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2011-05-24 09:57:12
从家庭走向幼儿园,从一对一、甚至是多对一的家居式照养,转为少数老师对多位小朋友的集体生活,无论对于儿童还是家长来说,都面临着一次转折和考验。
安抚反抗情绪
一般儿童常见的行为表现不外乎“分离反抗”和“对陌生人/环境的恐惧”。每逢入园伊始,我们总能在幼儿园的门口看见一些哭得死去活来的孩子。即使家长得以脱身,孩子还是可能在初期表现为极度不适应:哭泣、退缩和不参与活动。一般来说,一到两周后,儿童都会很快地适应,但也有个别孩子甚至在大半个学期里都很不适应。
研究表明,由于不同的亲子互动模式以及结合儿童的个性特征,每个孩子依恋类型各有不同,从而也造成了他们反应方式和程度上的区别。作为家长,应该比较清楚自己孩子的情绪特征,所以,除了与孩子进行沟通以及相应的锻炼以外,家长还应该把这些情况与老师及时沟通,以便老师作出适当的调整。
调整生活作息
孩子在家中时,有着一套适应家居生活的节律和方式,相对而言,往往较宽松随意。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有着不同于家庭的作息和规则,家长应尽量有意识地在孩子入园之前就调整建立起符合幼儿园生活的节律,比如用餐、午睡、吃点心。要避免反差太大的情况发生,这不利于儿童很快地适应集体生活。
锻炼社交能力
现在的家庭仍以独生子女居多,在自己家中往往更多的是与成人交往,而身边的亲人往往也都站在儿童的立场提供及时的照料。到了幼儿园之后,除了老师之外,身边更多的是同龄人。如何与其他孩子相处,既保护自己也不去欺负其他人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对应着儿童社会性及道德的发展。家长应该充分利用报名、幼儿园开放日以及电视、网络资源,让孩子比较感性地了解未来生活的形式。争取多带孩子到公园、广场、儿童乐园这些地方,多接触同龄人,在交往中学会与人相处之道。父母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甚至直接谈话的方式,把一些安全、作息及如何与其他小朋友及老师交流的理念,通俗地介绍给孩子。
家长也请放轻松
其实家长也会对孩子入托入园离开自己和家庭表现出相当的焦虑和担心。因此,父母自己调整好心态,与孩子共同应对这个局面是最为可取的一种方式。此外,如果不是什么特殊的情况,我们一般不推荐孩子入全托式的幼托班和幼儿园。因为毕竟孩子年龄还小,需要从父母这里得到呵护和安慰,如果将基本硬件之外的豪华设施与回到家中与父母的充分互相权衡的话,一定是后者更为难能可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