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 2010-04-29 11:31:54
再说说我们今天去面试的学校。在面试之前,我还小小的紧张了一把,不知道老师会问什么问题?所以在前几天,就在有意无意间跟小白聊天,检查她是否记得父母的名字,父母的电话号码,火警号码,急救号码等等,每天放学后坚持做几道简单的数学题,写拼音,就准备着老师的考题呢。
小白今天的测试很成功,她相当有把握,60道题她有信心全对。今天测试的没有拼音没有数学,全是图形题,测试的是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孩子觉得有趣的同时,也不会觉得入学是一件很厌烦的事。
在小白去测试的时候,我和老公被带到礼堂,安排有一位学前教育专家的讲座,以及与学校校长的见面对谈。
听了教育专家的讲座,老公问我,是不是又颠覆了你心中的教育理念?
没错,再一次被震撼!专家也是那个观点,孩子的一生,出生,入托,入学,中考,高考,就业,婚姻,最重要的几个环节,家长能帮上忙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出生,而我们的孩子现在已经真真切切的来到了,并且马上要到第三步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入学,同时,这个环节也是最后父母能帮上忙的环节,之后的每一个环节,主动力在孩子,而孩子目前还没有选择能力的情况下,可以正确的帮助孩子做出选择的,并且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的,只有父母。小孩在准备入学之前,也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数学知识等。
之后是与校长的见面,谈话的内容比较轻松,从谈话中让我们更喜欢这所学校。校长解释,为什么孩子入学测试题不是数学拼音英语,而是逻辑思维测试,校长不主张孩子在入学前就学习很多知识,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对学习产生的是一种任务和负担的意识,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在一年级入学后,拼音,数学,英文字母等等都会重头开始学,所以不用在入学前就给孩子灌输太多的知识。这点与我们之前的教育理念一致,在观念上产生了共鸣,接下来的时间让我们觉得非常愉快。
但是小白在学前班里还是学了很多基础知识,同时在平时的积累中认得非常多的汉字。对于一点,实际情况好像与我们的教育理念又是冲突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
早在几年前,我们就开始关注择校这个问题,了触到不同学校的面试是不同的。有的学校是考逻辑思维,有的学校是考综合能力,有的学校则会考基础算术,英文对话等,如果你的孩子真的一点基础都没有,那么,如果遇到学校是这样的面试形式,那将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另外,现在有部分学校,把一年级的数学/拼音等内容用很短的时间带过,因为很多孩子都是在学前就完成了一年级的课程,所以一年级的课程自然在起步就比我们上学那个年代要快一些,难一些。也就出现了个别家长反应的,孩子在进入一年级后学习跟不上,严重的甚至被学校退学……
所以,在随大流的现状下,我们为小白选择了学前班,提前一年学习了基础知识。
一次跟好朋友聊天,她的宝贝是09年入学的,之前也跟我们一样,主张什么都不学,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后来宝贝在入学后,就是跟不上班里的其他同学,别的小朋友可以自己拿着全是文字的故事书,整篇整篇的自己阅读,而自己的孩子不仅不会识字,数学考虑也通常是不及格,我的这位朋友就后悔得很,叫我一定要给小白打好基础,同时,她家的老二,不会再走姐姐的路,一定会提前打发基础。
我想很多朋友会问,为什么一定要让小白在北京上学?很简单,在北京视野更开阔,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件好事,况且,如何孩子离开父母而成长,不能陪伴她的成长,引导她成人,那么我们岂不是枉为父母?
户口不在北京的孩子在京上学后,就会面临今后无法在北京高考的问题。在怀小白的那一年,就看到了这样的案例,当时觉得离我还远,所以也没有仔细考虑,但是时间如飞,今天我们面临的是在北京择校,很快也要面临高考还是出国的问题?
户口不在北京的孩子,在高考时是需要回户口所有地(即原籍)参加高考的。很多朋友会想,那么我在高三的时候再转回原籍的高中,然后再当地参考。可是据我们了解到原籍的政策是,如果你要在当地参加高考,那么你必须要有在当地的学籍,你要想拥有当地的学籍,那么你必须要在当地的中学读上多少年,并且,当地的高中需要你有在当地的中考成绩和档案……听上去就很复杂吧,也就是说,要在当地高考,你必须那当地读高中,要在当地读高中,那么你要在当地中考,要在当地中考,那么你需要在当地读初中……如此复杂的关系,看你头晕不晕,当然,这个跟各省的政策也有关,情况不一定,仅供大家参考。
我们暂定不去考虑高考的问题,还有十二年,北京人群里像我们这种情况的,现在肯定以百万为单位在增加,而不在是以前的个案,我们还存有希望,在逐渐完善的制度中,也许有一天会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实在不能改变……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出国了。
谈到户口影响孩子上学这个问题,就顺带聊聊我认为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选择在国外或港澳台生孩子。据我了解,很多学校都有专门针对外籍学生和港澳台籍学生的收费标准,收费虽然相对会高一点,但是,基本上是愿意交钱能入读的可能性非常大,相对难度,比外地户口在京上学的孩子来说,可能更容易一些。老公有个台湾的朋友,家离我们也非常近,我们都看中的一个非常不错的学校,他家的大闺女在去年九月,相对轻松就入学了,他去某个相关政府机构开据了一个台胞证明,然后在学校就很顺利的按照台胞的政策入学了。那么,老二也可以用这样的办法继续在北京上学。
香港人抱怨内地人去香港生孩子,抢占他们的社会资源,内地人尽打个算盘分享他们的社会保障。但是,也不完是这个原因,更何况大多数孩子在出生之后的数十年都不会去香港读书和定居,等到他们可以独立的以香港居民的身份生活在香港时,又不知道那时的政策和制度对这类人群有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这一切的一切,都非常的说不准。他们的父母不能保障这个身份对他未来会有什么好或不好的影响,但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眼前能解决的是孩子上学的问题。
平时去接小白下课,家长站在学校门外聊得最多的也是择校的问题。共同的问题和困难,把大家拉得更近了。
有一些规定,我没有亲自去了解过,仅从别的妈妈口中了解到,还是写下来供大家参考。
关于学籍。从小学开始的学籍就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升学,原则上是,学籍与学区保持一致,中考择校也与学籍息息相关。为什么这么多家长都拼了命的把孩子往海淀区的小学里送?因为你一旦拥有了海淀区的学籍,那么,小升初时,你的孩子自然以被划在海淀区的中学范围内,而西城区学籍的孩子如何想在海淀区读初中,那么可能需要动用别的方式和关系。
今天与校长的交流中更确切的了解到,升学范围可从学籍,户口所在区,以及特长生学校推优三种方式进行报考和选择。
很多家长为了孩子上学,也把户口进行迁移,当然,这个是指拥有北京户口的人们,像我们就与这个无缘。但是每个区针对户口所在地划片的政策,也是有不同要求的。比如,西城区的规定是,只要孩子的户口在西城区,那就可以在西城区对应的小学入学,但是海淀区的规定是,需要父母与孩子的户口都在海淀,孩子才可以在海淀上学,我想这就是防止更多人想让孩子上名校,而不惜花钱找关系迁移户口所在地的做法。
今天的学校让我们很满意,心中不免有一丝喜悦,希望我们能幸运的接到学校的录取通知,希望我们的小白能顺利入学。我仍然在矛盾中,为孩子,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