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3-28 11:52:47
整理了关于2018年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希望对教师教学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 学习按平长仄短的规律来读诗、吟诗,按照《阳关三叠》的曲调来唱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2、 通过赏读学习《送元二使安西》,积累有关送别诗句。
3、感悟古诗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播放《送别》名曲,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揭题。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一样的深情,别样的故事。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领略古代诗人的送别深情。
(1)师:先请大家看我写这首诗的题目,一边看,一边思考,我为什么要这样写?
师:我先写一个字(送),接下来写两个字(元二),然后写一个字(使),最后写两个字(安西)。
师:好,我为什么这样写呢?指名说。
(2)读注释(出示注释)
师:请看大屏幕,快速地默读一遍,不要忘记最后的作者简介。
(生默读1分钟左右)
(3)解释“元二”“使”“安西”
(4)作者简介
这首诗的作者是——
生(齐):王维。
师:唐朝诗人,王维(板书)。
读作者简介。王维也曾一度——
生(齐):奉使出塞
师:他也曾一度奉着皇帝的命令出塞,所以王维最能体谅元二此刻的心情。
二、读诗:
1、(出示地图)长安,当时唐朝的首都,王维和他的好朋友元二都在长安居住,有一天,元二接受皇帝的使命去今新疆库车附近,古时称为——安西
师:作为好朋友的王维就从长安开始一路西送。往西走啊走啊,走到渭河以北,有一座城叫——渭城
师:所以这首诗也叫《渭城曲》。同学们,故人相送啊,送到渭城就不能再往西送了,因为渭城以西的路太难走了。但是,在这样一个晚上,这两个朋友是睡不着觉的,他们在附近的小旅馆住下,通宵达旦的就是喝酒聊天,聊天喝酒。所以诗中有这样一句话,渭城——生(齐):朝雨浥轻尘。
师:正因为他们没有睡觉,所以才会看到这渭城下了一场朝雨。送到这里,元二就孤身上路了,继续往西走啊走啊,走到现在敦煌的西南,古时候这有一道关,叫——生(齐):阳关
师:这首诗中因为出现了“阳关”这个地名,所以又叫《阳关曲》。看到阳关这两个字,老师想起一句诗,叫秦时——生(齐):明月汉时关
师:这个地方从秦朝开始,一直是外来民族侵略我们汉族的必经之地。所以到了汉朝,汉朝的皇帝就在这建起了一道城关,叫——生(齐):阳关
相机复习:山海关、嘉峪关
师:到了唐朝,这还是一座外族和我们汉族相争辟的地方,也就是说,出了阳关,就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元二继续往西走啊走啊,走到了安西这个地方。(课件)看啊,这个地方,自古至今一直被称为是大风过来烟,也就是大风一起,飞沙走石。当地的百姓、当地的官员要出行都要遮着挡着才可以,元二就是出使到这样一个地方。
3.师:所以,这样一首送别的诗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指导读,齐读。
送别诗要读出感情,速度要读得——慢
4.师:有没有不一样的读法?
生1:我是两个、两个、三个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5. 按平仄的规律读
师:看,这首诗给它标上平长仄短的规律。接下来,讲平长仄短的规律第二个特点,就是刚才那个女孩所说的,读的时候一般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读,而这个平长仄短的规律就落在每两个字中的第二个字上,重复一遍,这个规律看的是第——(齐):二个字
试读渭城——(看师做手势读)
师:这就是平长仄短的规律读古诗,来,自己往下读读看。
(生自由练习)
9.师:你一定发现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字(指“出”),这个字现在几声?
生(齐):一声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