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韩晓征 2010-01-22 09:34:50
北京史家小学已建校70周年。70年来,史家小学数代教师兢兢业业于教书育人,孜孜以求于言传身教,如今已是滋兰树蕙,桃李芬芳。作为历史悠久的学校,史家小学辉煌的历史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非一时一文可以概其全貌。但教育是通过一个个细节展现出来的,让我们跟随作家韩晓征的脚步,走进史家小学,感受她的母校经久不衰的魅力。
刘淑敏老师和一双干松的袜子
刘淑敏老师是笔者的启蒙老师,1955年参加工作来到史家小学,一直担任低年级班主任,是有名的特级教师。2006年,学校召开“庆贺刘淑敏老师在史家小学从教50周年大会”,表彰刘老师的特殊贡献。
刘老师嗓门洪亮,笑声爽朗,一双大手尤其和暖,写得一手漂亮的板书,教我们书写,从一笔一划在田字格中所占位置开始教起。下了课,则是大手拉着小手,护送我们排着路队回家。
走着走着,我们由一年级到二年级,再到中高年级,刘老师呢,还是回过头去,教她的低年级。
今年“教师节”,我再次捧着鲜花去学校看望刘老师。其时刘老师仍在上课,我就在校门外等候。一起等候的还有一位学生家长,也捧着鲜花,她给我讲了“一双袜子”的故事。
这位家长的小孩就在刘老师那班。一个雨天,孩子一进教室,刘老师就发现她的袜子湿了,二话不说,安排一位老师帮助照看班里学生,自己则敲开了附近小卖部的门,买来一双干松的袜子给孩子换上。
这样的“小事”,在刘老师5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真是太多太多了,看去平常,可是总能让人感到,老师的胸膛里面,跳动着一颗温暖的心。
当我跟那位家长一起捧着鲜花,朝刘老师的教室遥望,整个校园正沐浴在和暖的阳光之中。这阳光,又仿佛就来自老师们温暖的心灵。
杜小川老师的酒窝
笔者1976年寒假入学。当年的学校,古朴的三进院落,屋舍朱漆灰瓦,配以那天飘然而至的皑皑白雪,喧闹中,自有一种沉淀的宁静。进校之后,见到的第一位老师,就让人忘记了冬天的寒冷——她眼睛亮亮的,笑容朗朗的,尤其是一对酒窝,甜甜的。那就是杜小川老师,正按照名册,指点我们每一个新生,到指定的班级里去。
杜老师当时负责招生和卫生室的工作,记得无论是打防疫针,吃糖丸儿,还是班主任临时有事,都由杜老师来组织、照料我们。她的笑容,总让人感到温暖、笃定,于是,打防疫针不觉得很疼,糖丸儿变得更甜,就连代课时候她讲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歌谣,都一直记到了今天。
杜老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极强的记忆力,史家胡同哪门哪号住的是哪位同学,就自己的经验所及,总是能够脱口而出;退休之后还喜欢收集简报,哪位毕业生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杜老师常常能够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记忆力除了先天所赐,应该还有一种必要的保障,那便是爱心。
晚年的杜老师笑容依旧,朗朗的,甜甜的——仿佛是史家小学的一个象征:宽厚亲和。
梁文校长和墙上的裂纹
记得一年级的暑假,发生了唐山大地震,也波及到了北京。再开学的时候,我们的课程里就多了一项重要内容:模拟地震演习。警铃大作,同学们纷纷跑到户外——望着屋椽和墙上的裂缝,心里还真是“怦怦”狂跳呢。
1978年,梁文校长上任伊始,就到各处察看那些裂纹,断定教室大都已成危房,那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下决心彻底改造学校的硬件设施。她不但身体力行,带领全体师生自己动手修整校园,还锲而不舍地四处奔走呼吁,终于引起有关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史家小学的古老校舍终于焕然一新了。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