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幼儿家庭教育 > 智力开发 > 正文

男孩:学校里的“第二性”?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徐蓓 2010-08-05 13:25:35

说两句

  每一个男孩和女孩一样敏感,但他们被对待的方式,仿佛就像个没有感觉的石头。每一个男孩长大之后,又再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校园,从学习成绩到社交能力,男生的综合表现都落后于女生,这是男孩之过,还是教育之过?

  几乎在每一部阳光灿烂的青春校园片里,男孩都被描绘为教育制度的反叛者,他们心不在焉、哄闹课堂、挑衅老师、千方百计地逃离课堂。这种叛逆理所当然地理解为是青春期和荷尔蒙的混合骚动,男孩真正面对的困难却被遮蔽。或许现在这个社会依然是属于男人的,但它已经不属于男孩了。生物学研究从探讨两性优劣到两性差异尚无定论,此时,教育统计的数据已经给出了最唯物主义的警示:男孩已逐渐沦为学校里的“第二性”。

  “从1999到2008年,不到10年时间,高考状元中男女生的比例发生了逆转。男生由66.2%下降至39.7%,女生则由33.8%上升至60.3%。大学的国家奖学金获奖者中男生的弱势也非常明显,男女总体比例均接近1: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在新书《拯救男孩》中给出了这些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高等教育数据,女生占本科生48.15%,占硕士的48.16%,占博士的34.7%,而2008年女性占总人口比例为48.53%。从小学到高中,女生成绩更是一路遥遥领先,优势科目是男生的两倍,数学也不再是男孩的堡垒。

  男孩在学业上的落后几乎是全球性的问题。在美国及大多数西方工业化国家,几乎在每一项标准化测试里,女生都占据了优势地位。单就美国而言,女性获得了57%的学士学位。她们还获得了60%的硕士学位,其中约有一半是法律与医学学位,而且有42%的工商管理硕士是女性。女性已经迅速缩小在硕士和博士人数上的差距,并且根据美国律师联谊会,女生快要成为法律学生中的大多数了。而男性现在更倾向拥有高中文凭。在小学,有学习障碍的男生比女生多两倍,而被安排在特殊教育班的男生是女生的两倍。高中男生在标准化书面测试中逐渐落后于女生。“女孩在教育系统里炙手可热,”华盛顿高等教育机会研究佩尔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托马斯·莫坦森说。

  在坚强的数据支持下,专家们找到了批判应试教育新的兴奋点。在为女生争取平等教育权力的几十年奋斗之后,拯救男孩似乎快要成为教育事业新的拐点了。可是,男孩危机是一个真命题吗?女生学业上逐渐超越男生到底是教育平等可喜可贺的胜利成果,还是男生全面衰落的迹象呢?“我不认为女生入学人数比男生稍多是男性的失败。关键的问题是,男孩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受到很大伤害。”孙云晓说。

  反对男孩的战争

  男孩的落后从5岁就开始了,脑科学研究表明,他们在一系列行为能力上都与女孩有很大差异。男孩的读写能力发育比女孩晚两年,大多数5岁的女孩比男孩能视读更多单词,交流更加流畅。男孩往往有更好的手眼协调能力,但是此时他们的小肌肉运动技能欠发达,这使得控制铅笔或画笔对某些男生来说都是一项艰难的斗争。另一些研究证明了荷尔蒙对于孩子行为的影响。女生的母亲在怀孕期间的睾丸激素水平高的更可能喜欢玩卡车而不是娃娃。而在1994年荷兰发布的一个研究中,医生发现当给男性注射女性荷尔蒙时,他们的空间技能下降了,但是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睾丸素使得男生冲动,需要大量运动。可是,现在的教育要求孩子老老实实地呆在自己的座位上。

  紧迫的学校生活让游戏成为遥远的记忆。游戏的世界是孩子们最初的社会体验,是他们认识世界最有效的方式。孩子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他人的动作和语言,获得了解他人感受、期望、想法的能力。同时,规则性的游戏让孩子学习合作,认识群体中的不同地位。孙云晓说,“我们10年的全国大规模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中小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他们的负担很重。研究显示中国孩子10岁以后就会选择自己适合的媒介,当他们劳累的时候会选择电子媒介来放松。在运动不足、游戏不足、压力过大的情况下他们必然会选择游戏,这是一种放松的方式,甚至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

  在课堂里,教师越来越强调语言、安静和秩序,男孩和学校的格格不入使他们极为痛苦。当他躯体的每根神经都在告诉他应该去玩耍时,他却被迫安静地每天坐上将近8个小时来听课。生理上来说,他一天需要4次休息,但是他能有一次就算幸运了,因为有些学校为了不发生意外完全禁止了学生的课间活动。着名教育学家迈克尔·古里安认为,男孩的大脑更依赖动作和空间机械刺激,所以他们更容易接受图标、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在同一个课堂,女生可以安静地听课,至少不会扰乱秩序,而男孩安分不了多久就会厌烦、分心、坐立不安。而学校大部分的科目都是以言语教学为主,具有语言优势的女孩更能适应和接受。“女孩的行为成为黄金标准,”《该隐的封印》的合着者汤普森说。“男孩被当作有缺陷的女孩对待。”

  “这种生理差异是特点,不是缺点,”教育专家孙云晓说。“但我们正在把它变成一个缺点,甚至变成危机。这个危机主要是教育造成的。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给了孩子过大的压力,剥夺了他们运动和实践的机会,这压抑了男孩的优势,忽略了他们的特点。而他们不擅长的语言能力倒成为教育的主要方法。这种教育的偏颇只以语言传授的内容来评价学生,这对男孩子是不公平的。女孩也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但她们更能适应这种评价体系。她能得到的肯定、成功的体验更多,所以她就更有信心更加努力。所以女生在过去男生占优势的科目中的成绩也大幅度上升。我认为男孩危机主要是教育危机,而不是生理危机。”

  教育偏颇的恶果绝不仅限于男孩成绩的下滑。在北京少管所中,男孩与女孩的比例是50:1。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研究所主任皮艺军教授给出了这样的解释:“由于荷尔蒙的影响,男孩本来就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但是应试教育也是造成青少年违法行为中男性居多的原因。现在教育体系的单一评价标准排斥具有个性的孩子,有个性有主见的男生更容易被边缘化。得不到主流认同的他们,有些就选择到社会小团体中树立自尊。这使他们开始旷课、逃学,最后走上了违法的道路。”

  全世界的学者在改变男孩危机上已经作出了许多尝试和努力。更为复古的观点认为应该重回男女分校分班的状况,确保教育方式可以尊重男生的学习方式。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应该提供更多满足男孩兴趣的测试和书籍。在大学招生中,为了争取更多男生而降分录取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7月的美国《大西洋》周刊封面报道《男人的终结》一文中提到,“这些特别的照顾听上去与当年为女生所采取的反歧视行动类似,这种转变本身就足以引人注意。”

  “我们提倡‘因性施教’。”孙云晓说。“这意味着教学的模式、评价的标准需要适合有差异的男孩和女孩。比如男孩适合动手实验、使用计算机、参与体验的学习方式,而不能只是用语言传授。”因性施教不是回归到传统的男女分校,而是选择部分科目进行分性别授课,使男孩女孩同校不同班。这类实践已经在体育课中普遍展开,北京市教委已经开始实施了初中体育课按性别来上,但是在其他科目分班教学的成功案例中国还未出现。“国外有很多同校不同班的实验,效果很好。有实验把英语课按性别来上,男孩的成绩显着提高。实验结果显示没有女生的情况下,男生的压力减轻了。平常,他们在女生面前没有优势可言。在只有男孩子的情况下,老师的教学比较照顾他们的特点,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孙云晓说。

  美国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克里斯蒂娜·萨默斯在《反对男孩的战争》一书中指责是错误的女性主义伤害了男孩。她说,在20世纪90年代,女孩在学校平等教育中得到强有力的稳步发展,但女性主义教育者把她们描绘为弱势的并且对她们投入大量的支持与关注。同时,男孩的成功率已经开始动摇,他们的问题被忽略并恶化。在90年代,各类研究人员都试图为男孩落后的问题找出原因,他们从生理、教育模式、社会文化等等方面描绘了男孩与学校教育格格不入的图景。具体是什么阻碍了男孩的发展还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经济模式跟学校教育一样,重视自制、专注和表达能力。

  消失的父亲

  “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性别上没有太多区别,差异主要取决于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还有孩子本身的自觉性。我们没有对男生女生进行过比较,也没法比较。我们所在的国际部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都很高,所以不爱学习的孩子很少。成绩差的孩子一般都来自单亲家庭,这使他们的学习受到影响。”武汉某小学的杨老师说。

  科学家们警告脑研究没有告诉我们事情的全部。性格、家庭背景和环境对孩子同样重要。有些男孩像最好的女孩一样有自信,所有的孩子都可能被家庭的破裂、暴力、冷漠伤害。“当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严重扭曲学校教育方向而难以一时改变的时候,家庭教育的作用变得格外重要了。”孙云晓在《拯救男孩》中特别强调了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专家迈克尔·古里安认为,导致男孩危机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普遍将孩子的教育托付给学校这种工业化体系,而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如今的教育是一种单纯的知识的教育,父母成了老师的助教,家庭成了一个教室,家庭的功能被异化了。我认为这是学校太强大家庭太弱小所造成的。这是违背人的天性、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孙云晓说。

  在美国,高离婚率和单身母亲造就了一代没有父亲的男孩。在每一个阶层、每一个社区,无论贫穷或富裕,越来越多的男孩的成长过程中没有父亲这一角色的存在,现在,这个比例是惊人的40%。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分析了父教缺失与男孩犯罪的关系:父亲能帮助男孩控制自己的情感,如果缺乏父亲的引导,男孩遭遇的挫折容易导致暴力行为和其他各类反社会行为。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父亲对于孩子教育和情感的投入远不及母亲,这造就了有中国特色的父教缺失。男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心理上开始由崇拜母亲转为崇拜父亲,开始表现出男孩的一些特点,比如冒险、竞争、运动。“男孩子这时候特别需要跟父亲的密切互动。我们的观察发现这是一个危险的时刻。”孙云晓说。“现在的男人事业打拼比较紧张,他们可能有一个概念,孩子的教育是妈妈的事,他的任务就是打拼事业,这种观念是比较落伍的。这导致了中国的父教缺失,而受伤害最大的就是男孩。”

  孙云晓认为,一个孩子的发展需要父亲母亲共同的教育。“如果我是男孩,我得认同男孩,喜欢做男孩。这时候父亲就是他第一个男性的榜样。”他说,“有些家庭中,母亲十分强势,她们会无意中在孩子面前贬低父亲,导致父亲和孩子间不能充分地交流。如此情况下的孩子就走不出母亲的温柔乡,很多男孩是在母亲的强势之下跟父亲的交流很少,甚至和父亲敌对。”

  愤怒的男孩

  男孩问题的危机感或许会让我们看不清问题,问题不在于他们看上去是否像个男子汉,而在于他们真实的自我是什么。“我们相信,从很早开始,男孩已经被有系统地引导脱离感情世界,转向沉默、疏离及不信任。”儿童心理学家迈克·汤普森在他的着作《该隐的封印》中揭示了男孩世界的残酷,他们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竭力压抑情感,他们内心的恐惧和怯懦最终会转变为愤怒。“每一个男孩和女孩一样敏感,但他们被对待的方式,仿佛就像个没有感觉的石头。每一个男孩长大之后,又再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们的孩子。”汤普森说。

  在我们的传统印象里,男孩应该是坚强的,感性、泪水都被认为是懦弱的表现。这阻碍了男孩承认本身的情绪。为了表现出自己是男性,他们必须拒绝所谓的“异性特征”。美国女权主义者,心理学家卡罗尔·吉利根从对女孩的研究中发现,对女孩的排斥超过了对她们的伤害。“这一点同样歪曲了我们对男孩的理解。”她说。哈佛心理学家波克拉认为,在培养男孩的过程中,父母使用羞辱的手段让男孩为自己的情感表达感到丢脸,对自己的脆弱、恐惧、绝望产生罪恶感。这阻止了男孩承认本身的情绪,也妨碍了他们的情感发展,使他们很早就与健康的沟通和情感表达隔绝。“男孩甚至要把害怕的感觉隐藏起来,以沉默面对。”迈克·汤普森说。

  “大班的孩子已经知道自己的性别了,而且了解男女有很多不同。”成都某幼儿园的杨老师说。“大班男孩子对外界的表现比较叛逆,与同伴之间的纷争会急剧增加。他们对外界有了一定的认知,知道家长对自己的期待。男孩之间发生争吵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有些男生的家长要拉着孩子去‘算账’,甚至教育孩子‘打要还手,骂要还口’。最忌讳家长劈头盖脸地训斥、抱怨和辱骂,这会真正导致孩子‘窝囊’。”面对外界环境,男孩通常表现出不愿妥协。他们更难融入环境,无法遵守基本的礼仪,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不顾他人。“这些都将演变成拒绝参与虚假的关系。”心理学家罗尔·吉利根说。这种拒绝参与使男孩成为男孩。女孩会选择修复或抚平关系的破裂,而男孩会选择远离。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更多的男孩疏离学校。

  类似《拯救男孩》这样的书籍最后都强调,要帮助家长把落后的男孩培养成男子汉。“男子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责任感,而不是他的高大、威猛。男女都需要责任感,但是男性应该负有更多的责任感。”孙云晓说。谁都无法否认传统观念中男性背负了更多压力和责任,但是,对下一代的教育中,平等观念难道不是应有之义吗?主动强调责任更重,这强调的当然不是差异。

  有一句话大家一定有所耳闻,能力越强,责任越大。问题不是我们要把男孩培养成什么样,而是尊重他们的差异和本性。当一种性别不被理解的时候两种性别都会受害。这不是一个零和游戏。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jn体育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