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2016-08-02 15:16:33
2011年7月7日,“七七事变”就过去74年了,亲历者只剩下了七个人!
2007年7月7日“七七事变”70周年,作家方军组织全国九位29军老兵在卢沟桥最后一次集结,他们是大陆15位幸存者的代表,4年过去了,其中的几位老兵已永远离开了人间。目前中国大陆仅剩7名最后的见证者,他们是吴江平、沈甸之、赵新立、顾草萍、张可宗、王寿延和姚爱华。
98岁吴江平:去延安,打日本呗
“1928年5月3日,我15岁时,在济南目睹侵华日军的烧杀抢掠。”吴江平老人说的是济南惨案,又称“五三惨案”。第二次北伐期间,日本怕中国统一,便以保护侨民为名,派兵进驻济南、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我为什么1936年参加29军?我为什么1938年到延安去?”吴江平一拍大腿,大声喝道:“打日本呗!”98岁的原29军老兵吴江平说:“74年前,我作为29军的士兵,在北平的卢沟桥、南苑等地同侵华日军做殊死战斗。1949年,全国解放了,我服从组织上的安排,又一直在北京工作。我想告诉北京的年轻一代:不要忘记‘七七事变’!千万不要忘记国家、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我想告诉日本国民:中日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
93岁赵新立:奋战四五个小时消灭日军
赵新立,河南省临颍人,小学只上了3年。小时候家里贫穷,只好辍学,跟哥哥一起做小生意。受进步思想影响,想抗日,加之二叔当时在29军工作,所以参加了29军。那时当兵要有人担保,否则当不了。“‘七七事变’前,我们到天津,心理不平衡,中国人的地方,居然自己不能驻军,‘七七事变’后,每个战士心情都激动,感到可有出气的时候了。7月27日,我们在天津打日本,在当时天津老车站,经过四五个小时的战斗,到早晨六七点,我们消灭了敌人。这时天亮了,群众开门看我们都在露宿,他们马上拉军人进自己家里休息。老百姓给了我们很多吃的东西,老百姓是希望打日本的。”赵老说。
92岁张可宗:希望得一枚抗战胜利纪念章
张可宗,河北南皮人,1934年5月在张北县入伍,师长是赵登禹。
记者多次采访29军老兵张可宗。最为壮观的场面是在重庆朝天门码头旁采访。那是2005年,朝天门码头前面是长江,江中行驶的江轮不断鸣笛,“呜呜”的声音在群山中回荡。
阳光下,张可宗老人解开裤子,可以看到他腹部的伤疤。
张可宗说:“‘七七事变’,我中了一枪。幸亏是流弹,如果近距离射击,我就没有命了。当时,我自己用刺刀把腹肌切开,把子弹头剜出来,再撕破军装,包扎上。接着行军、打仗。”
92岁的张可宗老人身体健康,现在生活依靠低保,他最大的希望,是得到抗战胜利纪念章。
92岁顾草萍:看不惯国民党军队的腐败
92岁的顾草萍,1936年暑期毕业于邢台国立第12中学,接着考入北京中华中学读高中几个月,1936年底考入29军设在南苑的军事训练团,接受入伍训练半年,1937年7月又考入该军参谋训练班。8月底,日寇进攻南苑,突围时失散,顾草萍返回家乡,以后考入“中央军校洛阳分校”第14期,学习一年多。1938年11月毕业,分配到位于晋东南的10师,由于看不惯国民党军中的吸毒、赌博等腐败现象,顾草萍脱离该部,去太行山参加了八路军。
92岁沈甸之: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沈甸之,出生于河南郾城商桥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3岁外出谋生,15岁投身29军,在29军第37师217团3营12连4班当兵。
沈甸之最为感慨的是,在29军当兵期间,有幸与一位进步知识青年和两位地下党员相遇,在他们的帮助下,读了不少进步文学作品,受到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启蒙教育。
1938年3月1日,沈甸之与地下党员王荣祥一起脱离29军,3月4日参加八路军,1938年5月26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王荣祥同志解放后在苏联大使馆工作,“文革”中受到迫害,英年早逝。
1954年至1958年,沈甸之在苏联空军学院学习。1983年5月离休,安享晚年。
93岁姚爱华:曾被日本骑兵吓得尿了裤子
74年前,姚爱华是1937年“七七事变”中救护29军伤亡官兵的战地护士。“七七事变”之后,她和国军医院当上尉军医的丈夫一起随军转移。1948年,她随部队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姚爱华的妹夫叫游胜华。白求恩医生曾给他留下遗言:“……两张行军床,你和聂夫人留下吧,两双英国皮鞋也给你穿了。马靴和马裤给冀中的吕司令。贺龙将军也要给他一些纪念品。给叶部长两个箱子,游副部长18种器械,杜医生可以拿15种,卫生学校的江校长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作纪念吧……”
1936年,姚爱华在保定同仁中学读书。1937年7月7日的傍晚,街上卖报的大声喊:“号外!号外!29军和日本鬼子开火了!”
战事越来越吃紧了。姚爱华随后方医院转到湖北孝感,一次,别的战友冲她大声喊:“小姚,快点跑!日本人的骑兵马上就要到了!”没多久日本人的骑兵果然到了。姚爱华赶紧钻进一个牲口棚的草堆里,头上还盖了一个筛子,吓得尿了裤子。等日本人走了,才从草堆里钻出来和战友们一直往西跑。
96岁王寿延:要珍惜今天的太平盛世
王寿延是29军的军医,亲历八年抗战。战争中,他没有负伤。可“文革”时却被革命小将一闷棍把他的脑袋打了一个凹坑。尽管如此,接受采访时他一再说:“我们赶上了好时光,大家都要珍惜如今的太平盛世。”
王寿延出生于河北高阳县,从小接受传统的私塾教育,“四书五经都背得很熟”。
1935年,他报考29军军部军医处。“那时候29军军部还在北平城里。”王老回忆说,当时由于知识分子少,部队对有文化基础的新兵很看重。就这样,19岁时王老成为29军的一名军医学员。
1936年,29军军部迁到北平南苑地区,王老在军部军医处制剂所下面的注射剂室工作,跟随老军医学习医疗技术。
老人的回忆中,对29军副军长佟麟阁印象最为深刻。“佟麟阁武功很好。”老人回忆说,当时在南苑营地里举行的阅兵仪式上,宋哲元、佟麟阁等29军的将领们站在高高的阅兵台上,佟麟阁上前一步问台下的士兵,“你们的大刀快不快”,士兵按惯例,从背上拔出大刀,不是送到阅兵台上,而是就在台下用手一抛,亮亮的大刀画出一道高高的弧线,落向阅兵台。佟麟阁副军长伸手,同样稳稳地接住大刀。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