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2015-11-20 15:30:53
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其实是我们和父母关系的照见
我很喜欢梵高,疯狂的那种。
对,就是那个跟妓女结婚,被关进精神病院,割掉自己耳朵,生前只卖出一张画,几乎没吃过一顿饱饭,最后自杀的倒霉蛋——文森特·梵高。
我看他的传记,买他的画册,临摹他的作品,看他的画展,我有星空和向日葵图案的雨伞,杯子,靠垫,杯垫,拼图,丝巾,笔记本,手机套和床单,还有泰迪熊博物馆耳朵包着纱布的梵高熊,都是了解我的朋友从世界各地带来给我的。
我一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迷恋他。
虽然我知道他也是白羊座,我们都热衷于浓烈的色彩,都对生活有巨大的热爱。
但是,这个理由仿佛不足够。
直到30多年后的今天,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最近一直在钻研戈登博士的《父母效能训练》,说是研究亲子关系,其实是通过孩子,看到自己,又经由自己,照见父母。整整三代人彼此的影响和循环,贯穿着摊开在眼前,脉络清晰。
显示着所有的因,和对应的果。
我能看到每个人的身不由己,也能看到每个人迸发出的自己的力量。
看到每个人的伤痛,也看到每个人带着伤却依然前行的勇气。
用否定表达爱,是许多父母常用的方式
我知道爸爸是爱我的,但是对他从小以权威的方式对我,一直耿耿于怀。
爸爸从来不表扬我,无论我做什么。
拿98分的卷子回家时,会因为那2分被批评,拿58分的卷子回家时,他不会批评我——会打我。
爸爸对我表达爱的方式也是批评——当他看到我的房间乱了,他会帮我收拾屋子,但是批评我太懒;当我感冒了,他会给我买药,但是抱怨我不好好穿衣服;当我想要跟他亲近一下,他会躲开,所以我们之间,几乎从来没有肢体的接触。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爸爸说要带我去自然博物馆,但是出门前因为选择穿哪件衣服发生了争执,爸爸指着他选中的衣服说:“如果你不穿这件,我就不带你去!”
上小学的我把头一梗:“我就不穿!不去就不去!”
结果呢?
我们就这样彼此生着闷气,在家里呆了一个周末。
而这件事,一直被我记了30多年,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堵得慌。
我觉得爸爸太拧了,太硬了,我对这个爸爸并不满意。
在我小的时候,会流着眼泪屈服,但是从青春期开始,我开始报复性的反叛,我不听他们的意见,自己做决定。
随着我的成长和成熟,我懂得越来越多了,我越来越能证明自己的正确性。但是,我的青春期,仿佛一直都没有结束。
学习了很多个人成长和育儿知识,我更加知道爸爸离教科书上的“标准爸爸”的差距有多远,我能看到自己身上的那些低自尊,不配得,不自信,过分在意他们评价,以及不够柔软,脾气火爆等等,很多的问题,都是来自于小时候爸爸对我的态度。
后来,爸爸帮我带孩子,我看到爸爸非常爱我儿子,却经常满脸带笑的说出“不听话,坏孩子,越来越淘气”等否定的语言,我能理解,这就是他爱的表达方式。但是,在我听来,每句话依然刺耳,和着我小时候他对我的批评,彼此如同回声般交织在一起。
如果我能有一个柔和的,鼓励的,积极的爸爸就好了,我经常这样想。
来自不完美的原生家庭,也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生长
我不断的在用我自己的方式,向爸爸妈妈证明着自己有多好。
几天前,参观梵高的多媒体画展时,我突然醍醐灌顶:
其实我喜欢梵高的原因,正是因为他虽然屡遭生活打击,却依然坚挺旺盛的强大的生命力。
他就像是中了诅咒,生活甚至从未对他微笑。他的朋友,他的爱人,他的身体,一切都冷冰冰的。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却拥有如太阳般永不熄灭的热情,变幻出浓烈的色彩,恣意倾倒在用饿肚子的钱买来的画布上。
这种逆境中拍到谷底又昂然勃发的顽强的力量,压得越低,反弹的越用力的打不死的热情,就像是我,在对爸爸权威的叛逆中,不断累积,不断提升的能量。
通常,小时候被家长用权威对待的孩子,有两种。一种是屈服,从此惧怕于所有权威的力量。一种是叛逆,从此不断的想要挑战权威,证明自己。
显然,我是第二种。
我不断的在用我自己的方式,向爸爸妈妈证明着自己有多好。
我独立,负责,孝顺。在32岁失恋之后,顽强的从濒临崩溃的悲惨中爬起来,成长自己,收获真爱。并且用两本情感疗愈的书,给这门恋爱课画上了一个华丽的句号。
我从不怕挑战,我热爱挑战,我喜欢压力之下微微紧张和兴奋的感觉。我做很多新鲜的尝试,生活轨迹不断的变换,离我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近。很多小时候不敢想的事情,都在自己的手里,一步一步的实现。
我相信世界上有奇迹,我相信我自己能创造奇迹。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有这样一个爸爸。
他用他看似粗粝权威的作用力,让我收获了巨大的反作用力。
这可能比我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够到达的位置,还要高。
因为我知道,在爸爸那些负面的表达后面,是他的爱。
想到这件事的一刹那间,我感到一种非常通透的幸福感,堵在我和爸爸之间的那条通道,清澈通透。我有一种和爸爸联接上的力量。
我再也不想要一个“另外的”爸爸了。
首先,如果真的换一个爸爸,没人能保证一定比现在这个好。
其次,即使我真的得到了一个如教科书般标准完美的爸爸,我也并不能确定,我的表现会比现在更好。
每个爸爸,对我们自己来说,都是完美的爸爸。都是最适合我们的爸爸。
我,才是我自己和孩子最重要的“原生家庭”
平时做亲子教育,经常接触很多家长,有些人了解到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之后,会抱怨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伤害。我们学到的那些教育理念,仿佛让我们对父母的挑剔有了更多理论依据。
“我妈妈太强势,总是控制我,所以我才总是想控制孩子。”
“我妈妈从来就不懂得界限,所以我总是被她越界。”
“我爸爸抽烟喝酒,一吵架就打我妈妈,所以我童年非常凄惨。”
……
说到童年凄惨,恐怕很少有人能比过乔布斯和奥斯卡获得者查理斯·塞隆。
老乔是个私生子,出生一周就被亲生父母送人,寄人篱下。
而小查亲眼目睹妈妈枪杀了向全家人施暴的爸爸,16岁就独自闯荡,肩负养家重任。
这样的童年,在无论任何一种育儿理念来说,都是不可弥补的巨大创伤。
如果他们堕落,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想必比我们都更有理由吧。
但是他们同样可以用自己的力量爬起来,不仅取得骄人的成就,更收获坚定充实的内心。
因为我们有的,不仅是爸爸妈妈,我们还有我们自己。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再大,也大不过我们自己。
当我们自己决定用积极的态度去生活,用美好的心去拥抱世界的时候,
所有的伤口,都会开出娇艳美丽的花。
“没错,你受到的伤害,来自于父母,你现在所有的那些心理上的弱点和人格缺陷,也都来自于你的家庭”,我对那些跟我抱怨原生家庭的朋友们说,“那么现在让你意识到这些问题的自省的冷静,让你开始想要自我成长的积极的力量,让你去思考人生的智慧的头脑,它们又是来自于哪里呢?”
“难道不是来自于我自己么?”他们说
“那你自己又来自于哪里呢?”
“没有一对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仅仅局限在正面,或者负面,那正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每一对家长,都是最好的家长。
让我们接纳他们对我们不完美,却充满爱的表达。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