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7-08 10:50:39
在宝宝牙牙学语的时候,往往会遇到结巴、口齿不清两大“拦路虎”。
原本聪明可爱的宝宝,怎么说话突然“不利索”,一开头就是“我我我……”个不停;
喊人都吐字不清,哥哥总是叫成“多多”,叔叔老是喊成“嘟嘟”,更别提说话了,别人听也听不懂。
虽然,这些都是宝宝语言能力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只要不存在构音器官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但是,关注宝宝的语言发展,是从出生后的视、听阶段即开始的,这才是语言问题最不容易被发现的时期,家长千万不要等到宝宝会说话了才行动,以免错过了语言发育的黄金期。
1、口齿不清(常见于2—3岁的宝宝)
为什么宝宝会咬字不清?
1、宝宝对言语的听觉接受和辨别能力比较弱;
2、宝宝存在认知能力上的问题;
3、虽然宝宝没有构音器官的问题,但是喉咽部(如舌头、软腭及声带)的肌肉协调不好,从而造成发音不准、咬字不清。
这些表现,你家宝宝有没有?
●过度使用了舌根音gkh,导致舌根音代替了舌前音,如耳朵说成“erguo”,太长说成“gaichang”或者“kaichang”;
●反之,过度使用了舌前音,导致舌前音代替舌根音,如哥哥说成了“dede”;
●使用不适当的送气音来替代,如吃饭说成“qifan”;
●省略音化,出现把语音简单化的倾向,如飞机说成“feiyi”,汪汪说成“wawa”,常常省略复合韵母ao,ai,iu,ang等。
粑粑麻麻该怎么做?
1、家长千万不要过于着急,更不要厉声呵斥
2、一定要给他营造宽松的环境,通过准确、耐心的发音示范,让宝宝看着自己的口型模仿和重复练习,时刻牢记多多鼓励宝宝!
3、宝宝的饮食不能过于精细化,以免削弱其咀嚼功能,导致口腔功能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专家提醒
对于宝宝出现个别咬字不清的现象,家长不要过于紧张,急于就诊,不妨先和宝宝多多交流,注意说话时语速放慢、表达准确、发音清晰。通过两三个月的引导和练习,大部分宝宝的症状是能得到缓解的。
2、口吃(常见于3—6岁的宝宝)
为什么宝宝会口吃?
1思维和语言不匹配,由于宝宝的思维活跃,而词汇量较少,就会出现“理屈词穷”,无法流畅表达的情况;或者宝宝脑子转得快,而语言表达跟不上,急着说话时也会口吃。
2习得性模仿,宝宝觉得说话口吃很好玩,不断模仿,家长如果不及时纠正的话,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说话习惯。
3情绪紧张,如家长急于纠正,严厉的批评甚至打骂,以致给宝宝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越怕说错话心理压力越大,精神越紧张。
4环境改变,如新进幼儿园、家庭不和睦等,引起宝宝生出惊恐、焦虑的情绪,从而导致说话口吃。
这些表现,你家宝宝有没有?
●语速不流畅;
●拖长音;
●不断重复;
●还有一些常会出现的怪动作:脸涨得通红、嘴唇颤抖、蹬脚。
粑粑麻麻该怎么做?
1态度要温和,宝宝结巴时,家长千万不能出现紧张、责怪甚至打骂宝宝的行为,否则会加重宝宝口吃的现象。
2多讲故事唱儿歌,多让宝宝听儿歌、故事,听熟后,让宝宝跟着节奏一起读,一起念。讲故事唱儿歌的形式有利于纠正口吃,宝宝模仿起来也更有兴趣。
3耐心等待宝宝说完,让宝宝慢慢地说话,说完后停顿片刻,家长再回应,用尽可能慢的语速回答宝宝,还可以使用宝宝刚才用过的词语。整个过程中,家长要耐心地倾听,不要插话,也不要“热心”地替孩子说话。
开发宝宝语言,等到会说话了才做?那就太迟啦!
怎样才能促进宝宝整体语言能力的发展,让他变得“口齿伶俐”呢?等到会说话了才Action?那就太迟啦!
要知道小宝宝的语言表达起初不是通过口语(那时他还不会说话呐),而是先通过听觉和视觉来反应的。
只有在婴幼儿时期,不断先促进宝宝听觉和视觉的发育,才能为他的口语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哟!
1听觉
往往新生儿时听力筛查过了,家长就对听觉不多加关注了。其实,听力筛查只是针对宝宝听力是否正常做的检查,而语言开发还要关注宝宝听觉的感受是否灵敏。听觉越灵敏,对宝宝的语言发展越有利!
针对刚出生的宝宝,可以这样进行听觉训练——
●多和宝宝说话,尤其是母亲,因为母亲的声音是最适宜的语言刺激
●用带有声响的玩具逗引宝宝
●给宝宝听舒缓的音乐
2视觉
通过视觉观察可以丰富宝宝大脑的信息量,只有宝宝“见多识广”,储存在大脑里的信息量才会越来越多,宝宝的认知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更有利于日后的语言理解和表达。
针对刚出生的宝宝,可以这样进行视觉训练——
●看妈妈或者带养人的脸
●看色彩丰富的玩具
●看有不同形状的图片
●去大自然里观察事物,家长边看边为宝宝讲解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