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专题_小学资源库 > 二年级 > 正文

2018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只有一个儿子》教案设计(2)

来源: 2018-01-16 15:58:04

说两句


  只顾 也不看

  4、第三个孩子和第一、二个孩子不一样在哪里?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把第三个儿子的动作圈出来。(跑 接 提)

  (1)指名读,注意这三个动作。想想他为什么“跑“?(怕妈妈累坏了)

  (2)男孩子一起读。第三个儿子二话不说,动作很快。能读出这个儿子平时——(一定经常帮妈妈拎水。)

  (3)这句话里有一个词也告诉我们“一桶水可重啦!”。

  出示“沉甸甸”ABB:包字头。积累包字头的字:句、匆、包、勺、勾

  (4)引读:一桶水可重啦,就是一桶水——(沉甸甸)的。这个孩子拎着沉甸甸的一桶水,走走——停停,手都——拎痛了,水——直晃荡,可他还坚持着帮妈妈把这桶水拎回家。

  (5)从中,你看出这个儿子怎么样?——(孝顺、关心妈妈) 板书:孝顺 关心

  (6)让我们一起向第三个儿子学习。齐读写第三个儿子的句子。

  (三)学习12-13节。

  1、(出示对话)同桌读。

  2、老爷爷说了几句话,提示语在中间数句子方法。第一句——(一起读),第二句——

  3、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 用上“虽然……但是……”说说老爷爷的心思。 (第一个儿子虽然又伶俐,又有力气,但是他只顾自己翻跟头,看也不看妈妈一眼。——师:这样看来,他不是真正的好儿子。

  第二个儿子……

  第三个儿子虽然没什么特别的,但是他关心、孝顺妈妈。——在老爷爷眼里,他才是真正的好儿子呀!)

  4、老爷爷的话让你懂得了什么?(当子女的应该孝敬长辈,关心长辈。)

  5、明白了老爷爷的心思,谁来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哦”的语气。

  引读,读好老爷爷说的三个问句。

  6、 选择课题,加深理解。

  (1) 故事学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它的题目是什么?老师这里有三个题目,你觉得哪个题目最好,并说说道理。

  (2) 出示三个题目:《一个儿子》、《只有一个儿子》、《三个儿子》

  7、回到课题,齐读。

  (四)演一演。

  第二天,三位妈妈又去打水了,还是三位妈妈,三个儿子,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们演一对母子,你想演哪一对?为什么?(告诉妈妈站的位置)提示:演的时候,把动作交代清楚。还可以加上一些语言。

  四、总结。

  孝顺父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五、巩固字词。

  词语连线。

  翻 水桶 伶俐的 水桶

  拎 力气 美妙的 孩子

  提 跟头 沉甸甸的 歌声

  板书设计:

  妈妈 儿子

  第一个 很伶俐 翻跟头

  只有一 第二个 嗓子好 只唱歌

  关爱长辈是美德

  个儿子 第三个 没特长 拎水桶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二年级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在实践中感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我课前思考的问题,也是力求在本堂课上达到的目标。通过课堂实践,我感到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读说结合,创设情景,强化语言实践,加深课文理解。我根据“以读为本,读说结合,在读中体会,在说中感受,引导学生主动感悟,自主实践”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讲究一种潜意识地理解。如:三个妈妈走走停停,手都拎痛了,水直晃荡,腰也快要折断了。教师着力在朗读上加以指导,让学生读出语气。学生能读出语感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就基本到位了。其次,设计情景说话,运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如:三位妈妈听了老爷爷的话,回到家会对自已的儿子怎么说,怎么做?儿子听了妈妈的话,会有什么反应?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儿子,会怎么做?让学生大胆想像,并根据教师提供的语言材料:妈妈抚摸着儿子的头,语重心长地说:“ ”规范而灵活地表达自己的理解。这种语言实践很好地体现了“在情景中感知,在实践中感悟”这一教学策略,不仅使学生的听说、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也促进了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学生就能更深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都取决于学生的接受情况,要看是否适合学生。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际能力认识不足,过高地估计了学生。在学习第11节时,我不仅要求学生找出相关的动词,还要求学生抓住动词来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难以表述,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因材施教,教育才会受到良好的效果,学生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但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就必须在备课时精益求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对于学生难于抓住动词体会课文内容的问题,教师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他们还只是一群二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语句表达能力,但缺乏感悟理解能力。要他们把感悟与表达有机结合,确实有困难。若改成“抓住动词,指导朗读,感悟体会”也许课堂教学会更有实效。由此可见,要让学生能动地学习,有实效地学习,教师一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蹲下身来看学生,要用孩子眼光来看问题,想问题。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jn体育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