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8-17 10:49:36
如果我回应:爸爸这样不对,应该多陪孩子出去走走、玩玩,那么会引发其他孩子对爸爸发起铺天盖地的“控诉”。如此一来,我和孩子统统“跑题”,活动便彻底偏离了目标。
急中生智,我这样回应:“嗯,放学后,我一定和你爸爸好好聊聊。”
活动又顺利地继续展开……
可见,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顺应教师的思路来回答问题的。如此“跑偏”的现象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小志对爸爸霸着电脑不陪他玩而不高兴的情感是真实的,应该允许他表达,但是这个活动显然不适合议论这个话题,因为它偏离了活动。因此,我选择了“中庸”的回应,既肯定了孩子敢于表达,又阻止了这个话题的继续展开。这样的回应并不巧妙,却很实用。
我感到,教师要善于守住“跑道”。对于“跑偏”的孩子,教师可以淡定一些,洒脱一些,别当场跟孩子较真儿,更别与孩子纠缠。顺势一带而过,有利于及时回归教学目标这个“主跑道”。
以上两个实例说明:
无论教师预设怎样的教学方案,都需要凭借师幼间的有效互动才能实施。尽管师幼互动时常令人牵肠挂肚,且有时欢喜有时忧,却仍然令我们在感受课堂教学无穷魅力的同时,体验到自身“百炼成钢”后炼就的教育智慧。
于是,课堂常常因意外而灵动,教师也常常在“尴尬”中成熟。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