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摩比思维馆 2014-09-19 00:00:00
很多家长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生怕孩子吃半点亏或受到半点儿委屈。院子里有很多小孩,经常听婆婆和妈妈讲她们各自院子里小孩的事情。发现很多家长都把孩子看得紧紧的,见到孩子稍微有一点儿纷争就开始护着各自的孩子,结果孩子的纷争却不禁意间升级成了大人之间的“战争”。
也经常听身边很多人对一些事情感到疑惑,他们会问:“如果把孩子培养得彬彬有礼,不去打人,别人会不会欺负我家宝宝?”于是告诉宝宝:“如果别人打你,你就打他”或者是:“如果别人打你,你就告诉我!”
又或者他们会问:“如果我家宝宝乐于分享,那么,在那些自私的孩子面前会不会吃亏?”于是告诉宝宝:“千万不要把东西分给XXX,要不你就吃亏了。”
又或者,有一天,宝宝被其他宝宝打了一下,哭了,他们就会直接了当的说:“不要欺负我家的宝宝!”
......
他们这样做自以为尽到了保护宝宝的义务,实际上却在无意间培养了一个自私自利又窝囊的孩子。
究竟什么算作“吃亏”?什么算作“被欺负”呢?
恐怕成人和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并不完全相同吧?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听到大人说,他“被欺负”,实际上等于是毁了一个孩子,特别是当他的亲人经常这样对他说的时候。实际上,在无形间也给他贴了“容易被欺负”的标签。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被这样的暗示着,恐怕,他也会经常考虑自己是否又被欺负的问题,那么,他还能勇敢、无畏的面对着实际上微不足道的纷争吗?
在我看来,世间有很多成年人,他们慷慨、正派,却又从来没有人敢触碰他们的底线;也有很多成年人,他们小家子气、自私、粗鲁,却照样经常被人欺负,且被人鄙视。
这就是,我在之前所说的,为什么不赞成大人教孩子“回打”或“以同样自私的态度面对这个社会”的做法。
毕竟,天涯何处无芳草,为何一定要将视野锁定在“被欺负”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呢?
虽然,看了无数类似的文章,可是面对在自己的孩子添翼身上的时候,依然有些素手无策。随着添翼的成长,他也渐渐地开始接触起与他同龄的小朋友来。
和添翼接触最多的小朋友是楼下的比他大2岁整的小朋友乐乐。乐乐虽然刚满3岁了,但依然还处于比较自私的年龄。他的奶奶又住在传达室,所以下了楼,他总是以“老大”自居,什么东西都不愿意给别人碰一下。
虽然在楼上,乐乐对添翼非常友好,可是下了楼以后,小家伙立马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次,看到乐乐的自私举动,我就会感到为难。有时候也在想,是否要为了添翼,亲自出手和乐乐“谈判”,要他让点东西给添翼玩?还是,当他自私的时候,拉着添翼,对他说,过一会儿再找他玩?
直到后来的一天,我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添翼处理这件事远远比我想象得要好很多。
那一天,可可、乐乐和添翼都在楼下玩。乐乐一个人在玩一个大纸箱子,奶奶们给了可可和添翼一大把长豆角,让他们抓着玩。结果,乐乐看到弟弟妹妹拿到了长豆角,不高兴了。跑上前去,就狠狠地把长豆角从他俩手里夺了出来,然后又“自私”地塞进了自己的大纸箱子里。
一般时候,大人们见到这种情况多少有点儿想插手,可是,那个时候,奶奶们都在忙着择豆角,没有一个人顾得上这几个娃。没想到,被抢走豆角的添翼,非但没有生气,还很高兴的捡起了地上和可可姐姐手里的豆角,径直走到了乐乐哥哥身边的大纸箱子,把豆角一根一根的塞了进去。
于是,乐乐没辙了,开始和添翼一起玩了起来……
原来,很多时候,大人看上去很为难的纷争,也可以用其他途径很简单的化解。看到了添翼对这件事情的解决方法,不由得增加了我对一些事情的无限思考。
孩子为什么会被“欺负”呢?或许,我们过多的将关注点放在了孩子如何被“欺负”这件事情上面,而没有引导他们掌握更好的处世技巧。
以前,也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有个孩子经常被班上另一位个子高的同学打,后来,家长没有为他出面,而是让孩子自己想更好的解决办法,结果,孩子和那个高个子同学成了朋友的故事。
其实,孩子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单纯,有时候,之所以孩子会被人欺负,是因为我们把欺负这件事情看得太重而远远超过了欺负本身。
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引导孩子掌握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不需要刻意的去教,因为孩子在家庭这个环境中会潜移默化的被我们不知不觉之中流露出的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周围人和事的态度所影响。
再一个,就是多和孩子谈心。每天放学回来,多关心一下孩子一天之中所发生的事情。当他觉得自己被欺负的时候,好好开导他,让他的心豁达起来,再通过聊天,让孩子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处理问题的还需要是孩子。毕竟,成长是他自己的事情,即使我们再能干,也只能保证他的前半辈子,后面的路还需要他自己走。与其帮他一时,不如让他自己多去尝试。我相信孩子,一定会在一次次的磨砺中将事情处理得越来越完美。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