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家长教育心得 > 正文

卜卫:尊重儿童青少年文化

来源:《父母必读》 2010-07-14 13:37:36

说两句

  卜卫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我今天发言题目是尊重儿童青少年文化。主要有几个问题,一个是媒介素养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教导儿童因势利导,我们可以怎么样怎么样,媒介素质教育到底是父母还是儿童青少年的稻草。第二是我们为什么尊重儿童青少年文化,第四是少数群体的儿童青少年文化,最后一个是儿童青少年的成长。

  在25周年的时候已经讲到媒介素养教育,其实传到中国以后,有一个基本问题的逻辑,这个逻辑是说媒介比较坏,儿童比较傻,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教育让儿童抵抗大众媒介,避免负面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逻辑。

  其实媒介素养教育其实是一开始是抗拒大众媒介,五十年代北美地区摇滚开始普及,以后是电影,摇滚乐、电子游戏,然后到现在发展到互联网,这个过程中很多儿童教育专家以及家长觉得要抗拒,很害怕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基本上通过这个教育抗拒大众媒介的影响。第二个阶段到五六十年代开始反省,这样抗拒对不对,所以采取另外一种教学的态度,分析和批判,到今天实际上已经变化为赋权,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儿童拥有控制自己的生活的能力,所以很多的教育也不是老师教,学生听,而是变成儿童青少年为中心。所有的变化是因为媒体和儿童关系的发生了变化,而且就是在当时有一种看法,我们的文化分为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所以高级文化芭蕾、歌剧那是非常高雅的,但是可能是一些街舞什么的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当然这种看法是完全改变了,在文化上他们价值是相等的。当时新媒介出现的时候,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一种手段,媒体可能造成的伤害就会被夸大,为什么谈到互联网报纸上全是网瘾,大批的青少年从里面获得益处,但是它不会报道。后来研究说明高级文化就是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界限是模糊的,儿童青少年也是有自主性和判断性的。在而且接触媒介当中,也不是一个被动的受害者,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的媒介素养教育已经不再必然与儿童媒介经验,就是以学生的媒介经验出发,而不是从教师教学的经验出发,开展媒介教育,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那么媒介素养教育,现在不在于保护,而在于发展青少年对于媒体的了解和参与,特别鼓励青少年自己做自己的小媒体,使儿童青少年有能力对自己行为做出有利的决定,所以媒介教育不是一种教育,而是一种保护。

  从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历史来看,教育学逐渐从灌输,比如说交给青少年怎么样抗拒大众媒介,在有一个专家,他提出了一个媒介教育十八项基本原则,已经得到国际上普遍的认同,第一条就是说媒介教育的目的增加个人的赋权,增强社会媒体的结构,不是培养一种简单的批判技能,而是建立一种人的批判自主权,是对个人的解放过程。所以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再强调把老师的一些品位,有可能一个官员或者一个老师这个很高雅,这个很好应该发展,这个不好不应该发展,不再把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和政治观强加于人。

  这个过程中媒介思想教育提出尊重青少年的文化,尊重青少年生活,文化经验和媒介使用经验,台湾包括欧美的学生提出来,媒介素养教育应该进入课堂,这是学生上学学的一部分内容,使用流行文化事实上不仅仅是商业机器运作的经过,也牵扯到人的心理需求,参与和讨论流行文化,实际上是青少年以文化消费形式参与社会活动。在此同时并获得一种参与感和安全感。它也是一种赋权的过程。比如说在北京的一些演唱会的现场,你看青少年怎么使用这些文化口号,表达他们的声音,你会看到很多成年人他们戴三道杠,他们会用过去的一些生活符号装饰他们自己,他们也会打扮成明星,出现在现场,有很多的团体。

  流行文化在媒介素养的早期被看为是低俗文化,八十年代这个思想已经改变了,流行文化得到了重视,那么流行文化进入课堂或者成为一种教育内容,成为和青少年讨论的内容,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挑战。

  同时教育者将他们认为应该灌输的知识通过课堂教学灌输给学生,而且这些应该灌输知识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包括儿童青少年的流行文化,这样就会导致一种什么结果?因为他会贬低学生价值,这样排除了发展一门将学校传播的知识,与有助于组织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可能性,大多数的知识跟学生生活缺少联系。这是一个契机。

  在媒介素养教育中,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被彻底的颠覆了,它强调的是学生或者青少年的文化经验和文化都应该被赋予价值,而不是使某些形式的知识或文化的地位合法化而摒弃利用另外一些知识和文化,否则如果教育使用的都是白人的、上中阶层人士的逻辑,这些逻辑是不正确的。

  其实从保护主义出发,媒介素养教育确实更多是成年人管理青少年的”稻草“,我终于有理解控制你看电视,接触互联网的时间,那么从公民预备这样一种想法出发,媒介素养教育更多成为青少年抗争主流文化的”稻草“。第二,我们谈到为什么要尊重儿童青少年文化。一个是从理论上,我们现在谈到而且发展,我们会谈到新童年概念与童年价值。第一儿童是具有独立人格主体,在人格上跟成人是平等的。

  第二个,由于年龄等方面的差异,童年生活与成人生活是完全不同的,但是童年生活并不因此而没有价值,个体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如生长、成熟都是真正的生活,并值得尊重和高度重视的。其实周作人早年有一句话”尊重未成熟状态“,并不是说变成一个科学家、教授才有价值,生活每个阶段都是有价值的。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jn体育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