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佚名 2017-10-12 17:50:20
没有参与集体游戏的习惯,缺乏兴趣,坐着不动,但看到同伴们和老师又唱又跳,玩得这么开心,也就引起了他们的兴趣,自愿地跑过来拉着手边走边唱起来。在此基础上可启发他们:“我们还可以拉个圆圈干什么呢?”“可以跑跑、跳跳、踢踢……。”在老师的帮助下幼儿兴致勃勃地创造出新的歌词和动作,玩得更有趣味了。教师可以采用改编歌词、增加游戏的情节和人物、小朋友轮换唱歌等方法,通过游戏,帮助幼儿按照游戏的方法加上自己的创造,插入有趣的唱歌和有节奏感的动作,在愉快地反复地进行游玩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进行集体游戏的习惯和能力。
3、培养幼儿按照规则进行游戏的习惯。
在音乐游戏中,如果游戏者不遵守规则,就会影响游戏的进行。例如《谁是小熊》《丢手绢》这些游戏就需要数目相对稳定的人数和听音乐指令做动作,如果游戏者不按规则闭上眼睛或指令未发出就过早抢占位置,就会影响游戏的顺利进行,使游戏失去趣味性。这些游戏的违规者就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而音乐游戏的趣味性又使得幼儿能愉快地心甘情愿地去顺从游戏的规则和要求而加强对自己的约束,并且在游戏过程中会得到其他幼儿的提醒和督促,从而使其有效地矫正自己的行为遵守规则,养成遵守规则进行游戏的良好习惯。
四、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
游戏化不仅体现在音乐游戏这样的特殊成分,而且体现在它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多采、具有游戏化和类似游戏的特征,是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自觉自愿地,不知不觉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活动之中,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
(一)内容的游戏性。
1、内容上,我们会多样一些。每个小的音乐活动都有各种音乐素质和能力训练的小游戏,简单而且易使用。
2、活动的内容设计情节化,趣味化,使幼儿对每个音乐活动的角色感兴趣,不自觉地被吸引到其中,得到训练。
3、发声练习也要做到游戏化。每节教育活动唱歌之前用各种小游戏活动做简短的模式发生声练习,训练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唱歌。如看动作发声;或看图片内容发声;或由老师即兴用歌声问幼儿,幼儿发挥想象即兴创编歌词回答;也可让幼儿模仿各种车辆或小动物的声音。
(二)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自由性。
幼儿在这种多样感受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了音乐,幼儿一直高兴的在用心地听、看、并情不自禁地跟着学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这种热闹愉快的环境中,产生了爱小动物的情感,这就是音乐所富有的情感性和形象性的艺术特征。将音乐学习与幼儿的活动融为一体,使幼儿能自觉地去听,去唱,去动,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使学习过程轻松愉快,而且具有培养高层次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长时效应。
(三)教学方法的游戏性。
1、玩中学。在音乐游戏《卷炮仗》中,幼儿在玩中学会了音乐游戏,又学会了歌曲,通过教师示范用纸卷炮仗,到幼儿用身体动作“卷炮仗”到最后师幼探究游戏规则,这种边玩边学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玩的高兴,对游戏规则记忆也比较深刻。
2、灵活,正确地使用示范方法:示范法对老师来说是示范,对幼儿来说是模仿。幼儿有好模仿的天性和本能,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提供正确的、熟练、富有表情、能正确体现作品音乐形象的示范,供幼儿模仿,在音乐活动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但不能只让幼儿单纯机械和模仿,排除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为每一个幼儿都是具有与众不同想象空间,都有不同创造的需求,更不能排除幼儿对主体对元素的能动发现以及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组合能力。
音乐活动的游戏化,使幼儿喜欢上音乐课,并愉快的投身于活动中,从中得到发展。也使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更得心应手,效率更高了!
教师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幼儿身心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幼儿学习音乐的过程,不仅是使幼儿逐步认识音乐,把握音乐,养成对音乐的积极态度的过程,更是幼儿获得身体、语言、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可见,幼儿音乐教育应该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提倡基本素质和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