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升小 > 教育新闻 > 正文

二孩时代来临,家长们如何调整家庭教育方式?

来源:互联网 2015-11-12 15:16:14

说两句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全面二孩”时代来临。从独生子女的教育到促进两个孩子的共同成长,父母们应该如何调整家庭教育方式?

“准备生二孩吗”成了上周各种圈中家长热议话题,并由此延伸出三派:主生派、拒生派、观望派。除却生理和身体因素,三派争论点均围绕在以下几个关键点上:经济成本、大孩态度、养育者的态度。本报特邀专家分析和支招,以及二孩家长现身说法,为家长一一解读家有二孩的教育经。

养孩子的成本主要包括:分娩费用、养育费用、教育费用。其中,教育成本比重最大,包括价格不菲的各类培训班、国内国外的夏令营以及旅游费用等。有调查称北京孩子的教育成本高达两百多万。有家长调侃:“养大一个娃,穷了一个家。再养一个娃,穷了三代人。”

Q:这种成本账令很多家长对二孩望而却步。除却经济因素,还有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两个孩子的成本是否会翻倍?

各种成本不会翻倍,但需要做好规划

金子谦:教育成本其实是一个笼统概念。费用可高可低,因为每个家庭的条件和背景不同,没有可比性。

客观而言,两个孩子是两倍成本的说法站不住脚,前提是要有好的教育规划,没有规划,经济成本必定会增加。

时间和精力也不需要两倍。老大的一些养育经验很容易用到老二身上,而且老大老二可一起玩儿,为父母省些时间和精力。当然,如果老大教育效果好,会节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教育,不等于花大钱

陈钱林:最美的教育,往往是最朴素的。比如说艺术,如果希望孩子长大后当著名艺术家,那可能需要特别培训。从儿童教育的视角,艺术不等于艺术特长,艺术教育不等于进艺术培训班。

实际上,几乎所有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听听动画片中的主题歌,很快就会跟唱;拿张白纸,随便画画就能培养想象力。只要家长让孩子接触艺术,不时赏识孩子的艺术天性,也就是很好的家庭教育,何必送孩子到天价培训班?比如说阅读,是最能促进孩子健全人格发展的教育方式,需要花大钱吗?

我家龙凤胎孩子,没进高端民办学校,也从来没进培训班,一点儿没有影响到修养,没影响到学习成绩。大学毕业时,都获得世界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我的家庭教育个案,起码可以说明,即使想考名校,也不一定都要上培训班。

Q:对孩子而言,最好的教育成本是什么呢?

提醒父母,孕前和孕中的教育很重要

金子谦:最近朋友们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还生老二吗?”因为我儿子13岁就上大学。很多朋友很羡慕,说我把孩子培养得好。

这是我孕前就学习家庭教育的结果,我是从怀孩子之前六个月就学习家庭教育了,孕育出一个健康聪慧的孩子非常重要。我想分享给父母们的就是:孕前比孕中重要,孕中比孕后重要。

生第二个孩子,除了提前三个月要调整身心外,一定要先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会生,会养,会教,才能不辜负每一个来到世界的小生命。

所以,最重要的教育成本就是家长教育,如何让自己成为专业的家长是想要二孩的父母最该思考和践行的。

教育成本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时间

陈钱林:我觉得,教育成本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

家庭教育,教育什么?不是分数,不是特长,而是与人的一生幸福相关的核心素养。比如习惯、情商、性格、价值观、规则意识、幸福感。这些都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把握生成性的契机,对孩子潜移默化地引导。

我两个孩子幼儿时,我尽可能地与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研究”。孩子想成为科学家,我会多次陪着孩子“实地证明”。这些教育的事,只要家长有时间,都可以做。孩子9岁开始,我引导他们看报纸,平时在家常常讨论报纸上的新闻。这是很好的语文学习,也是很好的价值观教育。

什么是好的教育?在孩子感受不到教育的时候,教育已经发生。最好的教育,是无痕的教育。所以,好的家庭教育,最需要的是家长投入时间。

很多主生派父母觉得,生二孩的重要原因就是减少老大的孤独感。但也有很多大孩并不领情,不愿父母再生,担心二孩剥夺了父母对自己的爱。如何平衡好两个孩子的关系,是很多父母所忧虑的。

Q:如何跟老大解释二孩的来临?

心理解读——面对二孩,大孩的恐惧是本能

魏广东:从心理角度来说,和父母所愿不同,大孩不会认为二孩是自己的伙伴或成年后的帮手。二孩的出生,他们并不会感到快乐,反而是一种恐惧。

这可以说是人类的本能。并非如某些孩子所说:“弟弟或妹妹长大后会分家产”之类的世俗原因,而是一种不确定的、朦胧的恐惧才让他们有这样的阻抗。

此外,老大的年龄越大越不希望父母生二孩。因为他们的注意力不再是游戏,心智日益成熟,思考也更多,而且过了很多年的独生子女的生活,愈发不知道如何与新生二孩相处。

那么,父母应如何做好大孩的心理工作呢?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处理的方法也不同。对年龄偏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多带他们和一些小弟弟、小妹妹玩耍,让孩子心生憧憬。对年龄超十岁的孩子,父母需要做的是与孩子进行细心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想法,通过交流和增加尊重来减少孩子的担心和恐惧。

Q:两个孩子养育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养大孩的经验,不能直接复制给二孩

寇明玲: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带有自身的天赋。孩子会因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性别不同等,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如果忽视孩子的独特性和个性的发展,一味强求按老大的模式养育,带给孩子的将是痛苦的成长历程,影响孩子自身发展。

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按孩子的特点,顺应孩子本身擅长的方面养育孩子,无论对于孩子还是家长,都是轻松愉快的事情。

两个孩子闹矛盾时,爸妈不要去介入

一般情况,孩子闹矛盾,家长默默观察,不去介入,让孩子自己处理危机和矛盾。这是孩子们之间关系磨合的重要阶段,同时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矛盾,不依赖家长。

让孩子体会想达成自己的想法,怎样与对方协商。有的时候需要妥协,有的时候要争取到自己想要的,在处理矛盾关系中,让孩子练习学习谈判。

当然,如果孩子自己无法解决,找到父母说理或打架,此时父母要冷静听孩子分别述说,理解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情绪,用提问的方式询问他们想怎么样解决。

无论孩子年龄大小,父母都可以启发孩子自己解决矛盾,公平公正地对待两个孩子,创造和谐自由的环境,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友谊。

不要和“大孩”讲“道德”

马骋:“你不能欺负弟弟/妹妹”“你要和弟弟/妹妹分享”——这句话对于家长来说,来自观念中的一种道德假设:我们要尊老爱幼,不能以大欺小。而对于年纪尚小、尤其是5岁之前的大孩来说,孩子不能够直接从言语中理解家长的责备是因为违反了道德,而只能感受到父母眼神和声调中传递给自己的指责和对自己的否认。而曾经一度是唯一的大孩会感觉,父母对自己态度的变化是来自于二孩的出现,继而引发出孩子许多的叛逆情绪和“问题行为”。

大孩如果帮忙照顾二孩,要经常给予肯定和欣赏,鼓励他的行为。让二孩学习感谢大孩的帮助,从小培养深厚的手足情。

如今的家庭,依然处于“拼妈”的状态,大多数家庭是妈妈负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带孩子上各种辅导班、为孩子做饭、辅导孩子学习等。

养育一个孩子,妈妈已精力不济。很多拒生派妈妈表示,如果生二孩,自己压力太大,太累。

Q:能否把两个孩子分开养,将其中一个放到祖辈家里养?分开后重聚,将矛盾重重

李一慢:最好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将孩子分开,无论相差几岁。

将老大或老二送出自家的怀抱,等到了某一个节点,上幼儿园、上学,再回到自己家,那时对于亲情的陌生、环境的陌生,对大人和孩子都是一段煎熬,有些甚至会埋下阴影——为什么要把我送走,把弟弟(妹妹)留在身边?

重逢后,父母出于“弥补”心理,对曾经送出的那位格外关照,这又会导致新的问题。留在身边的孩子,在很长的时间里,只是在概念上有这个手足的存在,而生活中从来没有多少存在感,现在要忍受爸爸妈妈的补偿性“偏心”,嫉妒、怨恨等负面情绪更容易冒出来。

3岁前的父母陪伴,决定孩子一生

宗春山:分开养育十分不当。0至3岁的孩子,不能离开父母的陪伴。必须由父母陪伴,每天都跟父母有互动,有情感交流。所谓3岁决定一生,很多孩子长大后出现多动、厌学,均与3岁之前父母爱的缺失有关。这才是“输在起跑线”的真谛。无论多难,父母都应该明白自己是养育孩子的主力,老人只是助手。

Q:爸爸应该如何参与到二孩的养育之中来?

如何做才能帮助妈妈减压?妈妈为爸爸参与育儿让出空间

李一慢:我一直有个观点,妈妈们要为爸爸参与育儿让些空间。生二孩正是一个好机会。妈妈巧妙地将爸爸拉入育儿中来,有抓大放小的框架性策略。具体来说就是从一个小点让爸爸参与进来。

妈妈要有这样的心态“只要你参与,肯帮我忙就不错了,做得好不好我都接受”。少批评,多鼓励。爸爸会感觉“我太太很需要我,我的孩子很需要我”,参与积极性也会很高。

给他更具体的事情,比如请爸爸给孩子读书,每天一刻钟。妈妈就围绕一刻钟的时间做很多准备工作,通过其他的事情来衬托出老公的一刻钟,让爸爸感觉一刻钟很享受。特别是在二孩小时候,更多需要妈妈的照顾,这时爸爸要趁机积极参与到大孩的成长中。这也解决了家庭的实际困难,分担了妻子的焦虑。

爸爸要负责让妈妈保持好心情

宗春山:很多女性出现产后抑郁,主要害怕养不好孩子,所以先生一定要给她们情感支持。让妈妈们觉得,爸爸是她养育孩子的后盾,并且真的能理解她的焦虑和担心,能帮她解决育儿困难。

我有一个观点:妈妈的情绪要由爸爸来负责。一个家庭中,妈妈保持好情绪好心情,孩子是最大的受益者。同时,呼吁社会给予女性更多法律上的保障,比如工资和工作时间上的保障等。

父亲参与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和情商培养都很有益。特别是等到青春期,孩子进入精神断乳期,更需要父亲的参与。

其实,对孩子而言,他并不在意父母是否家财万贯,情感的陪伴比物质的给予更让孩子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 现身说法

二孩父亲:刘轩(著名作家刘墉之子,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散文专栏作家及主持人。著有《奋斗书》《寻找自己》)

关注大孩的感受,给孩子们均衡的爱

我很赞同一个说法:“你把所有的爱都给大宝,让大宝觉得自己受到重视,这份爱自然会传递到二宝那里。”我也有很多朋友非常贴心,他们在参加我家二孩生日派对的时候,一定会带两份礼物,另一份给大孩,而且这个礼物绝对是对等的。

不过即使这样,我觉得孩子还是会受到影响的。尤其当两个孩子都还很小,他们的生存意识还停留在父母可能对他们的关注上面时,彼此之间的吃醋是不可避免的。即使父母觉得照顾好了双方的情绪,可有时,你的一个眼神,你的一句话,你的一件事情没做对,大孩就会产生不好的感觉。

既然孩子会有心理落差是一件防不胜防的事,我建议不如正面面对。就是说当你发现大孩有一些不好的情绪时,那么就坐下来多和他沟通。当然,也不是说让大孩随便发脾气、逞能,或者是当他一哭闹时,要什么就给什么。

我自己的感受是,当二孩是小婴儿时,他一定会成为亲友们关注的中心。所以,父母一定要花多一点儿时间陪陪大孩,而且最好是在一个私下的环境中。而不是在大伙面前,大家都说“二宝好可爱”时,你赶紧跟着说道“大宝也很可爱”,我觉得这其实也缺乏诚意。所以,我觉得能够抽时间单独跟大孩聊天和玩耍很重要。

其次,我觉得要让大孩在二孩的生活里,适当扮演一下照顾者和决定者的角色。例如,帮二孩挑选某个东西或玩具。或者当大孩帮忙招待客人时,你夸奖他:“你招呼得很好,真是一个不错的大姐姐。”这些事情都可以帮助大孩获得一些责任感和自信心。

有了两个孩子之后,我深刻地体会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有完全不一样的个性,所以教育的方法也必然会不一样。

坦白来说,如果兄弟姐妹年龄相差不多,在很多方面他们私下其实都已是竞争对手。谁某方面做的比较好,谁哪一项比较弱,他们都心知肚明,父母如果再把这些事情拿出来,等于是在他们的伤口上面抹盐。

所以,我觉得首先不要拿孩子彼此做比较,同时给予他们尽量公平的关注和待遇。让两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有独特的长处可被赏识。比如,可以夸大孩“你的钢琴弹得真好”,对于他功课不如二孩的话就不用常常挂在嘴边。父母可以换一个正面的方式去说:“也许你可以在功课方面更努力一点。”而不要说:“你要像弟弟那样努力。”不比较而正面去说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这样孩子听着也不会有受伤感。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jn体育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