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4-23 12:51:22
我们来研究所谓父母的监控,跟所谓父母的教养。那监控的这条绿色的线意思是:我们要孩子几点出门,几点回家,我们规律他的生活,我们期待他生活的常规。这条绿色的线代表对他有帮助,帮助降低孩子的暴力倾向。但是下面这条线就复杂了,是我们的教养。这个研究特地去找一群父母,是非常严酷教养的,打骂到几乎在我们看来是不正当的。可是这些教养会不会造成一个暴力的青少年呢?这个就是研究最关注的。结果发现,如果这个青少年认为父母这样的教养是出于爱和关怀,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是比较好的。这个严酷的教养就不会导致孩子偏差的行为。更简单地说,我们说的管教,规律行为,管是有用的,但是“教”只有建构在情感关系跟孩子的意义理解之下才有效果。
所以如果从这两个角度来看,这句话很想跟大家分享:父母是什么比父母做什么更重要。
例如父母爱买书跟父母爱读书,哪一个对孩子的阅读习惯比较有帮助呢?我们好像找各种因素,投入孩子的学习历程,然后看他的结果,包括学习表现。你发觉很多时候父母做什么并没有解释力,可是父母本身的特质却有极显著的关键影响。父母爱读书,可是家中不一定要买好多书。孩子看着我们的背影,当我们在书中看到很有趣的地方,画上重点,一下子这本书翻过来那本书翻过去,如同刚刚我拿到的《梦在青春在》,马上翻,看到第7页讲的是婚姻与爱情。我觉得俞敏洪先生一定是浪漫的人,他说一个人生如果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就像一碗汤没有调味。这个比喻真好,没有调味怎么喝啊。孩子在看到我们阅读当中找到笑容,他看到我们无时不刻用阅读来跟他分享,于是他会凑过来,他会想知道里面写什么,然后他会发现书里有小世界,有全世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化是一个互动的历程,经过孩子解读后的亲子关系才能够教到他,而父母本身对于这件事情的信念跟行为,远胜于我们的作为。
家庭生活的主体意义,对家庭幸福的追求跟自我的实现
我们谈家庭不能仅讲组成和结构,还谈功能和关系,家人的关系和家庭的功能变了吗?
这个解读非常有意思,它标注了几个家庭关系的改变。第一个讲的是纵向的父子轴家庭往横向发展,也提出了所谓家庭生活的主体意义,从传宗接代慢慢要转变成对家庭幸福的追求跟自我的实现。我们的家庭关系在改变。
华人社会的传统型家庭,通常是三高婚姻,要身高比我高,学历比我高,赚钱比我多。有什么搞不定了,就有所谓社会支持,爸爸妈妈来主持公道,亲戚朋友来劝合,这个是所谓的传统型家庭,角色分明,而其实婚姻的结合是养育为主。但是常常听说,女性生了孩子之后,可能“Honey”这个称呼就变成了“孩子的妈”。婚姻在家庭里面就退位了,只剩下亲子关系的轴线,可真的是这样吗?现在年轻的一代,他要的是三手婚姻,不要三高,要三只手,要什么手呢?育儿跟家务的帮手,你一半我一半,分享分担都是爱;要生涯的新手,女孩子也念了好多的书,做了妈妈也可以有自己的生涯;当然最后她希望一辈子亲密牵手,不因为我生了孩子,当了孩子的妈,我要服侍你一辈子。你有没有发觉我们的婚姻在变?不止是所谓变晚婚了,而是对婚姻本质跟期待的改变。
曾经有一个男士,事业有成,可是跟他太太的婚姻关系不太好,他来问我:“林老师,我该做的都做了,我不该做的都没做,她还有什么不满意。”该做的是什么?赚钱养家,不该做的是什么?有小三。后来跟太太聊一聊,她说他在一个创业研发的部门,整天在工作场合激励自己的员工,带领员工,陪伴员工面临困难。可是他回到家,跟她说话就是第一个字“好”,第二个字是“哦”,第三个字是“啊”。我多么希望去他的部门当他的员工。他会激励我,支持我教养孩子,他会关心我遇到什么困难,因为钱我会赚,不需要他该做的只是把钱带回来。
讲到这里,你就会发觉,当我们的家庭变了,我们的婚姻关系变了,我们在教养态度上又是如何?家庭像一个系统,父母跟孩子是双向的,我教他,他解读,我爱他,他回应,我从他的回应去调整教导,去感受他的感受。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