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2015-11-12 15:16:14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全面二孩”时代来临。从独生子女的教育到促进两个孩子的共同成长,父母们应该如何调整家庭教育方式?
“准备生二孩吗”成了上周各种圈中家长热议话题,并由此延伸出三派:主生派、拒生派、观望派。除却生理和身体因素,三派争论点均围绕在以下几个关键点上:经济成本、大孩态度、养育者的态度。本报特邀专家分析和支招,以及二孩家长现身说法,为家长一一解读家有二孩的教育经。
养孩子的成本主要包括:分娩费用、养育费用、教育费用。其中,教育成本比重最大,包括价格不菲的各类培训班、国内国外的夏令营以及旅游费用等。有调查称北京孩子的教育成本高达两百多万。有家长调侃:“养大一个娃,穷了一个家。再养一个娃,穷了三代人。”
Q:这种成本账令很多家长对二孩望而却步。除却经济因素,还有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两个孩子的成本是否会翻倍?
各种成本不会翻倍,但需要做好规划
金子谦:教育成本其实是一个笼统概念。费用可高可低,因为每个家庭的条件和背景不同,没有可比性。
客观而言,两个孩子是两倍成本的说法站不住脚,前提是要有好的教育规划,没有规划,经济成本必定会增加。
时间和精力也不需要两倍。老大的一些养育经验很容易用到老二身上,而且老大老二可一起玩儿,为父母省些时间和精力。当然,如果老大教育效果好,会节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教育,不等于花大钱
陈钱林:最美的教育,往往是最朴素的。比如说艺术,如果希望孩子长大后当著名艺术家,那可能需要特别培训。从儿童教育的视角,艺术不等于艺术特长,艺术教育不等于进艺术培训班。
实际上,几乎所有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听听动画片中的主题歌,很快就会跟唱;拿张白纸,随便画画就能培养想象力。只要家长让孩子接触艺术,不时赏识孩子的艺术天性,也就是很好的家庭教育,何必送孩子到天价培训班?比如说阅读,是最能促进孩子健全人格发展的教育方式,需要花大钱吗?
我家龙凤胎孩子,没进高端民办学校,也从来没进培训班,一点儿没有影响到修养,没影响到学习成绩。大学毕业时,都获得世界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我的家庭教育个案,起码可以说明,即使想考名校,也不一定都要上培训班。
Q:对孩子而言,最好的教育成本是什么呢?
提醒父母,孕前和孕中的教育很重要
金子谦:最近朋友们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还生老二吗?”因为我儿子13岁就上大学。很多朋友很羡慕,说我把孩子培养得好。
这是我孕前就学习家庭教育的结果,我是从怀孩子之前六个月就学习家庭教育了,孕育出一个健康聪慧的孩子非常重要。我想分享给父母们的就是:孕前比孕中重要,孕中比孕后重要。
生第二个孩子,除了提前三个月要调整身心外,一定要先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会生,会养,会教,才能不辜负每一个来到世界的小生命。
所以,最重要的教育成本就是家长教育,如何让自己成为专业的家长是想要二孩的父母最该思考和践行的。
教育成本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时间
陈钱林:我觉得,教育成本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
家庭教育,教育什么?不是分数,不是特长,而是与人的一生幸福相关的核心素养。比如习惯、情商、性格、价值观、规则意识、幸福感。这些都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把握生成性的契机,对孩子潜移默化地引导。
我两个孩子幼儿时,我尽可能地与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研究”。孩子想成为科学家,我会多次陪着孩子“实地证明”。这些教育的事,只要家长有时间,都可以做。孩子9岁开始,我引导他们看报纸,平时在家常常讨论报纸上的新闻。这是很好的语文学习,也是很好的价值观教育。
什么是好的教育?在孩子感受不到教育的时候,教育已经发生。最好的教育,是无痕的教育。所以,好的家庭教育,最需要的是家长投入时间。
很多主生派父母觉得,生二孩的重要原因就是减少老大的孤独感。但也有很多大孩并不领情,不愿父母再生,担心二孩剥夺了父母对自己的爱。如何平衡好两个孩子的关系,是很多父母所忧虑的。
Q:如何跟老大解释二孩的来临?
心理解读——面对二孩,大孩的恐惧是本能
魏广东:从心理角度来说,和父母所愿不同,大孩不会认为二孩是自己的伙伴或成年后的帮手。二孩的出生,他们并不会感到快乐,反而是一种恐惧。
这可以说是人类的本能。并非如某些孩子所说:“弟弟或妹妹长大后会分家产”之类的世俗原因,而是一种不确定的、朦胧的恐惧才让他们有这样的阻抗。
此外,老大的年龄越大越不希望父母生二孩。因为他们的注意力不再是游戏,心智日益成熟,思考也更多,而且过了很多年的独生子女的生活,愈发不知道如何与新生二孩相处。
那么,父母应如何做好大孩的心理工作呢?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处理的方法也不同。对年龄偏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多带他们和一些小弟弟、小妹妹玩耍,让孩子心生憧憬。对年龄超十岁的孩子,父母需要做的是与孩子进行细心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想法,通过交流和增加尊重来减少孩子的担心和恐惧。
Q:两个孩子养育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养大孩的经验,不能直接复制给二孩
寇明玲: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带有自身的天赋。孩子会因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性别不同等,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如果忽视孩子的独特性和个性的发展,一味强求按老大的模式养育,带给孩子的将是痛苦的成长历程,影响孩子自身发展。
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按孩子的特点,顺应孩子本身擅长的方面养育孩子,无论对于孩子还是家长,都是轻松愉快的事情。
两个孩子闹矛盾时,爸妈不要去介入
一般情况,孩子闹矛盾,家长默默观察,不去介入,让孩子自己处理危机和矛盾。这是孩子们之间关系磨合的重要阶段,同时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矛盾,不依赖家长。
让孩子体会想达成自己的想法,怎样与对方协商。有的时候需要妥协,有的时候要争取到自己想要的,在处理矛盾关系中,让孩子练习学习谈判。
当然,如果孩子自己无法解决,找到父母说理或打架,此时父母要冷静听孩子分别述说,理解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情绪,用提问的方式询问他们想怎么样解决。
无论孩子年龄大小,父母都可以启发孩子自己解决矛盾,公平公正地对待两个孩子,创造和谐自由的环境,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友谊。
不要和“大孩”讲“道德”
马骋:“你不能欺负弟弟/妹妹”“你要和弟弟/妹妹分享”——这句话对于家长来说,来自观念中的一种道德假设:我们要尊老爱幼,不能以大欺小。而对于年纪尚小、尤其是5岁之前的大孩来说,孩子不能够直接从言语中理解家长的责备是因为违反了道德,而只能感受到父母眼神和声调中传递给自己的指责和对自己的否认。而曾经一度是唯一的大孩会感觉,父母对自己态度的变化是来自于二孩的出现,继而引发出孩子许多的叛逆情绪和“问题行为”。
大孩如果帮忙照顾二孩,要经常给予肯定和欣赏,鼓励他的行为。让二孩学习感谢大孩的帮助,从小培养深厚的手足情。
如今的家庭,依然处于“拼妈”的状态,大多数家庭是妈妈负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带孩子上各种辅导班、为孩子做饭、辅导孩子学习等。
养育一个孩子,妈妈已精力不济。很多拒生派妈妈表示,如果生二孩,自己压力太大,太累。
Q:能否把两个孩子分开养,将其中一个放到祖辈家里养?分开后重聚,将矛盾重重
李一慢:最好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将孩子分开,无论相差几岁。
将老大或老二送出自家的怀抱,等到了某一个节点,上幼儿园、上学,再回到自己家,那时对于亲情的陌生、环境的陌生,对大人和孩子都是一段煎熬,有些甚至会埋下阴影——为什么要把我送走,把弟弟(妹妹)留在身边?
重逢后,父母出于“弥补”心理,对曾经送出的那位格外关照,这又会导致新的问题。留在身边的孩子,在很长的时间里,只是在概念上有这个手足的存在,而生活中从来没有多少存在感,现在要忍受爸爸妈妈的补偿性“偏心”,嫉妒、怨恨等负面情绪更容易冒出来。
3岁前的父母陪伴,决定孩子一生
宗春山:分开养育十分不当。0至3岁的孩子,不能离开父母的陪伴。必须由父母陪伴,每天都跟父母有互动,有情感交流。所谓3岁决定一生,很多孩子长大后出现多动、厌学,均与3岁之前父母爱的缺失有关。这才是“输在起跑线”的真谛。无论多难,父母都应该明白自己是养育孩子的主力,老人只是助手。
Q:爸爸应该如何参与到二孩的养育之中来?
如何做才能帮助妈妈减压?妈妈为爸爸参与育儿让出空间
李一慢:我一直有个观点,妈妈们要为爸爸参与育儿让些空间。生二孩正是一个好机会。妈妈巧妙地将爸爸拉入育儿中来,有抓大放小的框架性策略。具体来说就是从一个小点让爸爸参与进来。
妈妈要有这样的心态“只要你参与,肯帮我忙就不错了,做得好不好我都接受”。少批评,多鼓励。爸爸会感觉“我太太很需要我,我的孩子很需要我”,参与积极性也会很高。
给他更具体的事情,比如请爸爸给孩子读书,每天一刻钟。妈妈就围绕一刻钟的时间做很多准备工作,通过其他的事情来衬托出老公的一刻钟,让爸爸感觉一刻钟很享受。特别是在二孩小时候,更多需要妈妈的照顾,这时爸爸要趁机积极参与到大孩的成长中。这也解决了家庭的实际困难,分担了妻子的焦虑。
爸爸要负责让妈妈保持好心情
宗春山:很多女性出现产后抑郁,主要害怕养不好孩子,所以先生一定要给她们情感支持。让妈妈们觉得,爸爸是她养育孩子的后盾,并且真的能理解她的焦虑和担心,能帮她解决育儿困难。
我有一个观点:妈妈的情绪要由爸爸来负责。一个家庭中,妈妈保持好情绪好心情,孩子是最大的受益者。同时,呼吁社会给予女性更多法律上的保障,比如工资和工作时间上的保障等。
父亲参与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和情商培养都很有益。特别是等到青春期,孩子进入精神断乳期,更需要父亲的参与。
其实,对孩子而言,他并不在意父母是否家财万贯,情感的陪伴比物质的给予更让孩子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 现身说法
二孩父亲:刘轩(著名作家刘墉之子,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散文专栏作家及主持人。著有《奋斗书》《寻找自己》)
关注大孩的感受,给孩子们均衡的爱
我很赞同一个说法:“你把所有的爱都给大宝,让大宝觉得自己受到重视,这份爱自然会传递到二宝那里。”我也有很多朋友非常贴心,他们在参加我家二孩生日派对的时候,一定会带两份礼物,另一份给大孩,而且这个礼物绝对是对等的。
不过即使这样,我觉得孩子还是会受到影响的。尤其当两个孩子都还很小,他们的生存意识还停留在父母可能对他们的关注上面时,彼此之间的吃醋是不可避免的。即使父母觉得照顾好了双方的情绪,可有时,你的一个眼神,你的一句话,你的一件事情没做对,大孩就会产生不好的感觉。
既然孩子会有心理落差是一件防不胜防的事,我建议不如正面面对。就是说当你发现大孩有一些不好的情绪时,那么就坐下来多和他沟通。当然,也不是说让大孩随便发脾气、逞能,或者是当他一哭闹时,要什么就给什么。
我自己的感受是,当二孩是小婴儿时,他一定会成为亲友们关注的中心。所以,父母一定要花多一点儿时间陪陪大孩,而且最好是在一个私下的环境中。而不是在大伙面前,大家都说“二宝好可爱”时,你赶紧跟着说道“大宝也很可爱”,我觉得这其实也缺乏诚意。所以,我觉得能够抽时间单独跟大孩聊天和玩耍很重要。
其次,我觉得要让大孩在二孩的生活里,适当扮演一下照顾者和决定者的角色。例如,帮二孩挑选某个东西或玩具。或者当大孩帮忙招待客人时,你夸奖他:“你招呼得很好,真是一个不错的大姐姐。”这些事情都可以帮助大孩获得一些责任感和自信心。
有了两个孩子之后,我深刻地体会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有完全不一样的个性,所以教育的方法也必然会不一样。
坦白来说,如果兄弟姐妹年龄相差不多,在很多方面他们私下其实都已是竞争对手。谁某方面做的比较好,谁哪一项比较弱,他们都心知肚明,父母如果再把这些事情拿出来,等于是在他们的伤口上面抹盐。
所以,我觉得首先不要拿孩子彼此做比较,同时给予他们尽量公平的关注和待遇。让两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有独特的长处可被赏识。比如,可以夸大孩“你的钢琴弹得真好”,对于他功课不如二孩的话就不用常常挂在嘴边。父母可以换一个正面的方式去说:“也许你可以在功课方面更努力一点。”而不要说:“你要像弟弟那样努力。”不比较而正面去说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这样孩子听着也不会有受伤感。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