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入园必读 > 正文

帮助孩子度过入园分离焦虑

来源:互联网 2015-07-30 14:28:03

说两句

  孩子入园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生活中的一个重大的艰难挑战。孩子初入园,脱离家庭,走入集体生活是幼儿社会化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犹如是“第二次断奶期”,是孩子生活中的第一个重要转折,也是人社会化的初始阶段,更是孩子人生经历的第一个里程碑。从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家庭熟悉的环境,进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极易产生不确定感和不可控制感,孩子需要面对更多新的成长和新的挑战,难免会在生理和心理上感觉不习惯,一定的焦虑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依恋代表孩子的大脑发育的水平,形成安全依恋可以建立儿童信任的人格。但长时间的焦虑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这也正是许多家长所担心的,孩子入园的不适同时也困扰着家长,甚至动摇送孩子入园的信心,孩子的焦虑也会成为全家人的焦虑,然而,家长的担忧、摇摆和焦虑反过来又会强化孩子的焦虑。

  焦虑是一种以显著的负性情绪、紧张的躯体症状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为特点的情绪状态。入园分离焦虑是指孩子离开母亲(养育人),进入到幼儿园这个环境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每个孩子入园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分离焦虑的现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主要表现如下:

  情绪方面,孩子初入园时,常常出现不安,情绪波动、哭闹等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其中哭闹还有先哭、后哭、长哭、短哭之分,有离开家门时哭,入园即停等。

  行为方面,少数孩子会出现一些行为的变化:依恋增强,行为退缩,胆小,沉默不语,反抗性增强、尿裤子、睡觉时出现梦魇,醒来大哭等。

  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最初,这种焦虑的出现,是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的。因为,它促使孩子去寻找他所亲近的人,或者发出信号,呼唤妈妈的出现。这是孩子寻求安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一定的焦虑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依恋代表孩子的大脑发育的水平,形成安全依恋可以建立儿童信任的人格,但长时间的焦虑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家长是孩子最信任和最亲近的人,在孩子刚入园的这段时间里,帮助他适应新的环境,尽快度过入园分离焦虑期,家长的态度和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一、孩子入园的行为准备

  二、孩子入园的心理准备

  三、孩子入园的物品准备

  四、孩子入园接送时的注意事项

  通过家长以上各方面的入园准备,保持与老师的沟通和配合,形成双边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和帮助孩子,相信孩子一定能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顺利度过入园分离焦虑期,从而形成安全依恋并建立儿童信任的人格。

  一、孩子入园的行为准备

  孩子出生后,一直处在亲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之下。在许多家庭,培养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只能留在口头上,大多数宝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很多的事情都由父母代劳了,而在幼儿园里,吃喝拉撒睡差不多都要孩子独立完成,这种差距也是造成幼儿园、哭闹的原因之一。家长如果能够提前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制度,并在家依据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制度来调整孩子的活动和作息时间,并在入园前培养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入园后的适应期就会缩短。

  1、学习用勺吃饭

  在刚入园时,幼儿园老师虽然也会喂孩子吃饭,但毕竟孩子多,无法顾及所有的孩子,如果宝宝能自己吃饭,适应起来就容易了许多。给孩子练习自己吃饭时,可以给他不易碎的碗、勺,穿上容易清洗的衣服。刚开始孩子还不能很好的地控制自己的动作,会把饭菜弄的到处都是,这时父母不要责怪他,也不要怕麻烦,应该多鼓励孩子,即时纠正他的动作,这样孩子很快就能学会自己用勺子吃饭。

  2、学习喝水

  对于那些用奶瓶当水杯的孩子来说,用水杯喝水还有一定难度。可是在幼儿园,小朋友都用水杯喝水,这也是幼儿园和家里不同的地方。给孩子练习用杯子喝水时,刚开始水不要倒的太多,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控制好杯子的倾斜度,刚开始孩子可能会把水洒一身,多多鼓励和坚持,几次以后他就能控制好了。此外,还要让孩子适应喝白开水。

  3、大小便问题

  入园前,如果孩子有了大小便还不能通知大人,或者还在使用纸尿裤,那家长一定要教会宝宝说:“我要小便”“我要大便”,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免不能及时入厕而尿湿裤子。同时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会便前脱下裤子,便后提上裤子。

  4、睡眠

  睡眠是孩子的生理需要,在孩子入园前要培养独自入睡的良好习惯。可以规定孩子睡觉的时间,最好锻炼孩子自己睡小床,这些都可以帮助他在幼儿园愉快的睡觉。

  二、孩子入园的心理准备

  除了要培养宝宝的生活生理能力,做好行为准备以外,让孩子在心理上适应幼儿园的方方面面也很重要。

  1、培养交往能力

  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交往能力强的孩子如鱼得水,而那些不善交际的孩子往往会孤孤单单,不容易适应。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与周围小朋友的交往,多带孩子出去主动和陌生的小朋友打招呼,和他们一起玩,也可以把邻居的孩子或亲戚的孩子接到家里来做客,一起做游戏,也带孩子去小朋友家里做客,使孩子充分感觉到与人交往的乐趣。

  2、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指能听懂别人的话,抓住讲话的主要内容,以及在会话中有礼貌地注意听别人的讲话,并且不中途打断别人的说话。有一些孩子在刚上幼儿园时,对老师说的话感到很茫然,因为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对老师说的事情或一些规则要求没有听懂,或者压根就没有听,往往会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样,老师不得不再次提醒,有时会因此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因此,在孩子上幼儿园前应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以下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倾听习惯。

  分辨声音:当孩子安静下来后,可以让家里人每人说一句话,请孩子猜一猜是谁在说话,这样可以锻炼宝宝的听力和分析能力。

  重复:家长在说话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仔细听并重复。

  传话:让孩子把妈妈的话传给爸爸,再把爸爸的话传给妈妈,看孩子是否能正确传达。

  打电话:可以用玩具电话做游戏,也可以让孩子给家人或小朋友打电话,因为没有背景、表情和手势的帮助,打电话对听的要求更高。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对适应幼儿园也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孩子能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有助于他和老师、小朋友的沟通和相处。

  扩展孩子的句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很高,对此,可以先夸孩子说话说得好,然后在他的话里加上一两个词汇来扩展他的句子。例如,孩子说“一只猫”,家长可以说“一只白色的猫”。

  要求孩子说完整的句子。*在问“你几岁”时,可以要求孩子回答“我两岁”。问“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时,可要求回答“我是女孩”。通过这种练习逐渐培养宝宝说完整句子的习惯。

  利用孩子的提问。

  这个时期的孩子很爱提问,这不仅能反映出他思维发展的进程,更重要的是表明他好观察、善于捕捉周围环境中新异的事物或现象。家长要抓住这个教育的有利时机,耐心热情地解答孩子的每一个提问,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孩子问“这是什么”时,不仅可以告诉孩子物体的名称,同时解释它的用途,引导孩子观察它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并表达出来。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角各种新鲜事物和环境,能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引发疑问。

  找出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启发孩子多说。

  找出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与孩子的交流就容易得多。可以与喜欢汽车的孩子讨论汽车的车轮有什么用;与喜欢动物的孩子讨论动物怎样睡觉,动物宝宝是什么样子。在与孩子交谈时要与孩子以平等的身份来聊天,想想你与家人和朋友是怎样说话的。这样,就能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听,和孩子的交流就不会局限于“你吃的什么”这类你问我答的问题。

  用边读边问的形式讲故事。

  讲故事的时候让孩子也参与进来,边读边问,这样不仅能启发孩子思考,还可以使他听故事的时候精神更集中、更有兴趣。有时候也可以不看书,和孩子一起回忆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让孩子练习表达。

  4、让孩子熟悉幼儿园

  入园前家长可以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和孩子讲讲幼儿园的事情。可以把上幼儿园当做一个故事讲给孩子听,在故事中可以将幼儿园的真实情况惟妙惟肖地描述给孩子,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对孩子的期待融入其中。入园前几天,可以每天带孩子到幼儿园孩子的准班级里“玩”,并且不可突然把孩子单独放开,提前预演分离情景,家长应该陪同孩子,让孩子逐渐放松自己,慢慢熟悉老师和园所环境。这样孩子正式入园时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会降低陌生感,从而也会大大降低分离焦虑。

  三、孩子入园的物品准备

  1、准备适合的衣物

  孩子在家中的着装比较随意,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穿脱,但在幼儿园里,衣服一般都是穿一天。所以,需要费些心思,给孩子准备合适的衣物。

  宽松、舒适。

  孩子活泼好动,宽松的衣服和鞋可以使他们自如,同时也保证了运动的安全。相反,过大、过小、过瘦的衣服和鞋都不适宜。衣服材质最好是棉质,保证穿着舒适;鞋子最好是布鞋或运动鞋。

  便于穿脱。

  孩子上幼儿园的衣服和鞋一定要便于穿脱,这样能保证他们轻松地照顾自己。还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两件衣服备用,这样可以根据需要

  随时穿脱,既方便又周到。入园后,可以给宝宝穿上内裤。在幼儿园男孩和女孩都在一个房间睡觉,穿着内裤文明、卫生,寒冷季节还有保暖的作用。

  安全。

  衣服上不要有小绳子等过于繁杂的装饰物,这不仅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且也不安全,如果他们拽着小绳子玩,一旦绕在手指或脖子上就会很危险。最好不要穿系带鞋,一般宝宝5、6岁才能系好鞋带,如果鞋带松开了,孩子自己踩上或别的小朋友踩上都容易摔倒,有尼龙搭扣的鞋比较适宜,鞋底应防滑。

  2、准备喜欢的玩具

  入园初期可以让孩子带几张全家福的照片或孩子喜欢的玩具带去幼儿园,并放在教室中孩子能够看到的地方,这样也可以增加孩子的心理安全感和对幼儿园的认可。

  3、给教师写一封信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入园前给老师写一封信可以帮助教师尽快地了解宝宝的情况。信中可以说明以下信息:

  宝宝的基本情况,包括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

  宝宝的发展状况,包括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

  宝宝的优缺点,这些会在基本情况和发展状况中提及过,再着重说明一下;

  家庭的教养方式,可以说明在家里安抚宝宝情绪、对付宝宝不良表现的一些有效方法;

  期望和建议,可以说明家长的期望和对教师的建议。

  以上几个部分不一定都要面面俱到,可以根据自己宝宝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说明。这封信将对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孩子入园接送时的注意事项

  (一)家长应该避免的几种做法

  1、态度不坚决

  有些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一看到孩子情绪反应较大,哭求不停,就立刻答应孩子停几再去,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只要自己哭闹不停,就能不去上幼儿园,反而会使适应期加长。

  2、依依不舍

  有些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久久不愿离去,紧紧拥抱孩子,表情痛苦,其场面甚至有生离死别之感受。家长的这种不良情绪会激活孩子的不良情绪,而且会给孩子一种错觉,他会认为妈妈不会走或妈妈会带走我,从而加大入园的难度,使得适应周期更长。

  3、消极的语言的暗示

  孩子入园初期,生理和心理上都会产生一些不适应,这时候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不经意的表达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落差,增强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从而使得适应周期更长。

  (1)哄骗或承诺式语言。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顺利入园,会跟孩子说“放学时妈妈会第一个来接你”,“去一会儿就回家”,而这些善意的承诺往往不能实现,从而失信于孩子,带给孩子你不喜欢他,不想要他的感受。其实最好的做法是实事求是,告诉孩子真相并真正去做到。比如幼儿园5点时可以接孩子,那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可以直接说:“妈妈下午5点来接你”,此时孩子并不知道5点的含义,也不知道到下午5点钟的时间有多长,但每次说同样的话,能让孩子心理有安全感。当孩子每天都能在5点这一时间看到妈妈时,他知道妈妈不会“抛弃”他,每天都会来接他,从而分离焦虑开始减低。

  (2)不当问题的提问。

  家长因特别关心孩子的在园情况而导致消极语言暗示,很多家长会在孩子放学后问孩子:“班上的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老师对你好不好?”“有没小朋友抢你玩具?”“有没有自己吃饭?”过度的关心无形中反而让孩子感到幼儿园是一个不好的地方并且心怀恐惧。孩子初入园的几天,孩子回家后,家长可多留在家陪伴他,让他觉得那几天是温暖的、安全的,如果家长确实想要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想进一步了解幼儿园为儿童安排的各种课程与活动,可多与老师谈话,避免一直询问孩子,以免他觉得上幼儿园是一种负担。

  (3)威胁式语言。

  有些家长送孩子入园时见孩子又哭又闹就开始用语言暴力威胁孩子,比如“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管你!”“不听话,我就不来接你!”等,这类言语将学校描述成一种惩罚环境,加重了孩子恐惧感并且容易使孩子对老师产生警惕性和不安全感。

  (4)比较式语言。

  孩子入园初期的分离焦虑因人而异,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表现,有些过度得快,有些可能延续的时间较长,有些家长看别人家孩子已经能够高兴地去上幼儿园,而自己的孩子还是哭闹不停,会表现得泄气或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信心,会对孩子说:“你看他比你小都不哭”,“别人都可以,你为什么不可以?”等等,这类言语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会让孩子也对自己没有信心。作为家长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较,避免给孩子压力造成恐慌。

  (5)不要哄孩子别哭。

  入园初期,孩子哭闹是很正常的现象。孩子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一定会有一些不适应。让孩子别哭或是勇敢起来等都是不合情理的,允许他们哭,让他们有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哭,宣泄了孩子的焦虑。心理学认为,哭是在自我修复。孩子所经历的紧张,如果不表达出来,会以内在压力的形式堆积在体内,而流眼泪就是一种释放方式。通过哭,孩子会发现:哭,不再像以前那样,瞬间就能唤来妈妈,有些事必须要自己去面对。在和孩子分离时,家长可以这样告诉孩子:“我知道我走后你会很伤心,但我必须走,放学时我会回来接你。”这样会让孩子意识到你理解他,并没有忽视他的感情,并且他也意识到分离是不可避免的。

  4、千万不要偷偷溜走

  有些家长会在孩子注意力转移时偷偷溜走,这种做法并不合适,因为孩子最终还是会发现你不在了,但他更担心的是家长永远扔下他不管了。和孩子分离时要诚实和直接,可以说:“我走了,再见,…点来接你。”然后坦然离开。

  (二)家长的正确做法

  1、要有坚定的信念

  孩子入园时,家长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家长要认识到:对儿童来说,上幼儿园是一件既兴奋又困难的事,孩子第一次与父母分离,独立在学校学习,出现分离焦虑是很难避免的。在这个时候家长也会觉得担忧,这些不适的感觉都是正常的。入园的第一天,孩子有些哭闹是正常的;有的孩子入园第一天没有哭闹,过了三、四天却哭闹起来了,家长会认为是孩子在幼儿园受了什么委屈,心疼孩子,一哭闹就不送了。其实,这是一个正常现象,是因为幼儿园里的新鲜感少了,诱惑没有以前大了。所以在入园初期,家长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坚持送孩子入园。

  2、接送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

  孩子初入园,作为家长,无论内心多么的焦虑和紧张,都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包括反复对孩子说幼儿园有多么多么好。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往往是孩子入园焦虑升高和延长的直接原因。正是因为家长自己的焦虑表现在言行之中,让孩子觉得入园是一件“重大事件”,因此而会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感,延长分离焦虑期。家长完全可以将孩子入园当作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帮助孩子适应这个“新单位”才是最关键的。这个时候无论如何都要将焦虑深深地藏在心底,绝不要悲“形于色”。家长表现得越自然,孩子的分离焦虑越低。早上送孩子,晚上接孩子,接送人的态度和行为都要表现出一致性,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孩子的分离焦虑的持续时间。

  送孩子入园时,家长应坚决地和孩子道别,温柔而确定地告诉他,放学时会来接他,然后面带微笑以轻松的步伐离开孩子。无论孩子有何种反应,家长一定不要回头看,一直走,直到离开孩子。否则,孩子和家长的焦虑都将成倍增加。

  晚上接孩子时,无论孩子放学时是怎样的情绪都很正常,家长都要保持快乐和平静,以继续给孩子上好“分离”这一课,家长不要泪流满面或是紧紧抱着孩子说:“想死了”之类的话,这样只会教给孩子:孤独确实很危险,造成孩子已经消失恐惧的再次强化。除非孩子主动谈起,否则不要再谈论幼儿园的事情,因为孩子对幼儿园还存在焦虑,家长重提就会引起他的反感情绪,加重了他对幼儿园的不愿意接纳。如果孩子愿意说的话,家长可以和孩子说积极的一面,比如:“老师说你今天在幼儿园玩积木很开心”,孩子不说家长就不要问。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jn体育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