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2015-12-02 11:14:38
最近有一件咱教育界的“大事儿”,您知道吗?
那就是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教育部专门为此举行了一系列新闻发布会,来为大家解读教育规划纲要的执行情况怎么样。
等等,您问,什么是教育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其实就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简称,在这个纲要里,对教育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规划,可以说是近10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南。
近日,九年义务教育的评估报告公布,由西南大学评估组基于第三方视角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里都说了什么?在这五年里,咱们义务教育的发展究竟怎么样?还有啥问题?未来又该如何发展呢?您关心的问题有没有被写进报告里呢?一起来看看吧!
这五年,我们的孩子过得还好吗?
“大家好,我是小明,现在还是一名小学生呢。听老师说,昨天义务教育第三方评估结果出来了,其中有不少关系到我们这些学生的真实数据呢!老师说,变化可真不少!”
小明说
课时,考试都少了!
2010—2014年
成绩变得更好了!
2010—2014年
体质得到增强了!
2010—2014年
这五年,义务教育这样变
从义务教育的整体发展来看,还是很让人欣喜的——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2010—2014年的数据是这样的
那么,这是如何实现的呢,孩子们的学习生活都在哪些方面受益了呢?
变化一:课时少了,考试少了,作业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
故事:
在以往,孩子的升学看什么?——当然是成绩!但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综合素质评价在升学考试中的作用将逐渐凸显。比如浙江的三位一体招生,它把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高校的自测评估成绩、高考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综合分。
数据来说话:
这些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看看评估数据是怎么说的吧——
2010—2014年
机制来保障:
政策护航,学生受益
政策保障-各地在控制学生作息时间、课程设置、教材教辅的管理与使用、考试管理、考试评价改革等方面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
加强监测-初步构建了一套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
变化二:择校热降温了,上学近了,办学质量提上来了
故事:
以前,不少家长为送孩子进名校请客送礼。如今,北京市一所小学的家长这样说道,“现在政府对各个学校的教学经费投入都十分重视,乡村、城镇学校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各个学校的教学质量都非常好,相比以前孩子上个学就要选半天,大费周折的择校,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到好学校,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更愿意让孩子上离家近的学校。”
数据来说话:
1、19个重点大城市学生就近入学比例是这样的——
2、截至目前,全国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县(市、区)有1124个。
3、教育经费支出城乡差距不断缩小。2014年,农村、城市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性经费分别比2010年增长94.69%、91.08%,农村小学增幅超过城市3.61%。
4、标准化学校建设成效显著,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教育仪器设备更加齐全
机制来保障:
均衡为目标,改革攻难点
从2011年开始,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签订了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责任书,规定了不同地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具体标准和实现目标的期限,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书,省部协同推进均衡发展。
2013年,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并建立了复查监测机制,对已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地区进行监测和复查。
面对纷杂的择校乱象,教育部2014年出台的就近入学新政专挑“硬柿子”捏,点名19个重点大城市。随后,济南市、沈阳市、北京市等地区相应政策纷纷出台。
颁布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使学校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学籍流向公开透明。
变化三:留守儿童更受关爱,社会温暖他们的心
故事:
您知道吗?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有多少随迁子女?
这个数字目前约为1200万人。那么,拿什么来温暖这些小候鸟呢?
“孩子如果能在爷爷奶奶身边上寄宿幼儿园,自己也能在外面安心打工,给他创造更好的生活了。”身在河北农村的张洋小朋友和他的父母说道。张洋小朋友的父母一直在北京打工,孩子的爷爷奶奶都已年老,平时张洋的照看问题一直是他们身在北京打工最牵挂的。孩子现在爷爷奶奶家附近的寄宿制幼儿园上学,有了老师的全天照顾自己觉得安心多了。
数据:
机制来保障:
学校硬件更完善,社会关爱成体系
2012年,《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出台,从国家层面推动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教育工程项目。
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学校生活条件,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创造条件。
各地普遍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了留守儿童动态监测机制,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变化四:异地考试口子宽了,随迁子女更有稳定感了
故事:
“现在政策明确,可以安心备考了。”来自佛山二中高三(11)班的同学黄子函感叹道。黄同学来自四川,父母在顺德工作,小学三年级他便跟随父母到佛山上学。
2016年是广东异地高考“三步走计划”的第三步,即全面放开异地高考,异地高考在广东将会迈出一大步。
数据:
1、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约有1200万人,2013和2014年全国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学的学生比例始终保持在80%以上。
2、随迁子女中考高考问题在逐渐解决中——
3、民办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得到更多支持,政府购买的民办学位数量不断增加,2014年达124.6万个,约占随迁子女人数的10%。
机制来保障:
异地高考渐推广,公办学校更开放
“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两为主”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实。
变化五:老师队伍更稳更强,教育发展根基稳
故事:
如何让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组成更加稳定?
在安徽省一所小学的任教的吴老师,就是在试用期满后前往乡村任教的年轻老师,用她自己的话说,这两年的乡村经验会让她对教学有更加深入地认识,有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并且政府对他们这些来乡村小学的各项生活设施也给予充分的保障,这些保障可以让她安心的在乡村教书。
数据:
1、2010—2014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66亿元,招聘农村特岗教师24.37万人,覆盖中西部地区22个省(市、区)1000多个县、30000多所农村学校(村小、教学点)。
2、2013年小学专任教师生师比下降到16.76:1;初中专任教师生师比下降到12.76:1。小学代课人员下降为16.73万人,代课人员比例下降到2.91%,下降10.01个百分点。
3、教师培训变多了,学历水平提高了—
机制来保障
升学历、升师德,升保障
1、2014年,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印发《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与城市标准统一,城乡教师编制倒挂这一“老大难”问题从制度上得以破解。
2、2010年,教育部出台《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宣传参考提纲》,强化“管理以县为主、经费省级统筹、中央适当支持”的保障机制。
3、《关于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在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通知》对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
变化六:农村教育水平提高,农村孩子也能上好学
故事:
令人惊讶的是,在涪陵四中这所只有76名专任教师的偏僻农村乡镇学校,竟有中学高级教师27人,有全国优秀语文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有区级科技拔尖人才1人、区级名教师1人、区级中小学“十佳青年教师”1人、区级骨干教师13人、区级优秀教师17人。学校连续多年获得涪陵区教育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办学质量和水平获得当地百姓高度认可。
中国教育最薄弱的环节在农村,一向缺钱、缺人、缺资源。因此,教育规划纲要的着力点首先放在了农村教育,各级各类政府花费精力最多的是农村教育,出台政策最多的是农村教育,投入最多的也是农村教育。
数据:
1、“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培养的教育领军人物中,95%是农村中小学教师。
2、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680个县,中央财政给每生每天3元补贴,2600万孩子吃得更有营养;
3、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解决寄宿制学校住宿、食堂、饮水、厕所等一系列难题。
4、农村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增长比例——
机制来保障。
扩充师资、补助学生,政府政策来倾斜
国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乡村教育支持计划,农村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
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县域内城乡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装备配置标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从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扩展到16个省的师范院校。“特岗计划”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基础教育并非完美,这些地方仍有缺憾
经费总体投入仍不足且呈现“中部塌陷”;
一些地方城镇教育资源紧张、农村教育资源闲置;
中西部地区县镇大班额问题突出;
初中生课业负担仍未减轻;
城市学校“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凸显;
义务教育这么完善,相信明天会更好!
在这五年里,我们的义务教育有完善,也有一些新的问题出现。事物的发展也是如此,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前进,那么,在未来,我们的教育将会如何完善呢?
持续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科学规划城乡学校建设,适应学生流动新常态;
学校标准化建设政策,坚决消除大班额现象;
改革中考评价录取制度,督导促进减负;
把关校外教育辅导机构的审批和管理。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