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关村一小 2010-10-14 14:35:20
中关村一小,就不得不提到保福寺小学。1949年,中关村一小成立在一个破庙里,当时叫“保福寺小学”。最初,办学条件十分艰苦,全校师生全部的用水都来自于寺庙里的一口水井。学校大门的门槛很高,个小的同学甚至只能爬进来。教师也仅仅是初高中毕业生,但就是这样的师资力量,对于年轻的共和国以及百废待兴的社会来说,已经是比较雄厚了。
60年光阴,使中关村一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们从破庙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1998年学校创办了寄宿部,在寄宿制教学方面创造了新的开始;2003年创办了天秀部;2004年创办了国际部。从此,中关村一小向着“立足北京、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目标发展。这每一个成绩都是中关村一小全体师生共同奋斗的结果。
1958年,为了让更多中科院的子女接受教育,科学院出资兴建新校址,保福寺小学迁入。学校也改称“中关村小学”由此中关村小学变为完全小学。
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也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
1971年,随着时代发展,学生人数增加。中关村小学发展成了一个有60个班级的学校。北京市从中关村小学分出了24个教学班成立了中关村二小,中关村小学也改称“中关村一小”。
中关村一小能够有今天的辉煌成就,各届校长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中关村一小能够从昨天走到今天,各届校长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特色办学,追求卓越”。这是前教育部长陈至立在中关村一小55周年校庆时的题词。
1986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日新月异。为了进一步改善学校的育人环境,学校斥资扩建了东楼和小南楼,也就是今天的音乐楼。1990年,学校的主楼破土动工,重建工程历时两年,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标志着一小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1997年,中关村一小又跨上了新的台阶。随着北京经济的稳步增长,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又新开辟了8间专业教室。
1998年,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上对寄宿制学校的需求日益强烈,一小成立了寄宿部。从此,中关村一小走上了又一个新的顶峰。11年间,学校先后接收了众多归国人员的子女和北京市高科技人才的子女入学。
1999年6月,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中国教育进入一个新的纪元。于是2002年至2009年这七年中,每一位教师都经历了一次带着课改印记的痛苦而幸福的自我“蜕变”。
2003年,随着天秀部和国际部的相继成立,中关村一小如虎添翼。如果把本部比做一只雄鹰,那么其余三个部就如同雄鹰健壮的翅膀,有了它们,雄鹰就可以飞向更高的天空。
2004年,学校初步形成了走读和寄宿,本部和分部,国内与国际教育相结合的“一体两翼”的规模办学格局。10月,中关村一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与共和国同龄”建校55周年校庆,充分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学校的风采。
2005年,中关村一小在多年的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深入推进“自主教育”。学校提出自主创新,鼓励学生们自己动手,建设祖国的未来。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