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佚名 2017-09-19 22:07:36
整理了关于幼儿教学策略论文《幼儿园数学活动材料的再思考》,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纲要》“总则”部分表明:“幼儿园教育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抽象概念的掌握要从动作开始,根据这一学说,幼儿学习数学初步知识,首先应从外部形式的活动——对物体的操作开始,在操作和积极的探索过程中促进思维活动的发展——由直接感知转为表象进而构建立起初步的数学概念。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使他们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操作活动对促进幼儿掌握初步数学知识意义重大,它是儿童在头脑中构建初步数学概念的起步,是儿童获得抽象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而引导幼儿“走”好这条路的关键,我认为应该是幼儿数学活动材料的选择与提供问题。丰富而有意义的数学活动材料,是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它能使幼儿在操作和支配材料的过程中(幼儿与材料的互动)获得数学经验。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本人就关于幼儿数学活动材料再作以下思考:
一、生活中处处有材料
《纲要》中“科学”部分从目标的定位到内容要求及指导的要点,都强调了要让幼儿从生活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建构初步的数概念。生活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了很多受教育的契机,生活中蕴含着最广泛的教育资源.日常生活中,幼儿处处都能接触到数和形的现象。天上的小鸟、路边的树木、河里的小鱼、花园里的花、虫、草,以及人、车、楼房、商店等等皆可作为幼儿数学活动有意义的材料。如:在组织幼儿散步时可以让幼儿点数幼儿园里的树,比一比树的高、矮,抱一抱树的粗、细;逛街时点数、比较、区分过往的汽车、行人、楼房和路边的电线杆等;在逛商店时,认读商品的价格(主要是认读数字和学报简单的价格如1元、2元、3元等)、比一比商品的轻重,以及从商品的归类摆放中让幼儿初步感知集合,能力强的幼儿还可以进行购物活动,让他们学习累计小额商品价格以提高他们对数的加减能力;组织幼儿参观公园时可以点数公园里的花、鸟、树、落叶、石头、池塘里的鱼、围墙上的窗洞和其它物体,比一比它们的大与小、多与少,通过帮助它们排队,提高幼儿的排序能力,并启发幼儿发现事物之间的简单规律;走楼梯时,可以让幼儿边走边数一数有多少台阶、栏杆;同时比一比栏杆的长短、粗细等;吃饭前,可以让他们通过观察碗、筷、盘的形状,巩固、迁移相关几何图形的知识,通过对碗筷的一对一匹配、一位幼儿发一份碗筷可以感知简单的对应关系。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物品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向幼儿渗透数的知识和培养幼儿对数的意识,能使幼儿亲身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在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充满着数学知识,可以使幼儿在玩中(即与生活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自然地、轻松地、不知不觉地获得数学经验。
二、活动室里样样是材料
《纲要》的“组织与实施”部分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活动室是幼儿
>生活环境中的重要部分,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活动室里渡过的,活动室也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教学环境,幼儿对活动室里的各种物品都相当熟悉和感兴趣。他们总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脚去触摸活动室里的任何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因此,活动室里的物品,从门、窗、桌、椅、床,到玩具、书、小朋友等,都可作为数学活动材料让幼儿自由地去操作、探索和发现。如:幼儿可以通过观察门、窗、柜子的形状来发现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通过将椅子一对一塞到桌子下面获得简单的关于对应的知识;提高幼儿点数、计数的能力的方法有:幼儿在阅读图书时可以让他们数一数有多少本书、每本书有多少页,分一分有几种图书,每种图书有几本;以及每天组织幼儿点数一组上来了多少个小朋友,缺了几个小朋友,全班一共来了多少个小朋友等;还有那些颜色、形状、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玩具可以作为幼儿学习分类、排序、比较的数学材料.这些活动室里熟悉而多样的操作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对材料操作的兴趣,而且能引发幼儿对材料操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使幼儿获得有益的数学经验。同时也增强了幼儿对活动室里每样物品的关注与热情。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