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2015-10-15 11:35:38
你好,我的女儿从小胆小害羞见人不敢说话,跟小朋友一起玩一直是被欺负的那一个,我们因为着急对她也凶了一点,几个月前因为她先坐在摇摇车上的,突然跑来了一个小朋友,也没有抢那个摇摇车,她就急忙下来让给别人了。回家被她爸爸关在阳台大哭了十几分钟,哭的我们两个人当时心里都很难受,可是她爸爸死活不肯开门。
现在她上幼儿园了,第一天哭的很凶,后面慢慢的好了不哭了,可是最近半个月她变化很大,就只要我不要家里任何人,那种感觉就好像怕我走了一样,寸步不离,晚上睡觉也是只能我陪,以前只要我睡在旁边就好,现在必须靠的紧紧的还要拉着她的手,中午在学校她也这样要求老师,老师肯定不可能这样对她一个人,她就大叫大哭要抱着睡,现在在幼儿园就每天睡觉的时候这样。
你说我该怎么办呢?她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老师说她缺乏安全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期待您的回复
——————————————————
不是缺乏安全感,而是完全失去了安全感!
孩子勇敢、独立的基础和前提一定是有充足的安全感。只有当她能确定、感受到爸爸妈妈是无条件爱他们的,无论她表现的好还是不好,无论他们是否“闯了祸”、“犯了错”……爸爸妈妈都不会不要她,嫌弃她、抛弃她,她才能坚信自己是被爱的、可爱的!她才会爱自己、有自信、有勇气!
一个连自己是否被爱、是否可爱都不能确定的孩子,何来自信?没有自信又何来勇敢之说?
安全感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土壤、氧气……你们想让她勇敢、坚强!那是你们自己主观期望的,你们想要的,可想过孩子的感受没有?在她幼小的心灵中连无条件的爱都没有感受到,最基本的安全感都没有得到满足,就被你们强行推出去,被要求勇敢!这种行为和将一个还没来得及穿上衣服赤裸的成年人急着推到大街上,还要求她坦然的去与人相处、做事、买东西回来没什么区别
当她被关在阳台上撕心裂肺的大哭十几分钟的时间时,你知道你们当时心里都很难受,你心里是对孩子的不忍、心疼对吧?但你知道那时孩子心理的感受是什么吗?是无助!是害怕!她害怕自己被嫌弃、害怕爸爸妈妈不再爱她了!害怕自己被抛弃!
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关在阳台;为什么自己这么伤心、大哭爸爸妈妈都不让她进屋;她好想钻进慢慢的怀里,让妈妈抱抱,因为那是唯一最后能让她感觉到安全和放心的地方,可是她做不到!那扇可怕的门把她和妈妈隔离开了!
爸爸把她关到阳台达到了什么目的?使她从心底里更加的胆小了、更没自信了、更没安全感了……
爸爸的这种行为是对自己不会教养孩子、找不到方法!孩子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自己对那种无可奈何、不可控、无法掌握、无力感的愤怒,并最终将这种怒火转嫁到了孩子身上!
孩子在家里只要你、寸步不离好像怕你走了一样。
不是好像!她是从心底里真的害怕!害怕这个从她来到这世界伊始就与她血肉、生命相连的,唯一还能让她感受到安全和爱的妈妈也离开她、不再爱她!
本就没有很好建立起安全感的孩子,到了幼儿园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本能对未知的恐惧、看不到爸爸妈妈、没有熟悉的人、事、物,当她最后从老师那感受到一些安全和温暖的时候,她一定会紧紧抓住不放!这就是她为什么在幼儿园要求老师一直陪着她的原因
然后看着孩子这么“胆小”、“懦弱”、“不独立”,你们更不满!加强对孩子各种说教!各种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的去训练她“勇敢”,“独立”,如不陪着她睡觉等!用你们对孩子“爱”的方式,一步步把孩子逼向恐惧与绝望的深渊!
够了!就算我们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也不用这么危言耸听、这么批判的我们一无是处吧?!我们家长或许是对孩子教养问题有太多的不懂、做错的地方!可不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来求教你,希望能更好的学习、更好的养育好自己的孩子吗?你有必要这样打击、贬损我们吗?
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做父母!我们也爱孩子!纵然我们犯了一万条错误!可毕竟我们也想努力做的更好的心是真诚的!谁愿意犯错、谁愿意做的不好呢?你就不能体谅我们身为父母的不易,好好告诉我们该怎么做吗?
我想这或许是你看到现在为止,心里的一部分感受吧?那请先深刻的记住这种感受!
然后请先稍稍平息一下你内心的抗拒和不满情绪,允许我向你说明。无论是标题还是前半部分的回复内容,我是刻意这样写的,但绝不危言耸听。为的是除了让你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之外,能更深刻的感受到:沟通方式和尊重、理解、接纳对方的重要性!
孩子也不是生下来就会做事、做人的,虽然她也会“犯错”、“闯祸”……但请相信,她也是真的不愿意“犯错”,她也是真心的想努力学着、一点点尝试着、把每件事情都做的更好一些;孩子是天生爱爸爸妈妈的,她也希望自己可以表现的更好一些,让爸爸妈妈更开心、更爱她
但毕竟,她还是个孩子……身为父母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忽略了这一点!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她有太多本能的恐惧及好奇;当她想去探索、体验新鲜事物却又缺乏勇气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理解、接纳孩子的感受,并适时的给于肯定、鼓励
只有当孩子真正的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她才会学会如何去爱,爱自己,更具有安全感、自信、勇气……
1、标签的影响力
“从小胆小害羞见人不敢说话”,类似这种贴标签的话,不仅不要对孩子说,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这样谈论,那样只会给孩子强化、固化这个标签。如果当有其他人说孩子胆小、害羞时,你也要告诉孩子:“没关系,你只是没准备好,妈妈小时候也这样”。孩子如果好奇问你小时候的情况,你可以借机给孩子讲一些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前发过一篇文章有这种情况介绍,你可以看下作为参考。(在微信guaibaonaiba后台回复152)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所以父母及成人对孩子的评论影响非常大。大到什么程度?可以给你说一件我自己的事情
记得小时候父亲有个朋友是算命的(那个年代好像很流行这个)来家里作客,父亲就说给我算算,小时候好奇心强啊一定要跑去旁边听着,那人神神叨叨的摆弄了一阵,说我这个人是藤的命,自己不能独立,必须依附他人才能成事等等……至今为止,小时候很多事情都没有记忆了,但这个事情始终清晰的留在我脑子里。在我生命成长过程中很长一段时期里,每每遇到困难、坎坷、情绪走进低谷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这句话来,怀疑自己
2、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为什么不可以胆小、害怕?为什么一定就要坚强、勇敢?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孩子真的就是胆小、懦弱,你们就不爱她、嫌弃她了吗?我相信不会的。无论她是什么样子,都是你们最爱的孩子不是吗?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就是这个意思。但往往很多时候,家长由于一些惯性思维和对孩子的期盼,会暂时蒙蔽了自己的内心,做出很多为爱预设条件的行为。
当孩子无法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时,就会恐惧、无助、缺乏安全感……不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集中起来放在自我内在成长和构建上。他们往往会用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讨爱、去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试探、证明自己是否是被爱的
当她坐在摇摇车上来了一个小朋友,她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于是急忙下来让给别人,跑来找爸爸妈妈。她这时内心可能已经很恐惧、不安,找爸爸妈妈是本能反应,去寻找自己最信任的人、寻求安全感。这时你们应该去接纳她的情绪,接纳是给孩子力量;而不是把她往外推,越往外推越孩子越恐惧
这就好比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在水边尝试着学游泳,突然旁边游来了别人,这时他最本能的反应会向岸上跑去,上岸、离开水里能让他感觉到安全。这时如果当他来到岸边,被朋友拉上岸,他感受到安全了,当他观察之后,水里没人了,他会有勇气再次下去尝试。因为他心里非常清楚自己随时可以上岸,有安全的保障;而如果当他来到岸边想上岸的时候,朋友不仅不拉他上岸,还使劲把他往水里推,一边推还一边说:“有什么好怕的?多练几次就好了”他会因为这些话就不怕了吗?他心里只会更慌!急着上岸!一旦上岸后他绝不会再下水了,因为他无法确保下水后如果再感到危险时,自己是否能顺利上岸来
对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们的岸,最后的安全港。当孩子确定自己随时能回到岸上时,才会有勇气再次下水尝试,这就是接纳能给孩子的力量。别做那个往水里推孩子的人
3、自己首先做到不“欺负”孩子
“跟小朋友一起玩一直是被欺负的那一个,你们因为着急对她也凶了一点。”
孩子如果总感觉不到被接纳,没有安全感,总被家长凶、斥责、否定,会变的更胆小、不知所措、不知到底怎么做才是对的?
一个经常被自己父母“欺负”的孩子,要么越来越胆小,在外面也是常被别的孩子“欺负”;要么就是学会父母的行为方式,出去总“欺负”别的孩子,对人喊叫、斥责。我相信这两种结果都不是父母想要的。
所以请尊重孩子,父母日常的行为方式,点点滴滴就是对孩子最直接的教养
爱孩子要清楚的让孩子感受到,每天起床、睡前、送孩子去幼儿园时都可以对孩子表达出来:“妈妈爱你”、“宝贝早上好”、“晚安宝贝,做个好梦~”、“幼儿园玩开心点,等下午放学时妈妈会准时出现在你面前,接你回家”……
关于让摇摇车那个事件,除了缺乏自信和勇气外,还有一种可能是物权意识的问题。若是在孩子处于自我意识敏感期,建立物权观的阶段,没有很好渡过,如当孩子说一些东西是“我的”的时候,总被家长批评、否定,有可能造成孩子物权意识模糊。平时可以通过示范、游戏、读绘本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孩子了解“轮流”、“交换”等概念。
孩子6岁前是安全感构建和完善的重要时期,而3岁以前更是尤为重要!安全感于个人来说就好比盖楼的地基,只有当孩子很好的建立起安全感,坚信父母是爱自己的,自己是可爱的,有存在价值的,这个世界是友善的、安全的……他们才能真正的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能量投入到内在的自我成长与构建上,才能有动力、勇气和毅力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最后一句话送给你:我们要好好爱孩子,更要用对的方法去爱……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