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4-03 10:06:35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在我们这个例子中,如何才能画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学生回答,教师演示)
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 2)
那么如何画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呢?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不够长怎么办?(学生回答,教师演示)
师:我们把这五个要素叫做杠杆的五要素。现在我们来练习(出示投影)
1、判断动力和阻力
2、画跷跷板的五要素(全班一起画)
3、练习题(学生动手练习画)
(三)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完了杠杆的五个要素后,我们来通过实验研究一下杠杆为什么能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师:我们通常是在杠杆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杠杆的,所谓的平衡指的是杠杆在水平位置上静止,或匀速转动。在我们这个实验中的第一步应该把杠杆在水平位置上调平还是斜着平衡?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解释原因)。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找学生起来说做法,教师演示)
师: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做几次?我们用什么来当动力和阻力?为了统一一下标准,我们把支点左边的钩码当动力,支点右边的钩码当阻力。在这三次实验中同学们可任意的取三次值,让杠杆达到平衡。我们前后位每四人一组,每组出一名同学负责随时记录数据。好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开始做实验。(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三组成员的所得实验数据,并分析数据。
师:在这三次实验中,同学们能否找出一个规律来?(请学生回答)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师:对,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研究的杠杆平衡条件。(板书)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如果用字母表示的话这个公式可以写成:F1 L 1=F2 L 2
这个平衡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这个关系式也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F1/F2=l2/l1也就是说,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的时候,我们使用杠杆所用的动力是与动力臂成反比的,动力臂越大,所用的力就越小,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可以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了。
举例:大人和小孩一起坐在跷跷板上,小孩应左在离支点更远还更近的地方?
小结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那些知识,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学生总结)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