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前段时间比较火的一个帖子,说的是一个10岁的孩子,样样成绩都很棒,他认为这么优秀的自己,生在这样的家庭中,亏了!他坦言,父母不配拥有他这样的好儿子!
遭到孩子如此嫌弃,他的父母听到后定有心如刀割的疼痛。
当我把这个帖子分享给童忆成长编辑组的同事时,他们共同的反应是:愤怒!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白眼狼吗?养他干啥,长大了也不知道感恩,白养了!
几乎每一个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的爸爸妈妈听见孩子这么说,都会做出同样的反应吧:愤怒。愤怒的背后,还有深深的伤心与难过。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千辛万苦,却把孩子培养成了白眼狼。
悲哀的是,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真真的存在,而且不是少数。
你光鲜亮丽,父母低声下气
我身边的一位阿姨,近六十岁的人了,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操劳。
阿姨说,她在郊外的一家政公司上班,服务行业,工资不稳定,工作时间不稳定,所以,有时候晚上八九点,时常在小区门口碰到刚刚下班的她。
她说,她还要赶回家给儿子做饭,要不然那小子又要出去挥霍。
一个六十岁的老人,为什么还要起早贪黑的工作呢?
阿姨的儿子三十岁了,没有正儿八经的工作,女朋友倒是经常换,每次出门都给阿姨要零花钱,儿子还说,给一百块钱,都不好意思伸手接。
这让她非常寒心,辛苦拉扯大的孩子,到头来却成了讨债的“白眼狼”。
大都这样的人,自己有能力养活自己的时候,却把手潇洒地插进口袋里,专职“啃老”。稍不如意,父母还要挨尽埋怨。
这样的一群人,有的家庭条件很一般,却把日子过得很“高级”。
下馆子,吃人气很高、价格也很昂贵的餐厅。
向来都是潇洒地买买买,花钱如流水。明明手头不宽裕,却高喊着不亏待自己……
殊不知,自己的父母正弯着腰,用长满茧子的大手挣辛苦钱。
其实,心中无爱的人,即使物质条件再丰富,也难抵内心的冷漠。你含辛茹苦操碎了心,也换不来他一声“谢谢”!
富养?你得欠孩子多少钱?
中国父母在养育孩子时,总有一种“愧疚感”,什么都要给予孩子最好的!!!
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上最好的幼儿园……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中国父母为孩子承担太多了。
童忆成长专家孙澜老师认为:不要把教育做的太过功利化,尽自己所能,否则,养出白眼狼的孩子也不足为奇了。
“全民富二代”不可取,富人家的孩子当富二代养,穷人家的孩子也当富二代养。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从小物质享受就被过分满足:要手机,要电脑,要房要车……
这种孩子只在乎自己的要求有没有被满足,而对父母的感受视而不见,等哪天父母没什么能给了,他还会觉得父母亏欠他很多。
这是所有白眼狼孩子的共同特点:无限制的提要求,要什么,就得给什么,不给就大呼小叫。
归根结底,是父母对孩子的愧疚感,滋养了孩子这种惰性,才让孩子理所当然的享受这父母的给予。
你什么都做了,孩子还能做什么?
“我爱孩子,我愿意为他做一切事情”,这听起来很合乎情理。
但,童忆专家建议:当孩子有能力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帮他做了,这是一种对孩子行为能力的侵犯。
常见一些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不敢怠慢,事事代劳,就差替孩子吃饭了。
你有没有想过,什么事情你都能替孩子扛,你却不能替孩子成长!
孩子说“我饿了,我要吃饭”,然后你就赶紧捧着碗奉上。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受之无愧”,有这种倾向的孩子认为爸爸妈妈应该给他想要的事物,如果给了,他觉得那是爸妈应该做的,他不知感恩;如果没有给,他就认为爸爸妈妈太不应该,于是就心生不满和怨恨。
这样的孩子,最终可能变成一只“白眼狼”。
如果可以,在孩子能力允许范围内,放手让孩子做,教育不可以越界,解放孩子的双手,自己的事情自己来:
孩子的小件衣物,可以让他洗一洗;
盛饭洗碗时,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来;
自己穿衣洗漱,收拾玩具。
……
这样做,孩子自然明白,这是分内的事情,如果爸爸妈妈帮忙,应该知道感恩。
对孩子最好的爱,是某天当孩子离开你后可以自由飞翔,所以,为人父母一定谨记:
有能力做的事,让孩子自己做;
没能力做的事,教给孩子自己做;
不干涉孩子笨拙的行为和不成熟的思想。
希望我们都能养出有爱的能力的孩子,享受把爸爸妈妈的爱,同时,也能把爱给予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