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王石川 2010-07-28 11:41:32
入园有多难、有多贵?非为人父母者也许难以丝丝入扣地体会;入园难、入园贵背后又汹涌着家长多少悲情叙事和辛酸遭遇?也许非三言两语所能细述,但揆诸媒体,案例颇多,比如,为了让孩子入园,某地400多位家长在一家幼儿园门口排队两天两夜,争夺130个学位,更极端的是在一些地方,某些家长甚至带着帐篷、行军床、躺椅板凳,煎熬九天八夜依然未能遂愿;在南京一些知名幼儿园园长的办公桌上,形形色色的“条子”比辞海还厚,某幼儿园只招80人,“条子”却收了800张。
“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难怪不少家长如是喟叹!但吊诡的是,但凡如此唏嘘的几乎清一色的是那些普通老百姓,为何罕见公务人员有此感慨?原因并不复杂,放眼当下,幼儿园问题存在两种现象,一是公办园稀缺化,实质上是公办园权贵化、优质资源“特权化”,一是民办园两极化,实际上是收费贵族化、监管虚空化。简言之,入园难、入园贵背后存在两大断裂:
一是,权力与权利的失衡。大多数公务员之所以从来不为孩子入园头疼,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必为此头疼,进一步而言他们的孩子有公立幼儿园可上,这些公立幼儿园办学硬件优质,教师资源优秀,最关键的是,这些公立幼儿园享受着政府财政拨款,由政府供养着,与之对应的是,这些公办园具有优质资源特权化的显着特点,即但凡有资格入园的几乎全是公务员子女或者与权力有关的人,其他普通老百姓的子女,免谈!
如此一来就是咄咄怪事!公共财政的要义在于公共,它来自于公众,就应该普惠于公众,岂能为少数特权群体专享?今年年初有媒体报道,广东省人大代表发现,广东省文化厅幼儿园、卫生厅幼儿园等四个省级部门办的幼儿园纳入财政预算。有一家机关幼儿园需要支出1016.62万元,其中,财政拨款656.26万元。对此,有广东省人大代表认为,这是个别部门为部门变相捞福利。其实,这种捞福利的做法就是权力自肥,就是拿国家财政往自己腰包揣,就是损公肥私。当公办园享受着国家优厚财政投入,当官员无需为子女入园烦恼,与之对应的则是,普通老百姓为了孩子入园求爷告奶奶,甚至不惜花钱托关系也进入这些优质幼儿园,这是多么苍凉而断裂的一幕?当公办园权贵化、优质资源“特权化”,且设置了过多门槛,普通人家的孩子当然入园难、入园贵了。
二是公共服务与民意距离的失衡。公办园不让普通人家的孩子入园,一大原因是公办园相对太少,远远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这种语境中,政府部门就应该提供更多更完善的公共服务,承担公共责任,即加大财政投入,兴建更多的公办园,但遗憾的是,不少官员全然无意于此,比如2008年,北京十几亿元教育附加费中,学前教育仅有0.39亿元,仅占3.1%。不为是因为没有切肤之痛,没有入园烦恼,反正自己的孩子有公办园上;不为是因为缺乏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只愿意把钱花在看得见的形象工程上;不为是对教育没有足够的认识,既然幼儿园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何必找事……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国务委员刘延东称: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千百万儿童的健康成长。一句学前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释放了丰富的积极信号,意即政府部门千万不能撂挑子、当甩手掌柜,而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在笔者看来,幼儿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善政,此前不是间或有地方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了吗?学前教育应该保有公益性质,如此,方可纾解当前的入园难入园贵。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此前,有报道援引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有一半适龄儿童没有进入幼儿园,即便在北京也有四成适龄儿童没有幼儿园可上。这是一组令人黯然的数据。改变入园难、入园贵,让孩子上得起学、上的好学,才能达到教育兴国的战略目标。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