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2016-02-17 11:23:27
不必考100分
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有一个观点:不赞同孩子考试要得100分。因为要得到一个100分,就要用掉学生太多的精力,为了避免小错,就要训练得非常熟练,结果会浪费太多的宝贵时间和资源,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
我非常赞同刘教授的观点。
关于教育,有一种"第十名现象"。小学期间能考100分的"尖子生",一旦升入初中、高中或是大学,大部分会"淡出"优秀行列,而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却会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出人意料地表现出色。
考100分的孩子之所以会落于人后,不能一直保持优秀,道理就是刘道玉所言的那样,为了避免那一点小错,尖子生们花了几倍的努力,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实在是得不偿失。
就像一块地,明明只能种一季庄稼,却要施上几遍肥,结果土地的性质发生逆转,反而种不成庄稼了。而成绩处在中游的孩子,基本知识都掌握了,只不过有点小差错,无伤大雅。他们的时间不会用在如何避免小差错上,而是用在其他知识的学习上,反而能厚积薄发,后来居上。
我的人生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我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读于一所乡村小学,同年入学的有两个班,80多个人。从小学到初中,我的成绩都处在中游,有时候数学还考不及格。现在让我回忆小学里学校里的生活,实在回忆不起来了。因为那时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而是在玩。同村的几个孩子年年能拿奖状,我读了五年小学,一张奖状也没有。但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爱上了阅读,所有零花钱全部买了书。到了初中一年级,方圆几里地,就数我家里的书最多,一些爱看书的农民,也会骑车来我家向我借书。
我的学习成绩在初二突然"发力",照老师的话说,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那时也奇怪,什么都懂了,一本教科书,短短几天翻一遍,就能知道个所以然了。成绩自然好了,并一直保持到高中毕业,直到考上学校。
一个人的成长要顺其自然,就像一年四季,小学和中学是人生的春天;大学是人生的夏天;毕业后到中年是人生的秋天;到了老年就是人生的冬天。春天就该做春天的事,夏天就该做夏天的事。小孩子就是玩,没别的事,但是看看现在的小孩子,哪里还有玩的时间,一次考试没考好,家长就如临大敌。
与现在的孩子相比,我的童年是幸福的。十三岁之前,根本没有学习上的压力,上山摘野果,下河抓鱼虾,肯定不是一个好学生。考好考差,父母也不过问。我就像野外的一棵树,能不能成材,听天由命。这要感谢那时的应试教育,不像现在这样疯狂,任由了我喜欢读书的喜好,在潜移默化中发展了自己的长处,又因为多读书反哺了我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来了一个"后来居上"。不然,也许我的人生会被彻底改写。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对后进生有这样一段论述,"所谓后进生,可能是一点都听不进课程,还坚持在那里坐着,日久天长,他们磨出的是何等的顽强的毅力。长期的教育经历让我感到,大部分后进生都是心地善良、心胸开阔、待人诚恳的人。"
魏书生对后进生认知基于的是常年的教学体验,不可谓不深刻。但我们千万不要误读了他的话,魏书生并不是倡导孩子去做"后进生",他想说的是,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全部,如果被脱离社会现实的应试教育牵着走,可能最后成为一种人生悲哀。而养育适应社会的能力,譬如后进生的那种"忍受能力",要比考100分重要得多,那种几年十几年磨出来的毅力,将为他们走上社会之后开拓出人生宽广的空间。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