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麦迪格国际眼视光中心 2018-05-08 12:03:45
父母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是:“我就不明白孩子为啥做什么事情都那么拖沓!”或“我的孩子实在是太任性了。”其实归其根本就是父母对于孩子进行快节奏的教育,渴望孩子早日成才导致的。
现代的社会是快节奏的社会,我们快节奏的去赶公交车,我们快节奏的去赶项目,我们快节奏的去解决吃饭问题,以至于使我们将快节奏带去做任何事情,但很多时候快节奏的生活态度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把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带去教育孩子,却忘记了教育孩子要“慢、细”,因为教育是父母一生的事业。
其实,儿童所有的行为问题,不管是好的坏的都是孩子对我们父母行为方式反应。不民主的父母,孩子就会想着如何去反抗。而拖沓和任性是孩子反抗父母的软硬两种形式。“拖沓”是做事情拖拉、没效率,“任性”是不听别人意见、执拗。看起来这两者有明显区别,但这两种现象有着相关性,即任性与拖沓是反映同一种教育方式下的两个不同侧面。
拖沓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较“软性”的对抗,而任性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较“生硬”的对抗。看似只表现了其中之一问题的孩子身上,同时也隐含着另一种问题的性质。
就是说看起来很拖沓的孩子,其实是在用拖沓的手段,说明他的任性:不想按你说的那样做!很任性的孩子,总要以某种或多种方式来表达他的这种执拗个性:要么不等父母话说完,他扭头就走;要么就是你说你的,我拖拉我的;要么就发脾气;要么就是不吭声……因此说,孩子的拖沓就是他的任性,孩子的任性可以用拖沓来表现。
孩子的问题往往隐藏着他们真实的担忧、愤怒、失望、伤心等。孩子的心理和情绪状态,主要是依靠行为语言来表达。
总表现得拖沓或任性的孩子,其内心是无助的,情绪是不愉快的:他这种行为背后的无意识语言在说“我斗不过你,我就要这样才舒服”。拖沓的信息里,隐藏有孩子对父母总是“催促”的不满与报复;任性的种种表现的信息里,隐藏有孩子不得不反抗的敌意,而敌意说明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中,父母很少甚至没有承认或接受过孩子的情感,而是对孩子过多的干涉。拖沓、任性孩子的父母,一定是用成人对效率的要求在“训练”孩子。
拖沓与任性的孩子的父母,必有其以下行为模式:性格急躁、思维反应快、处事较果断、高价值观、高期望值、讲究效率、喜欢操控和教导人。他们养育孩子的方式,主要以说教、给现成的答案、命令,“你要……”,“你应该……”,“你不应该……”等。在这种行为模式下,孩子体验的是:总有人为我安排、操心、做事,而不必独立思考。因而难以养成对自己行为的负责任能力。
唠叨型的父母,以成人的行为标准要求孩子。有关日常生活上的事,小孩子不可能很快地、熟练地掌握技巧,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就是你的态度:耐心的等待,对任务的困难进行一点评价。如“收拾好床铺很不容易”、“一个小时做好这个模型很难”等。
如果孩子成功了,他们知道一件很难的事情被征服了,会有满足感;如果孩子失败了,父母知道这件事很难,他们会感到安慰,这样,孩子感觉到了理解和支持,这会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感。
而持成人观念的父母,特别是唠叨型的母亲,在孩子做某件事情失败时,或孩子没按她的时间要求做某件事情时,一般从来没允许孩子说出他们的想法,而是以不停的唠叨和不满意的情绪态度,数落和要求孩子。如果重复的是这种行为模式,孩子的“无能感”会导致退缩行为。
可以这样说,拖沓、任性孩子的父母,一定是用成人对效率的要求在“训练”孩子。但效率对孩子来说,是束缚、是敌人。就孩子的情感而言,效率的代价很高,它可能耗损孩子的才智、抑制兴趣,可能会造成情感的压抑和性格的极端任性。因为孩子需要试验、探索、努力的机会,也需要耐性,需要在没有催促和训斥的情况下学习。
所以孩子的行为取决于父母怎么去做,孩子的拖沓与任性是对抗父母的武器,父母需要改变自己 的教育方法,放轻自己的家庭管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观念,让孩子勇敢的去走出自己的一步。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