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0-02-05 09:26:17
“孩奴”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确实是一个既属于个人、又属于社会的带有某种普遍性的问题。对个人来说,它涉及生活选择的问题、如何看待幸福的问题。
在我看来,一个社会有多种选择,是正常的。一个人愿不愿意做“孩奴”,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同样是正常的。做同样的选择,有人认为是幸福的,有人认为不幸福,还有人认为现在暂时幸福,将来可能不幸福,同样也很正常。因此,不必对一些人选择不当“孩奴”过分担忧。
“孩奴”无疑涉及众多的社会问题。其中一个便是社会的深层教育理念问题。现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不管是否明确表达出来,实际是要把一切孩子都培养成社会精英。例如,近年来,我们不是扩大招收各类职业学校的学生,而是扩大招收大学本科生,它的社会后果就是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一些家庭花了巨大的成本,支持孩子上了大学,但是尝到了某种类似“毕业即失业”的滋味,这确实是令人失望的。
又如,每个家庭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精英中的精英。有的家长对孩子寄予过高的希望,甚至强迫孩子学这学那,增加了孩子的负担;有的家长又互相攀比,你的孩子上了,我的孩子不上不行,凡此种种,不仅增加了额外的培养费用,也给自己加大了心理负担,对孩子的正常发育成长也不利。再如,在上述教育理念和社会心理的作用下,一些有名的小学、中学,成了家长们趋之若鹜的东西,各种各样的高额赞助费也随之应运而生,即使三令五申加以禁止,也效果甚微。而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名校,甚至不惜倾家荡产购买校区房,心甘情愿地当起了“房奴”。
面对着种种社会现象,应该检讨把一切孩子都培养成社会精英的教育理念,使社会和家长从这种理念之套中解脱出来,逐步摆脱只有把孩子培养成社会精英才成功的幸福观和责任观。无疑,一种已经形成的观念,有巨大的惯性,要改变是极其困难的。特别是对许多家庭来说,只有一个孩子,谁敢冒这个险。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对一个社会来说,精英毕竟是少数;在现代职业体系中占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位子,都是一种幸福。当然,这样做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处在现代职业体系任何一个位置的社会成员都能过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在逐步形成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国家和政府负有主要责任。教育制度的创新、教育理念的重塑、教育公平的落实、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已经急迫地提上了日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社会学学会名誉会长郑杭生)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