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7-12 14:06:03
经常有家长向咨询这样的问题:
“吃好东西的时候,孩子总想一个人独占怎么办?”
“我们家孩子从来不与别人分享玩具,别的小朋友一要玩他的玩具孩子就哭。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该强迫他把玩具拿出来吗?”
“孩子才这么小就这么自私,长大以后那还了得?”
家长带孩子去朋友家串门的时候,可能遭遇这样的场面:你家孩子想要玩朋友家孩子的玩具,朋友家孩子就是不给,惹得朋友直生气,有的甚至边责骂孩子边揍孩子的屁股。当然,还有一种可能,这种事情发生在你家,你家孩子不让别人碰他的玩具,生气、揍孩子屁股的人是你。
大人们揍孩子,一是觉得孩子自私,二是觉得孩子的自私行为,让自己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当然,我们做得最多的是,从小教育孩子要礼貌谦让,不要自私,好东西要与人分享。如果孩子不从,很多家长就会忧心忡忡。于是,生活中大人强迫孩子与人分享的事情时有发生,有的演变成肢体冲突,我还听说过因为孩子不愿与别的小朋友分享玩具,大人失手打死孩子的惨剧。
小时候自私,长大以后就一定会成为自私的人吗?
大人必须时时处处教孩子礼貌和谦让、从小学会与人分享吗?
答案也许是否定的。正因为此,本文此前的题目才被我命名为:
小孩子自私不是问题,强迫孩子分享的大人才是问题。
因为自私其实是孩子的本性,而分享则是习得的观念。分享观念的习得当然离不开教育和引导,但教育引导并非越早越好,过早开始的教育引导,可能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还会产生反相用。
著名经济学家、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恩斯特·费尔(ErnstFehr)的研究为上述看法提供了理论支持。恩斯特的实验证明,三四岁的孩子通常是很自私的,而懂得与人分享,通常要到七八岁左右。
为了测试不同年龄段儿童在“利益”面前会有什么样的行为选择,恩斯特·费尔教授曾经主持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糖果实验,2008年,恩斯特在全球知名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该实验的结果。恩斯特称,3至4岁儿童普遍显现“利己”倾向,不考虑其他孩子的利益。5至6岁儿童的表现相差无几,但7至8岁儿童则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因此恩斯特得出结论:三四岁的孩子通常是最自私的,而懂得与人分享一般要到七八岁左右。
在实验中,恩斯特一共邀请了229名3至8岁的瑞士儿童参与三轮不同的实验。在每轮实验中,实验参与者都面临两种不同的选择:
在第一轮实验中,每名参与实验的儿童获得一份糖果,他面临的两种选择是:将糖果全部留给自己,或者与另一名儿童平分。
在第二轮实验中,每名儿童获得三份糖果,面临的选择是:把两份糖果分给另一名儿童、自己留一份,七者与另一名儿童平分。
在第三轮实验中,每名儿童获得两份糖果,面临的选择是:把糖果全部留给自己,或者与他人各得一份。
恩斯特发现,参与实验的儿童的行为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年龄差异。在第一轮实验中,近80%的7至8岁儿童选择与另一名儿童平分一份糖果。在第三轮实验中,虽然面对着双份糖果的诱惑,仍有高于40%的7至8岁儿童选择与另一名儿童各得一份糖果,而3至4岁儿童中只有不到9%的人会选择与对方平分。而在第二轮实验中,多数7至8岁儿童不愿意让另一名儿童获得两份糖果,而自己仅得一份。
恩斯特的实验告诉我们,第一,自私或许是孩子的一种本性。三四岁的儿童通常是最自私的。第二,平等观念和分享行为是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产物。自私与否,既与基因有关,也与后天的养育有关。第三,让孩子告别自私,当然离不开后天的教育引导,但在孩子最为自私的阶段,教育引导也许根本起不到作用,甚至还会有反作用。
也许在孩子最为自私的年龄,强迫分享并不是一个好主意,相反,它会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与其这样,还不如先满足孩子的占有欲,占有过之后,孩子在大人的引导、示范之下,可能更容易走向分享。相反,那些从来没有真正占有过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私。
前一段时间看亲子作家卢丹丹的新著《规矩的背后是自由》,其中有一篇题为《分私过,才懂得分享》的文章,讲述一位美国妈妈如何影响了作者面对自私和分享的态度,读来很受启发,也部分印证了我的观点。
和许多中国家长一样,卢丹丹在孩子豆豆懂事后,就经常告诉他,“好东西,要跟小朋友一起分享。”因为谦让和礼貌是父母教给卢丹丹的第一课,她将它们理解为分享,并且要将之教给自己的孩子豆豆。卢丹丹一直认为,分享就是把自己的好东西让出来。
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和一位美国妈妈的对话,让卢丹丹彻底改变了看法。卢丹丹在书中写道,有一天,这位美国妈妈带着两岁的女儿玩。这时,有个小男孩跑过来,想玩她心爱的玩具。小女孩不愿意,把玩具紧紧地抱在怀中。这个女孩的妈妈对小男孩说:“不好意思,她不同意。”让卢丹丹感到奇怪的是,这个妈妈既没有解释,也没觉得尴尬,反而像只母鸡一样保护着女儿和她心爱的玩具。小男孩仍不死心,想要动手去抢,男孩的母亲赶紧拉住了他,对他说:“这是妹妹的东西,她有权自己做主,你必须得到她的同意!”
卢丹丹于是问女孩的妈妈:“你家妹妹以后不懂得分享怎么办?会不会变得自私?”
这位妈妈笑着对卢丹丹说:“我不担心。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自私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而且它是通往分享的必经之路。只有自私过、占有过、专享过,做过他们真实的自己,才能很迅速地从自我转移到他人。总是被家长要求分享的孩子,反而会对很多东西都有强烈的占有欲,因为他们没有享受过占有的权利,所以要努力地弥补自己。分享应该是一种权利,让孩子自己做主。”
我们总担心孩子自私,总是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要学会与人分享,甚至强迫孩子分享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出发点当然值得肯定。但这样做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真的值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当你下一次怒发冲冠、想强迫孩子分享时,你该在心里好好问问自己:
你真正允许孩子自私过、占有过、专享过吗?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