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2015-10-21 10:40:23
非首都功能如何疏解?2020年前北京应完成哪些任务?昨日,北京市政协召开议政性常委会,市政协委员们就“十三五”规划编制、京津冀协同发展等进行协商议政。
东城、西城真的要合并了,成立中央政务服务区和首都历史文化精华区。肯定有人说,传言吧?可信吗?不知道您怎么看,反正小编仔细研究来自今天召开的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上的消息,可以一定、确定及肯定地告诉各位——跑不掉了!
东、西城合并后,将成立中央政务服务区
政协吹风会:应尽快推进行政区合并
自打北京市政府要东迁至通州的消息落实以来,有关北京四环以内将成立中央行政服务区的传言就已满天飞,但官方从未对此正面表态。然而,《法制晚报》今天以《行政区合并,应尽快推进》为标题,报道了今天召开的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在对本次会议“主要亮点”梳理部分,稿子里写道,委员建议,要尽快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合并,系统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环境建设、古都风貌保护、居民生活改善计划,打造中央政务服务区和首都历史文化精华区。
还有委员建议,非首都功能疏解之后,应当统一规划腾退空间和土地的用途。五环内的腾退土地应禁止进行商业开发,优先用于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建设。五环至六环的腾退土地应限制进行商业开发,根据土地用途和首都新增产业禁限目录适度开发利用。腾退出的合法建筑适量发展聚人少的高精尖业态。
政协召开的此类会议,俗称“吹风会”。这次吹出来的风,无疑是为中心城区合并吹响了号角。
医疗、教育、文化资源要充分向通州倾斜
中心城区的行政区合并成为中央政务服务区,对通州意味着什么呢?
这是基本坐实了通州今后将成为北京市中心的节奏。说白了,中心城区今后是为中央服务的,而通州作为新的北京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理所应当会成为北京的中心。
在今天的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上,委员们专门针对通州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小编梳理了一下,大致分为一下几条:
1、在行政副中心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通州的区位、交通等基础条件,把握好规模,功能不要过于集中,避免走中心城区功能聚集的老路。
2、加快完善新城综合服务功能,在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上给予充分的倾斜。
3、统筹推进通州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大兴、平谷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大兴西红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等改革试点工作。
人口
避免无序增长实现职住合一
公开资料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曾明确,到2020年北京全市常住人口要力争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例如从首都实际出发出台居住证制度,从严控制落户条件。
在扭转外来常住人口增长过快的同时,还要避免人口疏解后又重新出现新的外来人口无序聚集。对临街住宅拆墙打洞、群租房和地下空间违规住人等问题持续加大治理力度。
争取实现每个郊区县都有一定数量的优质中学、高等院校和三级甲等医院,把当地市民的需求留在当地。
另外,还要吸引中心城区人口到郊区发展和居住。
环境
规划通风道引新鲜空气入三环
借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疏解非首都功能之机,完善城市规划,科学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尽量避免北京“关停并转”的“三高”企业给周边省市等产业输入地造成新的、不必要的环境损害,真正实现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王迎春还建议,在“十三五”规划中更加注重保护与建设新鲜空气与冷空气生成区域,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应保护与建设新鲜空气生成地(郊林地、大型城市绿地、公园、湿地等)和冷空气生成地(草地、耕地、山坡林地等),开展冷空气生成地、冷空气通道、冷空气汇集地的分布现状评估。
通向城市中心区的通风廊道也应成为重要的规划措施,她建议,结合北京周边地区空间功能布局,利用南北走向的河道、主要道路、绿道等作为通风廊道,将其西北部开放空间(冷源)生成的新鲜空气,及偏西北向的背景风(山风),引入北京三环内城区和通州副中心建设区域,缓解该地区大面积城市建设对局地通风环境造成的影响。
为能将北京西部的西山、西北军都山和北部的燕山等处发源的冷空气和新鲜空气引入六环内,则应避免在山区与平原交界带,建设垂直于山风气流的带型建筑物和建筑群,严格限制山坡建设用地。
交通
提高用车成本控制小汽车增长
“应强化经济杠杆作用,通过提高用车成本控制小汽车增长和过度使用,并建立存量退出机制,减少净增长。”
针对交通拥堵这一“城市病”,政协委员建议通过提高外围交通畅通度,缓解对市域交通的压力,特别是借助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缓解北京中心城的交通拥堵。
有政协委员建议,一方面要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另一方面要尽快研究、规划、建设北京大外环货运通道,解决过境公路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开工建设京秦高速公路北京段、大广高速六环至黄垡桥段拓宽改造,并以环京津贫困地区为重点,实施农村公路提级和危桥改造工程,建议近期抓紧推进一批需要规划对接的公路项目。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