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剑气诗情 2016-06-12 13:17:56
这个话题,很多人说,很多理论讲。今天,我在这里不谈理论,只讲心得。你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仅供参考。
一是孩子在家里要有一个“怕”的长辈。我见过很多孩子,家长过于溺爱,天不怕地不怕,要星星家长不敢给月亮。问题是,家长的经济条件是有限的,养成了放纵习惯的孩子的欲求是无限的。当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欲求时,这些“熊”孩子轻者打打闹闹,撒泼放赖;重的做出过激行为,有的甚至自残或者伤害亲人。所以,家长必须在孩子小的时候树立一个观念,当某个长辈说“不”的时候,孩子就必须停止自己的行为。小孩的可塑性非常强,只要家长有管教孩子的意识,这点不难做到。
二是孩子要学会承受挫折。我们经常从一些时事新闻中看到关于孩子不能承受哪怕是一点点批评而杀人或者自杀的恶劣案例。从深层挖掘根源,这些悲剧的发生不是因为孩子本身天生如此,主要是家长教育方式不当,让孩子没有经过“挫折”训练。其实,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家长有意为之,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难培养。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看中某个东西要买,本来卖给他无所谓,但是,可以先不同意买,让孩子的满足感延迟,同时获得挫折感。过几天,可以再给他买。要把握的原则就是:不立即满足孩子的愿望。
三是轻易不要打孩子。“打孩子”是最简单粗暴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效果往往不佳。当然,我这里不是说打孩子一定是完全无效的。体罚这种手段,把握好时机,运用得当,是有教育效果的。时机怎么把握?首先在年龄上把握一个原则,宜小不宜大。小孩无理不听话,打他两下,往往可以起到教育效果;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自尊心越来越强,是非观也逐渐确立,可以肯定地说,通过讲道理让他来改正错误一定比打他的效果要好。即便是非打不可,也一定是在说理的基础上,他接受的前提下才有效果。如果设定一个年龄界限,10岁以上的孩子一定不要打了,否则,打了孩子,一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教育效果。
四是要维护老师的权威。最近和几个老师谈,他们普遍认为,不怕孩子不好教育,就怕家长随意干预教育。其实,绝大多数的老师师德是没有问题的,对教育规律的掌握也比大多数家长程度上深一些。但家长有两个极端,一种是对孩子不闻不问,一种是对孩子关注过甚。这两种态度都有问题,都会导致与老师的教育无法配合,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让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家长正确的做法,是与老师多沟通,多和学校教育的步调保持一致。对于老师教育孩子的方式有意见或者建议,最好是私下沟通,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大放厥词。否则,老师在孩子面前没有权威,怎么能接受老师的教育呢?不接受老师的教育,又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干什么呢?有的个别家长一方面与老师的教育唱反调,一方面在孩子出了问题的时候又出来指责学校老师的教育,这显然是不妥当的。
五是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虽然现在对于睡眠需要的时间和什么时候睡什么时间起有较大争议,但我个人的看法,早睡早起总比晚睡晚起要强。早起刷牙洗脸吃早餐,这些习惯必须从小时候就开始培养。
六是要让孩子学会制定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是一句空话。
七是不能让孩子丢三落四。从幼儿园开始,书包需要孩子自己收拾。每天睡觉前一定要把第二天要带的东西放好,第二天起来拿着就能走。千万不要第二天要走的时候再收拾。否则,一定会丢三落四。丢三落四一旦成为习惯,事儿就麻烦了。比如现在有的学生参加高考竟然会忘了带身份证。你一定会诧异那么大的事儿为什么还会出失误。如果你深入调查下,肯定会发现,这些忘带身份证的孩子平时丢三落四,已经习惯了。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