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佚名 2017-09-22 17:03:36
整理了关于幼儿绘画教育论文《美术活动生活化的研究》,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传统的美术教育,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美术就是画一幅画,做一做手工制作,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幼儿的生活实际,严重影响了幼儿素质的和谐发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美术活动应以生活为中心,让幼儿参与实践,在教中学,学中学,做中学,切实培养幼儿生活实践能力。
伴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同内容的课题研究在幼儿园应运而生,让人应接不暇。我园也乘着改革的东风,立足本园实际,确立了区级课题《幼儿美术活动生活化的研究》为美术课题研究,那么“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到底该如何实施呢?在实际的教学探索中我认为,主要是通过内容的生活化、环境的生活化、材料的生活化等活动策略,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让幼儿在生活中“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它注重让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回归幼儿生活,回归真实世界,回归幼儿自我。它强调让幼儿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珍惜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认识自己的能力,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健康充实地成长。
依据园部的主课题我班也确立了子课题为《幼儿美术活动材料生活化的研究》。下面我将对美术材料生活化展开阐述:
一、生活化的美术材料丰富了幼儿创作表现的途径
《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产生兴趣。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选择相关的废旧材料,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情趣。
1、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
孩子认识周围事物大多依靠直接感知,只有让幼儿直接参与收集,才能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于是,我鼓励幼儿和家长通过不同途径来收集废旧材料,让孩子成为废旧材料收集的主角。有一次,任缘小朋友带来一个鸡蛋壳,我把它装饰成了一只母鸡放在美工区。孩子们看到后纷纷围上来说:“老师,这鸡蛋壳我家也有。”“我家有鸭蛋壳。”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我家有‘可比克’瓶”;有的说有吸管、有毛线、有纸袋、鹅卵石等。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收集各种废旧材料,比一比谁收集的多。然后,我们一起来做玩具,孩子们立即忙得不亦乐乎,而每次进园不忘带一两件自以为好玩的东西,美工区一下子变成了“聚宝城”,使我惊叹不已。而每次由孩子们收集来的材料,他们都像宝贝似的,逢人就说这是某某带来的,可以做飞机、机器人;那是某某带来的,可以贴成花、树,有的边说边动手制作起来。孩子们通过收集材料,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节约的良好习惯,更进一步丰富了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
材料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孩子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而运用特殊的材料会使幼儿产生更浓烈的创作兴趣。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如:果壳,蛋壳,树叶,种子,石块等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提供令孩子们既熟悉又新奇,它们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
2、手脑并用,变废为宝
对于孩子们自己收集来的材料,他们会格外珍惜,并更加乐于探索,充分展开丰富的想象,摆弄废旧材料,大胆进行造型或装饰活动,使孩子们的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如:美术活动《毛线的妙用》,孩子们认真地摆弄自己收集来的毛线,摆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变着不同的魔术。有的小朋友摆恐龙、小兔、五角星;有的小朋友粘贴动物、植物的造型;又如在《打扮废旧瓶子》,孩子们在大小不同的塑料瓶子上用各种彩纸、颜料等装饰瓶子,很快的时钟、人物、不同的动物形象造型就出来了,惟妙惟肖、生动逼真;再如:种子洒在涂有胶水的图案纸上制成熊猫、房子、人物等立体感很强的种子图案;胶卷盒制成猫、兔子等动物,大纸箱制成机器人外壳等等。在幼儿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还注意营造一种轻松且有利于交流的氛围,鼓励幼儿的创造性,用“你为什么这样做?”“你又发现了什么?”“你再想想还能做什么?”等来替代“你不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