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2015-11-02 17:39:29
记得不到2岁,香香就开始看动画片了。香香起先爱看的是《天线宝宝》和《花园宝宝》,还更喜欢《花园宝宝》,大点了,倒是更喜欢《天线宝宝》。随着她渐渐长大,无意中给她放了个《巴布工程师》,也是超级喜欢,还有《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以及《大耳朵图图》,也是她超级喜欢的,有一段时间这两个片子轮流放。对了,还有《喜洋洋和灰太狼》,估计全天下的孩子都喜欢。最近,喜欢《老鹰捉小鸡》和《哪吒》,半年前,妈妈还给买了《布奇》系列,也蛮喜欢。电视上的《熊出没注意》,原来很不喜欢,害怕,熊一出来就大声叫“不看不看”、“关上关上”的,现在也开始喜欢“熊大”、“熊二”了......
我想,天底下的孩子都一样,人人爱看动画片,只是兴趣点不一样而已,就像人人喜欢美食,胃口偏好不同而已。我们对香香的看动画片的愿望,几乎是100%满足。我们家是这么一个情况:客厅一台大电视,我一个笔记本电脑,她妈妈一个笔记本电脑,香香一个专门的笔记本电脑(我淘汰的旧电脑,thinkpad,放动画片绝对没问题,方方正正的大屏幕),她哥哥是一台IPONE 4S,全家无线上网。所以,人人想干嘛干嘛,都很满足,都很自由。
通过观察,我总结了香香看电视或者动画片的几个特点:
1、她累了自己会休息和调整,分散一会精力,比方,眼睛东看看西看看的,比方,忽然想起什么就跑过去,比方,发一会呆。当然,大多数时候是很专注的。
2、经常看着看着就不看了,不感兴趣了,只是当做背景音乐和背景视频。有的时候,你可以直接关机,有的时候,你关机她会不乐意。那我们就尊重她的意见,她就象征性看一眼,以示“主权”,然后又跑去玩了。写到这里,我出去了一趟,老婆在逛淘宝,电视在放着布奇,沙发上没有香香,仔细一看,正呆在自己的读书角“看书”,念念有词呢。一见我就说:爸爸,给我讲个故事吧。那就讲吧。关了电视,我抱着她讲故事,我没讲两句话,她就自己接上来,讲故事就变成了编故事,几乎每次都是这样。
3、从来不和我们抢电视。有时候晚上,全家人追肥皂剧看,她不爱看,也不看动画片了(够了),只是在我们身边玩自己的游戏,根本不用你管。时不时和你说几句话,及时回应一下就好。
4、她从动画片里面学到了很多很多啊,经常让我们惊叹,这就不多说了(可能大家最关心的是这个)。
5、有的时候,我们觉得她看得有点多,我们也从不拒绝。只是在合适时机(拿捏好),提议和她玩别的游戏,或者出去玩,她是很容易答应的。当然,也有不乐意的,那就听她的,让她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长。有的时候有事情要外出确实不能看了,不能商量了,她反而很好商量。我们几乎从不拒绝孩子(引导和商量就好了),很奇怪,平时越不拒绝孩子,越能在关键的时候,获得孩子的配合。
我想,最关键是:一个充分满足的孩子,一个对自己的动画片拥有完全掌控权的孩子,她自然而然会用理性的、放松的、沉静的方式来掌控自己的拥有。
动画片如是,哪一个,又不是如是呢?
当然,先申明一点,我们完全充分满足孩子看动画片的欲望,不是把孩子交给动画片,这可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千万别搞错啊。
父母的充分陪伴,永远是前提的前提,没有这个,什么都不要提。
什么是充分陪伴?一是时间的充分,二是精神的充分。时间的充分好理解,是数量层面的意思。精神的充分,则是讲陪伴的质量,陪伴还必须是高质量的。什么是高质量,就是不给孩子压力或者压力很低的陪伴(详阅《妈妈,请这样爱我》)。
综合这两个条件的陪伴,符合这两个条件的陪伴,做到这两个条件的陪伴,是不容易的,可以说,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这只是第一个前提,还有第二个前提:
除了动画片,别的游戏,别的好玩的,别的孩子想要的,同样要充分提供,不是就靠动画片解决问题哦。
这两个前提充分满足的基础上,孩子想选择动画片了,予以充分满足。
有的伙伴说,林老师,我不能满足这两个条件......
你不能满足这两个条件,也就是说,父母缺位,动画片就会代替你行驶父母的职责,孩子就会彻底爱上动画片,因为,对他来说,这就是爸爸妈妈。
那怎么办啊?这种状态下,那就更不能阻止了。若阻止了,孩子就连这个爸妈都没了!孩子还能“活”吗?
所以,你的陪伴,你的爱,你的尊重、理解、信任要够够的,同时,动画片也要够够的。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无分别的爱,充分的满足,永远首先是父母的爱、陪伴、尊重、理解、信任......其次,才是表现为对外在的事务的无分别的接纳、顺应和满足。
从始至终,我可没有告诉你:让孩子看动画片吧,把孩子交给动画片吧,这样多轻松啊......
看动画片有什么需要努力的?!
你要努力的根本,不是动画片,而是那两个前提条件啊。
劝妈妈们,都努力去做全职妈妈,努力抽时间多陪伴孩子,除了时间要够,更重要的是质量要高,要去尽量做到无分别,充分尊重和满足孩子,尤其是前三年,对小生命至关重要啊。伙伴们,很多时候,我们是看不到孩子的伤的,若我们能看到,所有的妈妈,都应该做全职妈妈,至少是在孩子3岁前。若有人对你说,你是博士你是教授你是......在家带孩子是不是大材小用?告诉大家,培养一个人格健康的孩子,是对社会的最大的贡献,这才是真真正正的母仪天下。这个世界,扭曲的灵魂已经很多了,小心不要再多一个。至于“狼爸虎妈”们,我只想说,我们看不到孩子的“伤”,也看不到自己的“伤”,若看到了,就绝不会这样了。而要看得见自己的“伤”,看得见孩子的“伤”,除了无分别的爱,再没有其他的途径了。
另外,有学者从各个方面证明,看电视看动画片对孩子的损害,也许,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是,如果我愿意,我一定也可以组织一个学者团,论证看电视看动画片对孩子的益处,那一定也是很有道理的。所以,我常说,这样的研究,没有太多价值和意义,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着眼点不对。我们把自己的着眼点,放在比较低的技术的层面,放在不是生命的核心的外在的层面:眼睛啦,身体啦,注意力啦,阅读啊,大脑啦,左边啦,右边啦......从这个角度着眼所看到的世界,就如同“盲人摸象,各执一端”,很容易流于片面、狭窄和偏激。
须知,这些零零碎碎的局部和外在,都不是教育真正的精义之所在。
教育真正的精义,是心灵的需求。
电视、动画片、互联网、IPHONE......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我们非得把这些东西认为是教育的敌人,这个真是有点意思。这样的思潮,严格意义上,是反文明的,是反智的。也许你会说,这些东西,有好有坏,好的提倡,坏的抵制。那好坏的标准呢?如上所说,我们总是从外在的较低的层面来理解,就很容易形成偏执,形成自以为是。从这个角度来进行教养,更高的、更整体的、更智慧的、更接近真理的心灵的角度、高度和标准就丧失了。如此一来,一定意味着你对小生命的不尊重、不理解、不信任会很多很多,而真正伤害小生命的,不是电视,不是动画片,不是互联网,不是IPOHONE,而是这些挥之不去的笼罩在生命成长上空的浓重的不尊重、不理解和不信任,以及由此带来的必然的恐惧和伤害。
人只要从外在出发,从分别心出发,不管是什么目标,最后收获的,都是伤害。
其实,人的心灵真正需要的只是:
对心灵的所有的需求,一概予以无分别的尊重、理解、信任、接纳、顺应、满足......
在这样的爱的浸淫中,有朝一日,生命自会明悟到:
原来,一切了无分别。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