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2-25 09:32:57
生:(齐读高启的诗句)
师:再听!陆游的笔下还有钟声——
生:(齐读陆游的诗句)
师:问题来了!问题来了!你的问题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师:读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读清爽、读通顺。(生自由读)
师:好,字字落实。注意了“眠”是前鼻音,“寺”是平舌音,这叫清清爽爽,还要有板有眼地读。(生读)
师:一起来读读,你们读前四字,老师读后三字(师生合作读)。
师:再反过来读(师生再合作读)。
师:老师读题目,你们读诗句(生齐读)。
师:就是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你读后的情绪是怎样的,用一个词说说。
生:愁绪满怀、失落、孤独、忧愁、凄苦……
师:对比着想想,读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会孤独吗?读杜甫的《绝句》会忧愁吗?为什么读《枫桥夜泊》读出的是凄苦、悲伤呢?静静默读,一边读一边看看注释,更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是诗中那些词给你这样的感受,向你传递这样的情绪?
师:老师提一个问题考考各位。张继枫桥夜泊是睡觉时,这个夜晚他睡着没有?
生:没有。
师:诗中哪个词告诉了我们?
生:愁眠。
师:“愁眠”是什么意思?找一个近义词。
生:失眠、无眠、难眠、不眠。
师:齐读“愁眠”这个词(生齐读);想想愁眠的滋味,再读(生齐读);轻一点(生再齐读)。
师:在“愁眠”中作者看到了什么?按照诗的顺序说。
生:月落
师:月亮落下去后,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在幽暗朦胧中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生:江枫。
师:江枫在你眼里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火红的枫叶在江风中瑟瑟摇曳。
师:因为愁眠在江中看到了什么?
生:渔火。
师:怎样的渔火?
生:忽暗忽明的、隐隐约约的。
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他听到了什么?
生:钟声。
师:在哪?(生:姑苏城外寒山寺)什么时候(生:半夜)
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还听到了什么?
生:乌啼。
师:那是什么样的乌啼? (生: 孤独、凄惨)
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诗人还感到了什么?
生: 霜满天
师:霜应该在地上,所以李白才有这样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怎么满天呢?是不是张继感觉出了问题?
生:是因为愁眠,所以感觉霜满天。
师:所以,不是满天的霜,而是满天的——
生:是寒满天,冷满天。
师:看诗句。月落是景,乌啼是景,江枫是景,渔火是景,霜天是景,钟声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生:愁眠),都伴随着(生:愁眠),都笼罩着(生:愁眠)。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生:对愁眠。)
师:对是什么意思?体会过对的味道吗?
有人说这里的“对”是指“伴”。换上去读一读(生读),通吗?(生:通)。行吗?(生:行)。味道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听老师读这首诗,一边听一边感受,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背井离乡的张继,浪迹天涯的张继,无法入眠的张继,最希望谁来陪他?(师范读)
生:最希望朋友来陪他。
生:母亲、家人、妻子 ……
师:但是,漫漫长夜,这里没有亲朋好友相伴,没有父母兄弟的相伴,没有妻儿的相伴,这里没有伴,只有——(生:对),只有——(生:对)。师:这一“对”,对出的是张继心中的无限——(生:愁、悲伤、忧愁、寂寞、孤独)。于是情动于衷而辞发于外,《枫桥夜泊》就这样诞生了。(配乐,吟唱)、(生齐读)。
师: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了整个秋天;江枫瑟瑟渔火点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划破了寂静的秋夜。此情此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张继情不自禁在心中轻轻念道——(生读诗)
师:姑苏城外寒山寺——(生接读:夜半钟声到客船)(反复三次,声音一次比一次轻)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