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原创 2013-07-24 14:07:13
孩子入学不仅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也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会给父母以及家人带来很多新的课题。为此,家长还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 面对将遇到的困难要提早找到对策。
有孩子要上学的家长,一般都30岁左右,正是干事业的时候,工作相当忙。孩子上学后,家长在工作和家务上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第一,是孩子上学后的每天接送问题。出于多种原因,现在孩子上下学都必须有人接送。特别是那些为了上一所好学校,跨学区入学的孩子,学校都离家较远,不接送根本不行。如果家里有老人并已退休,身体又好,能帮助接送孩子,最好不过。如果没这个条件,问题就大了。一般来说送还好办,只要大人早起一点、辛苦一点也就行了。难题主要出在接上,孩子放学的时间一般都也比家长下班时间早,家长只好提前下班去学校。可是天天提前总不太好,再说每到周三,孩子3点左右就放学了,家长总不能也提前那么多就下班。如果接了孩子,把他送回家,自己回单位上班,孩子才6岁,一个人留在家里,大人很难放心;可是带到单位去也不是个办法。如果既不能不顾工作,又不想舍了孩子,就得及早另想办法。
第二,是孩子的三餐问题,也需要家长提前安排好。一般来说,早晨孩子上学的时间比家长上班的时间早,如果父母过去习惯于每天晚睡,第二天起得也比较晚,那就要改改过去习惯。不管晚上睡早睡晚,早晨都得早早起来,给孩子准备早餐。如果家长经常因为自己头一天睡得太晚,第二天早晨起不来,耽误了孩子吃早饭,或是让孩子到街上的小摊对付一口,那就会损害孩子的健康,影响孩子的学习。还有孩子的午餐和晚餐,也同样重要。孩子的午餐有的可以在学校吃,家长只要别忘了给孩子带餐具就行了;有的要安排在学校附近的“小饭桌”去吃,就要事先找好,认真选择,仔细看看条件,特别是饭菜质量和饮食卫生如何。孩子的晚餐,如果父母能按时下班,一般没什么问题。怕的是父母不能按时下班,回来得晚还要现做饭,结果晚餐要到7点以后才能吃上。这样孩子要么就要饿着肚子先做功课,身体处于低血糖状态,学习效率不佳;要么就会因为吃饭晚,做功课也晚,睡觉更晚,早晨又得按时起床,结果老是睡眠不足,最终影响的还是孩子的身体和成绩。
孩子上学后,夫妻双方必须有一个人,适当做出一点牺牲,多抽出点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孩子,这是做了父母的人必须付出的代价。能否按孩子的需要,统筹安排自己的时间、精力,尽量让工作和家庭两不误,是对每一位家长的一个考验。谁能做到两不误,谁就是生活的强者、真正的能人。
(二) 家庭教育新阶段的新课题也要提早研究。
孩子上学后,家庭教育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相配合。家长要想能很快适应新阶段的要求,就要对家庭教育新阶段将要面临的新课题提早进行研究。孩子刚上学时,功课并不重,只要智力正常,都能得满分,即使有差距,也不会很明显。我的体会是,即使是学习不用心的孩子,每天与同学之间拉开的差距也只是一点点,就像民间愿意用“一根线”来形容夏至到冬至的昼夜长短变化一样,一点也不显眼。如果家长当天能发现,要补很容易。怕就怕家长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点差距,没能及时发现、及时补救,并找到原因,防止它一再发生。家长要想让孩子成绩好,就要从孩子一入学就对他抓紧、盯住,不仅不让他落在别人后面,还要想法让他能每天有“一根线”的优势。如果因为不可抗拒的原因,被落下了一点,那就督促他及时赶上去。为此,家长最好能在孩子入学前,买一套教材自己先看一看,了解一下孩子入学后第一学期需要掌握哪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照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估计一下他学起来会在那个地方略有困难。这样在孩子入学后,自己在辅导学习时就能心中有数了。
万事开头难,孩子的学习也是如此。“难”并不在功课上,而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家长对孩子的课后辅导,要注意发现他各门功课有没有知识点的遗漏,更要把功夫下在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孩子入学后,学习习惯的养成,涉及到在学校和在家里两个方面,而且在校的时间比在家多。家长既要掌握他在家的情况,又要了解他在校的情况,才能配合老师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教育。这又涉及到一个家长如何经常与老师沟通并默契配合的问题。这些,作为孩子还没有上学的家长,都还没有切身的体会。最好能在孩子入学前,主动找一些孩子比自己大的家长,听听他们在辅导孩子学习、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上的经验教训,以便自己到时候能少走一些弯路。
(三)入学物资上的准备。
一要在家中给孩子安排一个适宜学习的空间。如果有条件应当给孩子一个独自使用的房间,并重新布置一番,让它不仅是孩子的卧室,更是一间书房。要在光线明亮之外安放一张高矮适中的桌子,配上一把适合他身高的椅子,除自然光外桌上还要配一盏有护眼功能的台灯。书桌旁最好能再设一个供孩子自己使用的小书架。再在墙上开辟一块“学习园地”,上面设有“成绩单”、“习作展”、“红花台”等栏目。如果没条件单独给孩子一个房间,也要给孩子挤出一块地方做“学习角”,像上面说的那样摆上书桌、椅子、书架等必要家具。孩子对于属于自己的这样一个小天地会感到很新鲜,很喜欢,并由此对入学产生一种期盼心理。
二要在正式上学前,带孩子去商店,让他自己挑选书包等学习用具,买好后再让他背上书包在众人面前走一走,回到家以后教他把书包放在固定的地方;去书店购买一些孩子入学后要用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还可以为孩子选购一些根据中外名著改编、配有汉语拼音的故事书,回来摆在他的书架上。这会让孩子进一步增强求知欲,盼望早一天入学,早一天有能力运用这些工具书,阅读这些故事书,让孩子真正意识到:我长大了,该上学了,并为此而自豪。对学校的憧憬还会使他按捺不住,掰着指头算时间,盼望早日成为小学生。
(四)行为习惯上的准备。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初入学的儿童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学要带齐学习用品,上课前要把它们放在指定位置;听到铃声立即走进教室,在自己的座位坐好;教师进入教室,宣布上课,立即起立向教师问好;坐的姿势要端正;听课要精力集中,发言要举手;要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不随便和旁边的同学说话;写字、翻书动作要轻,不要弄出响声;等等。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比前两项准备更重要,却很容易为家长所忽略,是目前一年级新生普遍缺少的。很多教育专家都在强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让他们适应小学生活的第一步;孩子在小学能不能有一个良好开端,关键是看他有没有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们学习上的差距,都是他们行为习惯不同造成的。专家呼吁,学前教育要从以教授孩子特长为中心转向良好习惯的培养;多识一些字,可能使孩子在小学初始阶段学习有点优势,但对以后的发展并没有过多的影响;而良好习惯的培养则对孩子近期学习和将来发展都有突出作用。“习惯好,受益终生”,家长在孩子入学前一定要重点解决好这个问题。
一是让孩子明白,他今后的学习和以往的学习是不同的,以往的学习并没有和玩耍完全分开,今后的学习必须与玩耍分开,“学就是学,玩就是玩。该学习时必须专心学习,该玩耍时才能尽情玩耍。”为了让孩子对这种专心学习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在孩子入学的前一年(至少是前半年)就要在他的作息时间表中添上“学习”这项内容:每天为孩子安排一个相对固定的学习时间,开始可以15分钟,之后逐渐延长,但最多不超过40分种;每次时间一到,就要让他坐到自己的“书桌”前开始学习——读书、写字、画画。就是孩子当时正玩得高兴,也要让他马上停下来,立即进入学习状态。
二是要教孩子建立起效率观念,懂得做事情要讲速度,要讲质量,不能慢慢腾腾、磨磨蹭蹭,也不能快是快了,却粗心大意、马马虎虎。要让孩子懂得学习时的坐姿、写字姿势很重要,不仅影响未来的身体发育,还影响听课的质量。同时,要注意强化孩子的纪律意识,告诉他:上学后,不能迟到、早退,有病有事要向老师请假;上课必须注意听讲,发言必须举手,不能坐在椅子上乱晃,不能咬手指、玩手或摆弄手边能拿到的小东李西,不能和旁边的同学随便说话,也不能接老师的话,等等。虽然这些事情孩子入学后老师也会讲,可是家长事前讲过,又与老师讲的一样,会让孩子对这些要求记忆更深刻,做起来更自觉。
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还要注意与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结合起来,硬逼他学,效果是不会好的。其实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到了入学前,他的求知欲会比以前更强。只要家长引导得法,孩子是很爱学习的。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应当更多地用一些科普常识去开阔孩子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市场上有很多新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家长可选那些配有精美彩图,文字说明简捷明了的,一边讲给孩子听,一边告诉他,书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只有上学并好好学习,书才能成为他的好朋友,把一个个奇妙的世界展现在他的面前。这会使学习成为孩子内心的需求,并产生出极大的热情,他在学习时才能坐得住,学得进。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包括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包括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这一点又恰恰被很多家长忽略了,他们只关心孩子入学后的学习,只重视对孩子学习上的严格要求,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非常随意。
比如:晚上,孩子不能按时就寝,有的想看电视就让他看了,一看就是9、10点钟;有的想玩电子游戏机就让他玩,一玩就入了迷。结果,孩子的生物钟完全被打乱了,成了“夜猫子”——晚上不愿睡,早晨不起床。这种习惯养成后很不好改,孩子入学后仍然这样,就会上课时头脑不清醒,什么也听不进去。
再如,孩子没有吃好早餐的习惯,上学后上午的功课很重,到不了第二节下课就会饿得头昏眼花,学习自然要受影响。一些家长只知在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时着急,却不知道问题的根子在自己身上。要解决问题,必须从自己做起,按孩子的成长需要安排好孩子的食宿。
还有,孩子的穿衣戴帽、鞋脚袜子,看上去与学习没什么关系,其实关系也不小。如果孩子从小讲穿讲戴,心思都用在了讲究吃穿上,学习就会不那么上心;如果孩子的衣服、鞋袜不合适,比如衣服很瘦小,一坐下来就箍得腰腹部很不舒服,孩子就会不时用手去拽,在座位上老是扭来扭去,自然也会影响听课,甚至养成不注意听讲的坏习惯。
家长希望孩子入学后成为好学生,就不能不在入学前意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就不能忽略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五)实际能力上的准备。
1、要重视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小学的一些日常生活方式与幼儿园不同,为了让孩子上学后能生活自如,家长要提早把不同的地方告诉他,并让他学会自己动手处理一些事。
比如:上厕所,幼儿园是不分男、女厕所的,小学是分开的。要先把这个变化告诉孩子,然后带他到公共场所,去识别厕所的性别标记:男、女头像、裤装与裙装等。方便后如何使用手纸也要教,尤其是小女孩子,要教会她从前方向后擦拭,以免大便污染阴道、尿道。
再有,一定要教会他自己穿衣服、系裤带、鞋带;还要让他记住:上学后,下课时间,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上厕所,然后才能去玩;遇到特殊情况,上课时想上厕所,要敢举手告诉老师,不要怕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再比如,孩子入学后,中午饭可能需要孩子自己带饭,这就要教孩子学会早晨别忘了热饭,中午要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放学别忘了把餐具带回来;如果是学校提供午餐,就要教孩子学会独立打饭、吃饭,收拾餐具;如果是到学校附近的“小饭桌”用餐,又要教会孩子怎样自己照料自己,吃饱吃好,还要让孩子学会辨别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
还有,孩子上学后就有了自己正式的“公文包”,要让他在入学前就养成自己整理玩具、衣物的习惯,并教会他按课程表整理好第二天要用的课本和作业,把暂时不用的留在家里,检查铅笔盒里的铅笔、橡皮、尺等是否都处在随时能用的状态。在教孩子做这些事之前,爸爸妈妈要先示范,然后让孩子动手试;他动作慢点,做得不够好,不要紧,可多次反复练习;对他的每一点细小进步都要多加鼓励,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千万不要“看不惯”,讥笑、催促,更不能包办代替。
2、要重视行为自控能力的培养。
孩子入学后,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首先是孩子对自己行为的自控能力。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靠高度自觉来完成。一个孩子如果能上课认真听课,课后按要求完成作业,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就是学前没有基础,功课也不会落下。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年级的学生每次测验成绩都是满分这很正常,要是有的学生考试成绩在95分以下,那就意味着“不及格”。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家长首先要教会孩子懂得“服从”,也就是在家听家长的话,上学听老师的话。训练的最好办法是:从孩子懂事起,家长就把对他一日生活的要求制度化,并明确定有“约法三章”。如果过去没有这样做,不妨在孩子入学前做一下,至少就学习明文提出一些要求,并附有奖罚办法。比如:要求他学习时必须专心,不能想别的事情,不能边学边玩;在规定时间内,学会该学会的东西;只有完成了“功课”才能得到奖励,否则就要接受处罚。家长也要确实说话算话,严格按“约法三章”去办,对孩子奖罚严明。要让孩子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只有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完成好规定的学习任务,才能获得父母的赞扬,之后轻松愉快地随意去玩,否则父母会不高兴,原来答应自己的一些的事,也就不会得到兑现了。同时,家长也绝不能在孩子学习时随意打扰他,并要注意提醒不知情者:“孩子正在学习,说话、做事都要轻声一点”。这样,孩子会从中感到学习不仅是件很严肃的事情,而且在全家的生活中是件大事,从而逐渐培养起学习时的自我约束意识。这样,在孩子入学后,他就会比较容易接受学校的各项纪律要求,特别是在课上能够比较用心地去学习了。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