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0-05-24 10:11:45
在E度教育论坛上,最近关于幼升小的话题很是热门,除了选择学校的问题,关注最多的自然还有学习问题、环境问题以及交往问题。随着小学报名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为孩子的“幼小衔接”而着急。
幼小衔接,在进入幼儿园大班的第二个学期起,就得开始着手准备了。换言之,对于今年要升级做小学生的孩子们来说,从现在起,家长就应该帮助他们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了。
最关心:
孩子学习跟不上该怎么办
在许多家长心目中,孩子一旦进入小学,就要开始正儿八经地学习了,如果能读一个好的小学,最好能升入一个更好的中学,然后考一个重点高中,最后考一个名校。
但是,学前教育阶段因为幼儿园对知识教育的不均衡,孩子的起跑线也不均衡。在新浪幼升小论坛上,“索儿妈妈”说,孩子有很长时间寄养在奶奶那里,连数数和拼音都搞不清楚,如今要读小学真不知道咋办。而跟帖的不少妈妈表示孩子都能背好几首古诗了、可以做50以内的加减法、还能认识多少多少字,引得“索儿妈妈”很焦虑。
最担心:
孩子循规蹈矩不快乐怎么办
与关心学习跟不上的一派家长相比,不少家长更担忧孩子入学后,会不会因为规矩变多而变得不适应和闷闷不乐。在媒体工作的孙先生的小孩已经5岁半了,准备明年入对口的小学。他和妻子最担心的是小孩如何适应规矩多多的小学。整个幼儿园阶段他都尽力给小孩子自由宽松的环境,也不让他学太多本该小学学的东西。但是一旦进了公立学校,“几十个人的班级,肯定都被管得没天性啦,小孩子嘛,好动本来就不是什么缺点,进了小学就被磨得不成样子了。”
最烦心:
接送孩子该不该买车
网友“舞仙子”说,自己和老公所工作的地方和为小孩子择校的小学基本上呈三角形,骑自行车太远,又不安全,现在买车除了手头有点紧外,接送小孩的时停车也很麻烦。最要命的是夫妻双方的工作性质都不是特别固定的朝九晚五,担心会经常让小孩迟到或者放学后久等。另外,还要担心帮小孩子检查作业之类的事情。
心理解析:
孩子最有挫折感
心理专家分析,在上小学前,小孩子的心理都会有一种期待,对小学的生活充满了憧憬,觉得自己上小学是长大了。但是现实的环境却让这些小孩子产生一种失望的心理。有相当一部分的小孩子会对小学生活不适应,会紧张或者不喜欢,小孩子如果在学校里的表现不是很好时,就会产生一种压力。
另外,小学的学习生活跟幼儿园也是有很大区别的。小学的规矩较之幼儿园是比较多的,比如说,上幼儿园时,小孩子可以随意地走动、说话什么的,但是在小学课堂上,孩子们却只能安静地坐好听讲,孩子会容易产生一种挫折感。
家长在小孩上小学之后,要做的事情就会多了很多,压力也会随之变大。比如小孩读幼儿园,迟到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很严重的事,迟到了也就迟到了,没有什么。但是,上小学就不一样了,要按时上学,这样一来,家长每天都要早起为孩子准备各种各样上学需要用到的物品,早餐,送孩子上学。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会让家长产生压力,家长会、老师打到家里来的电话、家长之间的交流等等都会让家长产生压力。
经验忠告:
生活能力培养应在入学前
入学前,家长不必刻意给孩子灌输或填鸭太多的东西。有着16年小学低年级教学经验的马老师说,一个班的孩子刚入校时的确存在着差距,“有的孩子认很多字,算术很厉害,有的则会说很多英语单词,而有的却基本什么都不会……但随着正常学习的开展,这种差距慢慢缩小,一个学期下来就感觉不到了。”
所以,马老师认为,除非孩子本身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否则不必过早为他们加压,可以在学龄前让孩子接触些拼音兼顾识字,不要刻意地追求量,以免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新鲜感。数学方面简单的加减法可以让孩子尝试。英文方面简单的单词、会话可以让孩子接触感知。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和塑造。首先是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学习方面:能自己整理书包、书籍、学习用品,做到有条理;会使用学习用品(包括握笔姿势,书写习惯),用完及时归位(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准备的学习用品的安全、卫生);能帮助老师做些简单的本子收发工作。
生活方面:能自行处理上厕所、盥洗;能独立用餐,会正确使用筷子、调羹;会从饮水机接水喝;会系鞋带;知道饭前便后,体育活动后要洗手;知道身体不舒服要和老师说;能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社交方面:能结交新朋友,愿意跟陌生人交流,打招呼;能正确书写自己的姓名;知道家里的联系电话等。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