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10-26 15:23:36
最近,来自美、法等国的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心情教育”。
所谓“心情教育”,就是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孩子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
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德教育,以致大量年轻人迷失人生方向的现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立学校加入了推行人格教育的行列,许多学校设置了有导向性的、以“心情教育”为核心的人格、素质教育课程。专家说,“心情教育”就是训练人的本质中最深层的动机,使人的知识、品德和意志都能朝着崇高的目标发展,使人的情感、欲望建立在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上。爱的训练与体察,是心情成长的营养素。在这方面,父母、老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可缺少。在不少国家,“心情教育”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孩子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学习以爱回报父母,从小培养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品格。孩子的心情素质在爱的熏陶下逐步发展成熟。当孩子成人后,以这种人格素质与其他人相处,就会建立起充满和谐与友爱的社会。人格培养与道德训练,共同构成了“心情教育”的完整内容。
“中国妈妈似乎越来越过分关心婴儿的智力发育,这个倾向令人担忧。”
那么,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着重在哪些方面呢?在中国已经坚持开展16年的“关心下一代工程”,日前由中日育儿专家“坐堂”,为年轻妈妈们现场咨询指导、排忧解惑。
“‘怎样能让我的宝宝更聪明?’几乎每位中国妈妈都爱问我这样的问题。”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母子综合医疗中心主任仁志田博司说,10年前这位专家就随“关心下一代工程”来过上海。在他看来,和10年前相比,中国妈妈似乎越来越过分关心孩子的智力发育,很少有妈妈关心孩子如何形成自己的品格,以及家长行为会对孩子人格产生什幺影响,这个倾向令人担忧。他认为,“智力过人”是父母强加于子女的愿望。其实,培养婴儿品格比开发智力更为重要,更让孩子受益终生。即使是0-3岁的婴儿,也已经能够通过父母充满爱心的行为和指导培养健康的品格。
“心情教育”从何入手?
培养孩子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1.物——我关系
心情教育提倡让孩子体会到,世界上的万物都有它们存在的道理。作为一个人应该从中去寻找它们存在的意义,父母应帮助孩子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中去发现、感受和体验万物的存在和变化,使他们逐步认识万事万物的变化都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应该鼓励孩子与自然接触,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具有环保意识;并懂得善待身边的事物,如玩具、用品等等。
2.人——我关系
父母应该让孩子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并学会自己处理一些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问题——
*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教孩子懂得珍惜他人的爱,并学会给予他人爱。懂得珍惜爱,就是让孩子体验爱的美好,知道父母在给予爱时付出的辛劳,从而使孩子产生尊敬、感激之情;学会给予爱,是要教会孩子关心他人,照顾他人。
*鼓励孩子与更多的孩子经常往来、友好相处。同伴群体交往,会丰富孩子的经验,培养其交往能力,引导孩子注意他人的情感变化,学会关心与理解他人的感情,激发孩子与他人分享快乐和解除别人痛苦的愿望。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