个听话的“鸡宝宝”,得到“鸡妈妈”的喜欢,同样也是林子的愿望和渴求,在这一表演游戏中,他的这种愿望得到了满足。可见,游戏让林子的不良行为得到了控制和转变,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感动的事情呀。
案例三:卖面包喽
今天的午点是奶油包,香喷喷的,孩子们可喜欢吃了。由于班内人数多,孩子们需要按组轮流洗手,然后到餐车前去拿点心吃。可心急的林子早已按捺不住,在餐车前转来转去,盯着奶油包直流口水。当林子的小手不由自主地碰到餐车上的奶油包时,同伴不满的声音出现了:“你还没有洗手呢!”“你插队!”……原本安静有序的队伍也乱了开来。看到这样的情形,我故作惊讶地说:“咦?今天的面包店怎么没有营业员呀?怪不得闹哄哄的,谁来做营业员卖面包呢?”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林子也大声喊着“我,我,我……”我故意左看右,然后一把抓住林子的小手,说:“嗯,林子现在站得最神气,就由林子来卖面包吧,不过你要先去把小手洗干净。”被选中后的林子别提有多开心了,洗完手回来得意地站在餐车前叫卖起来。
说来也怪,前来买面包的孩子一个个都自觉地排好队,还主动地与林子交流,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直到还剩最后一个面包时,林子高兴地喊:“老师,这最后一个面包是卖给我的。”我笑着点点头,林子呢,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起面包吃开了。
分析与思考
看着林子津津有味地吃面包的情景,我的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多可爱的孩子呀!爱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在林子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面对着香喷喷的奶油包,林子原本是那么按捺不住,可是当进入“卖面包”的游戏后,他完全投入了,是那么认真专注,那么有始有终。看来,林子对游戏的情有独钟是无人能比的,当他进入到游戏中时,会很快地与角色融为一体,从内心来调整、控制自己的行为。我暗自庆幸,情急之下生成的“卖面包”游戏,不仅让孩子们产生了新鲜感,玩了一次好玩的游戏,还自然地约束了林子这样不守规则的孩子,使他的不良行为得到了纠正。
作为教师,看着孩子能走出“无助的阴影”,享受童年的欢乐,真有一种无可比拟的成就感。通过对林子半年来的观察、记录和思考,我的最大感触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富有个性的个体,我们不能要求他们整齐划一地发展。其实,每个孩子的独特行为背后都有其特殊的原因,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了解,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地给予宽容、理解和支持,孩子就会朝着你期待的方向发展。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