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母婴 2015-05-26 15:11:25
前日有位事业有成、忧心忡忡的爸爸找到我说:“刘老师,有件事您一定要帮帮我!”我很纳闷这位爸爸沉重的语气。问:“什么事让你这么沮丧?”这位爸爸便向我滔滔不绝地描述了发生在他的家庭和孩子身上的事情。
这位爸爸是某集团公司老板(不是土豪,有高学历,素质好),正值壮年,事业做的风生水起,在孩子两岁半的时候与妻子离婚,然后又迅速再婚。一方面是生意太忙,另一方面又有了自己的新家庭,从此以后就很少与前妻往来,母子俩的生活费都是通过银行转的,从不见面交付,这样孩子也几乎见不到爸爸的面儿。两年后,也就是孩子4岁半的时候,这位爸爸再婚后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于是便想起自己的这个儿子,便打算在休假期间单独带儿子到国外去旅游,让孩子见见世面,加深与孩子的感情。
父子俩上路了,烦恼也跟着上路了。两周的相处,爸爸发现孩子一路上乖巧、懂事的吓人,完全没有小孩子的那种调皮、任性、活泼,一路上与爸爸形影不离,爸爸喜欢什么他就做什么,爸爸不喜欢的事情,他就很懂事地远离。一开始爸爸很开心,感觉自己的这个儿子怎么这么懂事,后来就开心不起来了。
因为这位爸爸发现自己的这个儿子没有快乐的能力,任何有趣的现象、任何玩具、任何食物。。。都引不起儿子的兴趣,仿佛孩子的兴趣就是让爸爸高兴。看到孩子的这种心态,爸爸的心就开始沉重起来,而且越来越害怕,替孩子的未来深深地担忧,于是就有了开始的一幕,这位爸爸心情沉重地来找我了。
孩子为什么会成为今天的这个样子,还得从父母离婚开始说起。父母离婚后,这个孩子才2岁半,在孩子自我意识觉醒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都是妈妈单独陪伴,妈妈整天一副自哀自怜的可怜相,深深刺痛了幼小的孩子,孩子感觉妈妈不高兴是因为自己不乖,因此心存内疚。如果自己每天高高兴兴地要这要那会伤害妈妈,渐渐地孩子便把自己的快乐压抑下去,取而代之的是讨好妈妈,哄妈妈开心,母子俩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动态平衡。
从孩子妈妈那儿听到的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在孩子三岁的时候,一天母子二人去超市买东西,儿子看见一个深绿色的大坦克玩具,很想要,就嚷着要妈妈买,赖在玩具摊不走,妈妈说:“家里有那么多的玩具,不能再买了,再说我也没有那么多钱给你买。。。”妈妈话没有说完,就想起自己离婚的处境,就突然当着孩子的面哭了,妈妈这一哭,吓住了孩子,孩子赶紧爬起来擦干眼泪,安慰妈妈说:“妈妈,我不要那个坦克了,我乖,你不哭了”孩子很内疚,在他幼小的心理认为是自己的行为导致了妈妈伤心,所以孩子愿意压抑自己的欲望来满足妈妈,让妈妈开心。
事实上,这位妈妈哭泣是因为这位妈妈自离婚后,就再也没有去工作,母子俩的生活全靠孩子爸爸每月给的生活费来维持,一遇到孩子要买这买那的时候,这位妈妈就会联想起自己没有离婚时的生活状态,想买啥就买啥,可是现在不能过这样的生活了,于是就哭了。可是妈妈这种可怜相,被孩子看见,以为是自己想要获得快乐的欲望太多,让妈妈伤心,心存内疚,于是孩子反而变成了大人来照顾妈妈的情绪。装可怜的妈妈,利用孩子的内疚感来控制孩子的行为,久而久之让孩子失去了享受快乐的能力。
无独有偶,一位幼儿园老师对我说她班上的一个5岁男孩,对女性特别痛恨,问这个孩子为什么这样,孩子说:“爸爸太可怜了,妈妈不要我们了,女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幼小的孩子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呢?进一步了解发现,这位爸爸与孩子妈妈一起毕业于名校,但是生性懒散,性格脆弱,不求上进,缺乏自律,逐渐被生活所淘汰,而孩子的妈妈在外企做到了高管,并且被派到了国外工作,自然他们也就离了婚。本来孩子的奶奶与他们父子一起住,但是受不了儿子的这些自暴自弃的恶习,奶奶也被气会乡下老家了。爸爸喝醉酒后经常在孩子面前哭泣,身边的女人(妈妈、奶奶)都离开了爸爸,幼小的孩子便开始同期爸爸,讨好爸爸,想方设法让爸爸开心,因而孩子的人生观就开始扭曲,最后会导致孩子放弃捕捉幸福的能力。
所以不快乐的父母们,请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更不能在孩子面前装可怜,不要低估了幼小的孩子,他们能极其敏锐的感受到这种气场,因而开始自责、内疚,认为都是自己不够好惹妈妈或爸爸不开心,孩子自然会放弃自己的喜欢来讨好父母。随着孩子的长大,就逐渐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个性、失去了享受幸福的能力,在这些孩子的生活中,认为快乐就是让别人高兴,为别人而活。甚至在选择工作、结婚生子方面都要以父母高兴为基准。
家长朋友们,想让您的孩子有这样的人生吗?如果不想,那么现在就别在孩子面前装可怜了,把乐观、积极、自律、勤奋的一面展现给孩子,您的孩子自然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快乐人生。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