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3-28 11:54:52
整理了关于2018年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教案设计,希望对教师教学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 文本解读
《城市的标识》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主要写了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许多城市已经逐渐变得雷同,变得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让人找不到回家的路,唯有那充满活力而又各具特色的树能够引领你找到通往故乡的交叉小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希望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文章语言细腻、优美,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特别是写城市的“同”与树的“异”时所使用的衬托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仔细体会这种写法的作用,并在城市的“同”与树的“异”的比较中领会文章的主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珍爱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逐步凸显,能在学习时做到自读自悟、写简单批注、查找资料、与同伴交流等,因此在教学时,老师不宜抓得过紧,而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去感悟、在交流中去发现,老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即可。
三、设计理念
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平等轻松地课堂氛围,密切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重视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完成对文本的领悟内化与积累外化。
四、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a 、学会“标识、似曾相识、茫然无措、遒劲”等生字词语,并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掌握“识、爪”两个多音字在文中的读法。
b、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积累文中关于树的描写的优秀片段。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自主学习、学写批注、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中发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引导学生思索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时候人
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这一主题。
五、教学重难点
体会城市的“同”与树的“异”,弄懂作者为什么把树称为“城市的标识”。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七嘴八舌谈“标识”。
1、板书:标识,这个词怎么读呢?(正音:biāo zhì)是什么意思?(辨认识别事物的标志)
2、师: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识,红十字是医院的标识,你还知道什么是什么的标识呢?
3、你认为城市的标识是什么?(板书:城市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提问,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漫谈城市的标识是什么,启发学生各抒己见,营造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
二、 独具慧眼找“标识”。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A、 体会城市的“同”。
(1) 城市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似曾相识,理解词语。
(2) 你从哪些语句看出这些城市让作者觉得似曾相识?请用波纹线标出。(师巡视)。
(3) 学生汇报。
a、那些高耸的大厦和大楼,在夕阳下闪闪发光的玻璃幕墙,尖角或是翘角的屋顶,白色或是灰色的圆柱……使你觉得眼前的一切早已似曾相识。
b、那么街道呢,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更让你茫然无措。
c、还有街上川流不息的轿车,也都像是刚刚从你那个城市蜂拥而来。
……
(4)站在似曾相识的接头,迷路的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茫然无措,理解词语。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