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5-12 11:26:09
(同学们,塘虽小却清新、明朗,有活水注入,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备注:“天光云影”、“湖光山色”中“光”意思的理解要联系词语的前后搭配。谁在徘徊?“源头活水”的意思要重点理解,可以查成语词典。)
二、观塘有感
1、导读全诗:这是一个怎样的池塘?诗人产生的疑问是?放开眼界找到的答案是?(塘清的答案在塘外)
2、诗句活用:(将“渠”改为你、我、他。): 谁用诗句问问小池塘为何清。老师做小池塘,生问老师。(渠——君,你,汝。老师故做没有听清状回答:问我那得清如许呀,为有源头活水来。)老师问另一学生:问他那得清如许?学生回答:为有源头活水来。)
3、如果没有“源头活水”呢? (老师擦去“有源头活水”)方塘怎样?同桌思考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板书:枯竭、陈腐、污浊。教师擦去“一鉴、天光云影、清”,师生共同合作将诗句改为:半亩方塘锅底开,垃圾杂物共徘徊。问渠那得浊如许,为无源头活水来。 有源头活水的半亩方塘是——谁来背诵一遍?(或者是将擦去的字写上,并写上题目)。
三、观书有感
1、老师故意让学生齐背——《观塘有感》,引起学生疑问,引出读书法——读书要看清题目,题目是文眼呀!
2、问:为何是《观书有感》?借塘来说观书感。理解:观,看,看见,有见解。感,用心悟,悟出滋味。简介朱熹:南宋,理学,宋人最讲理。宋诗特点常借景(物)寓理。当时在看书,将看书体会心得写了出来。
3、诗人看书有何感想呢?同桌讨论。
(多元理解:塘——人,心如明镜,胸怀宽广,清,高洁;塘——书,知识,天光云影;??) 相机出示开卷有益的名言警句。(见预习积累)
备注:当学生不会时导法;
1、小塘呀小塘,你为什么这么明净呀?你这么小为什么容得下天光云影在你的肚子里呀?你为什么这么聪明呀?朱子呀,你为什么这么有学问呀?
2、塘有源头活水就——,人观书就——。
3、把“半亩方塘”改为“方寸之心”
4、宋诗借物喻理的特点。如苏轼《题西林壁》等。)
四、拓展学习——宋诗借物(景)喻理的特点 学习《观书有感》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诗中有悟,诗中有理)
板书设计:
(动态生成)
初: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变: 半亩方塘 开, 共徘徊。
问渠那得 如许,为 来。
再变: 半亩方塘锅底开,垃圾杂物共徘徊。
问渠那得浊如许,为无源头活水来。
还原: 方寸之心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我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