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2015-01-30 18:18:47
案例:最近,儿子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时拿着支笔东涂涂西抹抹。瞧,这条歪歪扭扭的曲线多像一条小河啊,这边上星星点点的应该是小花小草吧。“嘿,儿子,你真棒!说不定将来是个大画家呢!”我的鼓励让儿子咧开嘴。一见我他就“噼噼啪啪”奔过来:“妈妈,看我的画!”
渐渐地,我开始不满意起了:“儿子,你画得一点也不像!你看,这条腿太长,那条腿又太短,还有,你把手指画得比胳膊还粗了……”我试图纠正儿子的错误,他皱着眉头说:“我喜欢这样嘛!”于是,我特意到书店里买了《儿童画启蒙》,但儿子对照葫芦画瓢的作画方式丝毫不感兴趣。后来,我又给他报名进了少儿美术班,可是,儿子从前画画的兴趣却渐渐消退了,上课不认真,有时候甚至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不做。
一天,美术班老师布置了《大树》的作业。在我一再催促下,儿子终于交习作。画面乱糟糟的,大树东倒西歪,颜色也不对,居然用了灰色!我发火了,挥着画大声吼:“哪有这样的树?”儿子似乎很委屈,想说什么,看了看我,欲言又止。我一瞪眼:“还不赶紧重新画!”儿子只好很不情愿地画起来。
一会儿,儿子把画再次交给我,我一看,跟刚才的几乎一模一样。我更加恼怒了:“你是不会画,还是不想好好画?”儿子的眼圈红了,支支吾吾地说:“妈妈,我画的是刮台风时的大树……这些细线是大雨,还有……很多沙土,所以大树变得灰蒙蒙的,看不清楚了……”
我愣了,赶紧拿起画来仔细看。是的,当我用孩子的眼光、用一颗童心来看他的画时,我这才发现这是一幅形象生动、多么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啊,大树在台风中东倒西歪,多么逼真和形象啊。其实,如果总是习惯用地用成人的思维和成人角度去要求孩子,则往往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和快乐和丰富的想象力。于是,我抱住儿子,诚恳地对他说:“宝贝,对不起!你的画真棒!”
专家观点: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应该多用开放式的方法提问,提出答案丰富的问题让自己的孩子去寻找。在这种寻找的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会得到足够的发展。而且,孩子越小,他的想象力培养的空间越大。
想象力的培养并非凭空而来,家长与教师要指导孩子多接触事物、多观察事物,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丰富知识,增加表象储备,为想象力的发展作好准备。想象的内容尽管可以千奇百怪,但知识的储备必不可少,以已有表象为基础。有人曾作过这样的实验,让幼儿园的孩子想象人类祖先的形象,结果孩子们都把现代老爷爷的样子当成了人类祖先的形象。这就说明缺乏表象储备,是难以有正确的想象力的。
想象总是在思维的参与和调节下进行的,而创造想象总是在创造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而想象又必须用语言等来表达。因此,虽然有了丰富的知识和表象的储备,如果无一定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想象就难以形成。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让孩子想象故事的时代背景,主人公的形象,再用语言作多方位的表述;在游戏中让孩子想象角色的表情,再用形体或语言表达出来。
标准答案是孩子想象力的锉刀。如案例中所说的,“用成人的思维和成人角度去要求孩子”,我们没办法理解水化了后是春天的奇思妙想。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