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2015-05-27 09:37:41
文章的内容来源于一位昵称为satie的幼升小家长分享,对孩子幼升小成功上岸做了一些回顾与总结,小编在这里将具体内容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本以为已经尘埃落定,今天又接到了朝外的录取通知,心里再次荡起小小的涟漪,不过很快又能平静接受既定的选择。最近两三个月一直关注幼升小网,学习到了不少;在此我也稍微聊聊这次幼升小过程中我的心路历程,各种考量,以及如何做出最后的决策。
以前一直对幼升小没有上心,总觉得离自己很远,加之一直觉得这也不算个大事儿,直到今年春节过后,发现真的要切实面对这个问题,才开始认真对待,找学校,试图找关系。
家住城北郊区,户口也是昌平,所谓双洼地(学区&学籍)家庭。附近也没有什么特别靠谱的学校,当然有新开的如某附小昌平学校。上班经常路过北外附校,看起来校园硬件不错,觉得能去上个小学也很方便。所以最初的视野仅限于北外附校和家附近的“菜场”小学。春节过后,朋友说今年跨区管理比去年还要严格,关系也不好使了;又推荐了两个海淀的民办校说可以关注,一个海外,一个建华;大概是之前在上海看惯了同事朋友蜂拥选择民办学校的缘故,我对民办教育所能带来的优势还是持认可态度。于是通过网络报名了海外和建华,随后又现场报名了北外附校。期间,和一个我比较欣赏的朋友聊天说起学校的事儿,他的女儿在朝外,小姑娘成长的很快乐。从他们那里能感受到朝外学风校风都很正,而且老校长的教育观也很符合我们的定位,故从那时起也开始心水朝外,关注着她的动态。
4月中旬面试陆续开始,从建华初试,到北外面试,再到建华复试,一路走来还算顺利。对我们来说,这些测试都很茫然,之前也不知道考点啥,反正帮小孩准备了一份简单的简历,稀里糊涂地就都考过了。只是有感于报考人数之多,有点出乎意料。建华的复试和海外的初试冲突,考虑到住宿的问题,果断放弃海外。随后陆续收到建华和北外的通知,二者衡量,除了距离单位近意外,北外没有任何可比建华的优势,于是自然建华在二选一胜出。
随后就是静待朝外的消息。期间也不停地在此处网站搜索关于建华和朝外的只言片语,希望能窥得天机。此时内心的天平已经逐渐从朝外偏向建华,大抵是因为手上有了建华的票吧。等待的过程中发生一个小插曲,就是小孩在读的某小学学前班,老师伸出了橄榄枝,可以考虑跨区特招。这其实是我们最初认为最理想的结果,不过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似乎也不再是那么有吸引力,于是婉拒了。
时间转到五月,朝外报名面试来的很突然,一样没有什么准备,真的就是所谓“裸考”了,对小孩也只是说参加活动,故整个过程也无惊无险,小孩从里面出来乐呵呵的说,这个一点也不难。但对家长来说,朝外的25号给消息,着实让人纠结,毕竟建华在21日必须交表,否则放弃;而作为家长,对两个都能接受的学校来说,没有太大的勇气去放弃一个,豪赌另外一所。或者说朝外还不值得家长去做这样的赌博。于是,再没有什么期待的等待中,拿到了朝外的票。小小的感慨了一下,发觉整个过程还算顺利,有些“煎熬”,但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熬”。幼升小,无非是求学路上的响枪点,做家长的职责就是希望找到一所适合小孩子的学校,让她顺利开始这独特的人生单程票旅行。
说说我理解的建华,朝外,民办,公办和脑海里理想的教育模式吧
先说一句,小孩不是所谓牛娃,没上过什么补习班,就是在幼儿园和学前班和老师学学玩玩,可能稍微好一点的是识字量比较大,阅读什么的不成问题,另外英语口语比较好点。考前也没有参加什么恶补班。顺其自然,考得上就上,考不上,说明不合适,再选择别的。
从未来我理解的教育方向上看,我觉得民办教育逐渐会体现出她的内在活力,由于受到教委支配管理的少,校长或者学校教研部门的理念更容易推广,而且通过遴选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便于教学工作的展开。而公办教育在当前教育均衡话的呼声下,从资源配置的角度,会逐渐扁平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倾斜,本身就是对优质资源的平均化削弱,简单说,不是挂上四中的名,就能成老四中的人。教师整体水平,生源整体状况,不是一个合并或者深度融合就能迅速在一两年内搞定,而且还会涉及上上下下诸多利益。这也是为什么在上海或者其他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国家,一般意义的中产阶级会对民办教育或者私利学校趋之若鹜;朝外这种学校有点介乎于二者之间,类似美国的所谓“特许”学校,有着双方面的优势,但要说在国内的环境下,那还是应该以公办特色更为显著吧。
从考试的遴选来看,以孩子转述的考试内容,我个人觉得建华的考试更加侧重整体的能力,尤其是认知能力,而不是知识掌握能力。朝外相对而言更倾向于后者,尤其是对数学能力,或者对英语的词汇能力。个人觉得建华的考试模式更胜一筹,可以对孩子的一个系统学习能力做一个初步的筛查。换言之,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知识本身却是可以突击获得。朝外有一点我觉得很棒,就是调查表,个人感觉是一个标准的筛查学生家庭背景,父母亲教育理念以及受教育程度,从而判别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期许,以及是否能与朝外的风格合拍。我个人觉得不错,当然相信这个观点肯定会被喷。不过还是友情提醒看帖的各位,如果要考朝外,面试之前务必对自己选择朝外的思路和自己的教育理念做一个梳理,以免现场看见调查表大惊失色。
从目前所了解的教学内容来看,建华的课表比较丰富,而且因为学生整体素质经过遴选,可以在课程的进度和深度上有所突破,这对孩子们来说应该是个好事儿,千万别小看孩子的学习能力。另外中午的大午休时间,也有老师组织孩子们自习,有些作业基本就可以利用此时完成。孩子的阅读量本身也要求较高,这也是我特别看中的一点。朝外,我不是很了解,不过就朋友转他女儿描述,英语很棒,学业也紧,活动也很丰富。我坚信这也是为什么朝外能有如此辉煌成绩的原因。
从未来小升初的出口角度,建华似乎给出了好几个出路,但每个出路都不是能够涵盖所有的孩子,有点令人遗憾。不过我对建华3+4的模式还是比较认可,当然和十一学校运作模式类似的2+4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所谓走班制的教学模式和强调自学为主的学习方法。至于未来中考高考,太远了,还无暇顾及,不过以目前的改革力度和高等教育的开放力度,相信未来这方面的出口会有很多。而且未来在初高中甚至大学都会逐渐涌现出很靠谱的民办学校,如老校长创始的南方科大.........;
朝外在小升初给出了全部直升的机会,这很棒,省了不少事儿,而且一直以来,朝外的教学质量就是稳重有升。唯一提醒读者需要考量的就是未来所谓锁区制度,朝阳区的内部竞争压力会加大,朝外的初中直升高中也会变得炙手可热。当然,想获得好的高中教育,不拼,崇尚快乐教育那一定是没戏的。
唠唠叨叨说了这多,其实建华和朝外真的在我眼里一样优秀,如果朝外的通知早于建华,也许选择的结果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另外,看见不少帖子说奥数,对孩子的摧残之类。我曾经在高中阶段参加省里高中的数学物理竞赛,当然成绩就乏善可陈,没进国家的冬令营。以个人感受而言,现在孩子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从小开始进行一些数学思维和数学逻辑的训练,会有很大的好处,不仅仅是对她思维的严谨性,论证的逻辑性,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大的分析框架,而且数学的训练对未来孩子在学习物理等一些科目的帮助,甚至参加非竞赛类考试的帮助也会很大。
这也是为什么在十一学校的分层教学中,一些孩子数学,物理学的基本全是超纲内容,但在普通考试中成绩依然非常优秀。对还在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如果能在最初接触数学的时候,就进行一些思维引导训练,我相信是很有裨益。
写的有点多,看看觉得有帮助就好。希望以后开始小学生活,也能有时间做一些这样的回顾类总结。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